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气质上有一种农民的淳朴,但教养完全是文人的。他将南北宗合而为一,突破了明清以来花鸟画绮丽柔美的风格,开创了奇谲险怪的风格。
傅抱石、、、何、、、等。也以各自不同的风格丰富了传统绘画。这些现代画家的作品与现代思潮和现代审美理想有着不同程度的距离,但都表现出了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识,不同程度地渗透了当时人们的情感心理。
齐白石的真与劲,黄的深刻与热烈,潘天寿的豪放与刚劲,傅抱石的率性与激情,都与现代精神相联系,都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思想情感范畴。在中国画近百年的发展中,伴随着对世界艺术元素的融合吸收现象,这是世界文化相互促进发展的大趋势。吸收和借鉴的外国艺术主要有:西方(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和日本。
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以来,西方艺术思想、作品、艺术教育和作品大量传入。随着文化上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提出了“艺术革命”的口号。大批青年艺术家留学日本、欧美,学习西方艺术改革中国绘画成为一种趋势。
蔡元培、康有为、陈独秀、鲁迅以及画家徐悲鸿、高、刘海粟等都主张将西方写实艺术或学院派艺术与传统绘画相结合。几十年来,和谐中国的绘画成为主流,这是中国人在美术领域将古代文明推向现代文明的愿望和奋斗的表现之一。
岭南画派以高、、、陈为创始人,主张中外兼收并蓄,古今结合。他们大多曾留学日本,学习西方和日本的现代艺术,强调写生,从现实出发,具有教育性和融合中外的绘画方法,如浅颜色和深度。特别是在山水、花鸟、动物的创作上,他们结合了菊莲的无骨画法、水冲的磕碰画法以及横山大观、田中张来等日本画家的画法,努力营造出一种奔放的、当代的美。岭南画派虽然在广东聚集了一批中国画革新者,但并不是指描绘地方风土人情或风景的地域性画派。他们创造新中国画的大胆探索,虽然不成熟,但产生了重大的思想影响。
徐悲鸿受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和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启发,将欧洲写实绘画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将生动的造型和忧国忧民、关注现代生活的艺术思想引入中国画创作和教学,为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画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西交融有着广阔的可能性和选择,可以融合成各种类型、形式和风格。如陈之佛将东西方的装饰色彩融于工笔花鸟之中,不露痕迹;张大千晚年的泼墨画法,在不改变画面传统神韵的前提下,借鉴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些因素;李可染在不削弱传统笔墨作用的前提下,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素描方法和写实观念;吴冠中用中国画的材料和工具,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色调的观念和方法来表现传统的诗意和境界,各有千秋。
80年代成熟的中年画家,甚至是刚刚进入画坛的青年画家,都在中西绘画融合方面做了各种尝试和探索。贾吸收西方抽象技法,用大块水墨实现东方象征主义;田黎明将东方对人和自然的感受与西方印象主义相融合,追求中国画对光影的表现。杨瑞芬将西方的色彩意识与中国画相结合,通过拓纸和染色来追求质感,同时吸收日本的装饰画和西方的设计思想。江采萍将起源于中国、盛行于日本的岩画引入工笔画创作和教学;等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深刻理解和借鉴传统,是这一趋势的共同特征。从《走向十字路口》到《描绘工农兵》
自元代以来,中国画逐渐封闭在文人贵族的世界里,很少描绘下层劳动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也不以下层民众为欣赏主体,文人画成为贵族艺术,民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民主革命运动和启蒙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艺术家们也提出了“人民艺术”、“走向十字路口”、“大众化”的口号,中国画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清末民初,以传统绘画技法描绘都市世俗生活和国内外新鲜体验的著名画家吴友如,将石版画画报作为传播其通俗作品的手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五四运动前,中国著名画家陈师曾曾画过《北京风俗图》画册,用半写意半漫画的手法,描绘了北京街头的黄包车、泼水人、算命先生、磨刀人、挖粪人、喇嘛和尚、老Xi儿。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岭南画家黄少强、方仁鼎也以走向十字路口为目的,用同情的笔触描绘了城乡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北方的赵望云到冀南、塞尚等地写生,以农民的悲惨生活为绘画素材,在天津《大公报》连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他对“不从师道”、“非法古人”、“任意抹黑”、“放弃自己所有的老师和学校,创造一个自己真正的精神”、“改变旧画风”等指责置之不理...用“赤诚之爱”唤醒群众的力量(王森然《大众画家赵望云》《大公报》)。冯玉祥为他的大量小品写诗,老舍、郭沫若都撰文肯定,认为这是一场艺术革命。
抗战时期,中国画家沈益谦出入烽火战场写生,生活在沦陷区的蒋创作了《流民图》。四川大后方的一些画家,如关山月,也去西北写生。他们跟随时代的脚步,将中国画拓展到新的领域,让淡雅超然的传统绘画走出象牙塔,逃避生活的挣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画开始普遍描绘现实生活,出现了一批新的人物画家,如石鲁、黄舟和天蚕土豆。《走到十字路口》变成了描写和歌颂工农兵。即使是山水花鸟画,也是联系现实社会内容,强调思想教育意义。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末开始,中国画家逐渐总结历史经验,重新思考绘画与现实的关系,涌现出一大批敢于创造、钻研传统的中青年画家。中国画坛呈现出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