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出生于1883年的布歇里,一个黎巴嫩北部的山城。12岁时,她随母亲去了波士顿。两年后,我回到祖国,在贝鲁特的“Hikma”学校学习阿拉伯语、法语和绘画。读书期间,我以激进的态度创办了《真理》杂志。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惹怒了当局。次年移居纽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去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纪伯伦是黎巴嫩文坛的骄傲。作为哲学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是走向世界的现代东方文学的先驱,是“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且有“神的先知在他里面复活”的评论。与此同时,以他为骨干形成的第一个阿拉伯文学流派——叙美学派闻名于世。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纪伯伦的创作从小说转向散文和散文诗。后来陆机出版了散文诗集:《先锋》(1920)、《先知》(1923)、《沙沫》(1926)、《人子耶稣》(65438+)。《先知》是一部杰作,以智者临别赠言的形式充满了隐喻和哲理。纪伯伦还画了自己浪漫而深刻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要唱“母亲心中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很大。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或者表现出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现代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的作家,领导了海外著名的阿拉伯文学团体“笔会”。先知最早传入中国(冰心译,193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逐渐为中国读者所知。他的歌曲:《海浪之歌》、《雨之歌》进入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课。
10月6日,出生在黎北部山区著名的“圣谷”附近的黎村。
在他短暂而辉煌的人生旅途中,纪伯伦经历了流离失所、丧亲之痛、爱情波折、债务和疾病。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舍里。家乡的奇山美景给了他艺术灵感。
12岁时,纪伯伦无法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了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贫困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回到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就在1902回到美国一年多后,疾病带走了他的母亲和其他三位亲人。他14岁的姐姐死于肺病。姐姐去世前哭着说“希望能见到哥哥和爸爸”,但她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纪伯伦非常爱他同父异母的哥哥。他还没来得及悼念弟弟,母亲就因为接连失去两个孩子而病倒了。1903年6月,她妈妈也离开了他。纪伯伦曾经用一幅名为《走向永恒》的画来描述她母亲去世前的那一刻。画中母亲的脸很平静,镇定,没有一丝痛苦。纪伯伦日后回忆母亲对他文学创作的启发时,强调“母亲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的灵魂。”。我仍然能感受到母亲的关心、影响和帮助。这种感觉比我妈在世的时候还要强烈,难以估量。"
他以写画卖画为生,和在金元底层给人裁剪缝制衣服的姐姐一起奋斗。1908年,他幸运地得到了朋友的资助到巴黎学习绘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自指导。1911年他回到美国后,长期生活在纽约,从事文学和绘画创作,引领了阿拉伯侨民的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亡即将来临的时候,他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旺,于是他不顾自己的病痛,整天坐在办公桌前,直到48岁英年早逝。
1904年5月,在戴先生的安排和许多朋友的帮助下,纪伯伦在戴先生的画廊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展。展览获得了成功,也为纪伯伦的文学创作打开了大门。纪伯伦见到了《阿拉伯侨民》的创始人,他答应《侨民》每周发表两篇哭笑不得的文章。1903-1908纪伯伦在《华侨日报》发表了50多篇散文,总标题为《泪与笑》。
写作风格
纪伯伦的绘画风格和他的诗歌风格一样,受到了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的影响,所以文学界称他为“20世纪的黑人”。1908 —1910罗丹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曾肯定并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纪念馆收藏了纪伯伦的画作,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在奇妙的隐喻中启迪深邃的哲学。另一方面,纪伯伦的风格也可以在他极具个性的语言中找到。他是一名双语作家,可以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写作,而且他流利地使用每种语言。他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盛赞纪伯伦“像一场从东方吹来、席卷西方的风暴”,他的具有强烈东方感的作品被视为“东方给西方最好的礼物”。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和叛逆的灵魂。
小说《折断的翅膀》
散文《音乐短章》《花的诗》《我的心灵告诫我》
散文诗选集《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眼泪与笑声》,《暴风雨》?先锋、沙与沫、耶稣、人子、先知的花园、流浪者和歌曲(包括美丽之歌、波浪之歌、雨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
诗歌:队伍之歌,奇闻轶事,与灵魂窃窃私语
散文集《疯狂的人》
诗剧《大地之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