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话
《摩登家庭》里有一集,4岁的Joe问Jay“爸爸,我会死吗”,Jay却满不在意地回答:
“不会。过去人们大概只能活到二十几岁,现在依靠 科技 的力量,有机会能活到200岁、300岁,甚至更长。”
过了几天,孩子撑着雨伞模仿降落伞的样子,准备从楼梯上跳下去,妈妈Gloria阻止他,他却说:“爸爸说我会永生的。”
爸爸解释说自己不想破坏孩子的童真,妈妈很严肃地说“你这样是会死的”,听完这话后Joe一下子就蔫了,说自己想回床上睡觉。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又一次跟Joe聊了这件事。
Jay说:“我们都会在某天死去不假,但像你年纪这么小的人,会活很久很久。”
“但重点是,知道我们会在某天死去是件好事,因为这能提醒我们更珍惜活着时的每分每秒。”
“你会难过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Joe这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清楚地告诉孩子死亡是怎么回事,会造成多可怕的后果。
豆瓣上有个话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死教育#,底下有条这样的评论:
“死亡就是天黑,孩子们在天黑回家之前,必须玩得尽兴。”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棒的回答,坦然地把死亡当成又一次归家,又很好地说明了死亡的意义。
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困惑,「如何说」和「说什么」有很多讲究,今天的漫画里也给了一些家长们可以参考的方法。
而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抱持性」环境。
所谓抱持性环境,就是看见、接纳、理解、包容和爱。
这也正是死亡教育的核心。
因为孩子对死亡的不安、厌恶和恐惧,其实是害怕父母对他的爱会消失。
唯有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感,他才能更客观科学地看待死亡,更坦然洒脱地面对生命流逝。
死亡教育这堂课,不该再缺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