笑话大全网 - 笑话故事 - 读《北岛》看李拓的儿童散文

读《北岛》看李拓的儿童散文

中信出版社编辑的《儿童散文》北岛/李拓。

最近在网上买了几本书,包括李拓和北岛主编的《儿童散文》。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非常失望。第一感觉是杂乱无章,不像对孩子来说,对大人来说,可能不好。

第一伤编辑想的太多了,写作是为了扛道,自己的路。

我觉得散文无论是什么开头的风格都可以写下来。最讲究兵法,不露痕迹。但是书中选取的空间和手势还是太重了。换句话说:太像作文了。这大概是由于编者太想表现道和自己的道,太想让“孩子”接受有益的、迫切的教育,而忘记了孩子的心灵是有选择地吸收外界的东西。

编者似乎特别偏爱委婉抒情的文体,比如鲁迅就从《野草集》里选了《好故事》和《雪》。但从当时的写作背景来看,这两篇文章又大又空,不是让孩子进去的方向。因为孩子写字不容易,让他们唱高调,说空话,一学就会。这两篇虽不能表现鲁迅这位大作家的大小,但也不及他的另一篇散文《风筝》实用可爱。《风筝》中的鲁迅不是对自己的童年和孩子居高临下,而是一种忏悔的姿态,这一点很重要。最近《风筝》被画成了一本绘本。我读给我六岁的女儿听。她指着书中的图片,作者孤独的心灵让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了。

我们来想一想李拓在一次采访中说的话:“我们在中国谈论儿童少年读物的时候,好像都是儿童故事和儿童漫画。我们仔细想想,这其实很不正常,知识领域那么广阔。难道我们的孩子就是靠这种营养长大的吗?“如果把绘本简单地称为“儿童漫画”,那全世界的孩子都读错了书。孩子应该看一些味道像孩子的东西。为什么不呢?一定要认真学习成年人的二流作品。我们在培养文学批评家吗?

关于孩子该读什么,鲁迅说过一个简单的标准——不要一开始写文章就“太深奥了,这样就没意思了”,这让孩子望而生畏。他希望中国作家写更多“简单有趣”和“有许多图片”的科学书籍。今天对孩子的看法还是绕不过勋哥。

第二个伤口满是大义凛然的说教。

这个集合也很受伤:教具太强。好像是为五六十年代的孩子编的,充满了义正言辞的说教。也许编辑对孩子的印象还停留在童年。有了这样的心理镜像,选的文章难免不太好理解。用陈丹青的话说,就是不“轰轰烈烈”。

篇幅方面,选的文章也有五六页长,但多是短文。我很难同意这本集子体现了散文的精髓。又涩,又尴尬。这是否代表了中国人的美好?

竺可桢《唐宋大诗人诗词中的物候》:“我国唐宋一些大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