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故事 - 王长江的艺术评价

王长江的艺术评价

白雪覆盖着的小山村,静谧而清雅,月光洒在光洁如镜的的蜿蜒冰河上熠熠生辉,远山近树披着柔柔的纱装,凝成树梢雪凌,飘渺而灵动,农家小院大门前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在夜空中点燃火热的激情……这是王长江笔下的冰雪山水画《 雪乡人家 》,逼真,细腻,墨染宣纸,将牡丹江特有的北国风光揽入画中,每幅画中虽然看似冰天雪地,却蕴藏着气象万千的生机,让人在静中体会到动,从淡中体会到浓,从沉淀中体会出一种意境,一种灵感,让人浮想连篇,感悟深邃。王长江自然流畅又极具开拓性的画风,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他以冰雪山水画的形式、语言与美感享誉画坛,为牡丹江的雪城文化谱写了恢宏的篇章。

以地为纸以锄代笔,黑土地上耕耘希望

王长江,画如其名,浩然大气,无限延展。在他的笔下,北国风光的“茫茫雪原”、“解冻小河”,“茅屋庭院”、“腊梅苍松”,无不饱含着勃勃生机和浓重的乡土情结。他有多幅冰雪画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数十作幅作品在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展出并被收藏。梅花香自苦寒来,王长江1956年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1975年下乡来到当时的林口县奎山乡安山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虽然每天耕作在田野里长长的垄上,但却没有泯灭他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做一名画家。劳作中,他以地为纸,以锄代笔,不断地描绘着人生的画卷。与大自然接触的久了,自然产生了不可割舍的情愫,闲暇之余,王长江尝试着用画笔将这些最朴实自然的景物定格在纸上恒久保留。王长江的艺术天分和非凡的画艺在那段时间里很快得到了展示和应用。他被推选为生产队出板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了把板报办好,王长江白天扛起锄头务农,晚上拿起粉笔画画,为了出好第二天的板报,他常常要忙到后半夜,就是在那些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的日子,磨练了王长江的意志力,奠定了肖像、素描的坚实基础,从而大大激发了他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村里出了个会画画的小伙子,很快,王长江的名字被渐渐传开,他从安山村被抽调到奎山乡的文化站做美术宣传员,期间,他在启蒙老师衣晓白的指导下,坚持为牡丹江日报社投稿,并且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1976年,他的国画《集体的婚礼》被选送当年的全国美术展览,并参加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术创作学习班。

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王长江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天道酬勤,勤能成器,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王长江被牡丹江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班录取,在那里,他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拼命汲取着营养,学习着绘画的技法。毕业后,王长江被分配到林口县电影院做美术宣传员,在那里他结识了恩师周尊成先生。1980年,牡丹江日报社招聘一名美编,王长江凭借超长的绘画技艺和艺术天分,在当时竞聘的十多名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新闻人。1986年,王长江被单位选派到天津参加中国首届漫画艺术讲习班,在那里结识了我国相声届泰斗马三立和漫画大师华君武,两位大师的授课指导,加深了他对艺术的理解,期间,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广告设计大奖,并被企业采用刊登在全国各大报刊刊登至今。同时,王长江在北京师承我国漫画艺术大师华君武学习漫画艺术,他的漫画作品也出类拔萃,他的漫画作品《轮子》等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漫画大赛。寄梦于冰寄情于雪,钻研冰雪画二十载

想要干大事需要一种激情,艺术家更是如此。除了日常的新闻工作,王长江始终没有放弃画画,素描、水彩、漫画、工笔国画,王长江涉猎广泛,且都有一番成就,但是他总觉得绘画要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才能叫做真正的热爱,而自己缺少的就是这种“痴”的状态,直到他接触到著名的冰雪画大师于志学研创的冰雪画派,才真正找到了那种感觉。出生在冰城——哈尔滨的于志学,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他运用新的观点和新的技法,经过40多年的艺术实践创造出来一种新画种——冰雪画,能够表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的新样式,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的空白。创作出的冰雪山水画,质感极强,层次分明,把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一向被认为凄清肃杀的冰雪获得新的生命,给人们创造出安谧恬淡、幽静飘逸的艺术境界,让人们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而从小在东北长大的王长江同样对冰雪世界有着特殊的感情,北方故土不仅是他生命的根,也是他艺术之根,于是也产生了用画笔去表现冰雪自然的强烈愿望。1978年他跟随恩师、现任中国冰雪画会会长的周尊成学习冰雪画, 1986年王长江拜于志学为师,学习冰雪画技法。牡丹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冰雪景观,为冰雪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南方人望尘莫及的,因此冰雪画不仅在北方地区成为瑰宝,在南方地区也格外受欢迎。为了把冰雪画画的透彻,王长江不顾严寒和疲劳,深入雪被覆盖的深山原野,仔细观察,不断揣摩,王长江对用特殊的技法表现冰雪美景的冰雪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由衷的热爱。有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美术理论的他,把自己求索的目光转移到冰雪画领域,一切从头开始,王长江又把自己埋到艰苦的钻研探索之中,带着感情作画,王长江的作品别有一番韵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王长江潜心学习冰雪绘画几十年,在冰雪领域走过了不平凡的艺术成长道路。2003年,他的冰雪画作品《春风》、2004年《月是雪乡明》和2005年《天境》分别入选第二、三、四届中国冰雪画展,并被于志学美术馆收藏。2009年,他的冰雪画作品《镜泊冰瀑》被牡丹江市委作为礼品赠给韩国前国务总理李寿成,数十幅作品作为市政府的礼品被送往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伴随着冰雪绘画技法的提升,王长江又投身到冰雪画发展的事业中。为了发展雪城——牡丹江的冰雪画艺术,王长江产生了壮大家乡冰雪画的创作群体的想法。2005年,他和时任市书画院院长高成山一起组建了我市第一家冰雪画院,并协助画院在我市举办了首届大型冰雪画展,并且有幸邀请到了于志学前来为画展剪彩,不仅壮大了牡丹江市的冰雪画创作群体的队伍,大大推进了牡丹江冰雪画领域的发展。

选题独特技法创新,推动雪城冰雪文化

情系雪乡,笔绘冬雪。又是一年雪花飘落的季节,记者采访王长江时,他刚刚从雪乡回来,问到他这是第几次进雪乡,王长江笑说自己也记不清了,每一次去都会有新的发现,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那里的茅屋、河流、桦树……一草一木,一屋一树都让王长江熟记在心,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品赏他笔下《雪乡系列》冰雪山水画正是一种心灵的神游与吟唱,他把自己与自然山水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然,这是画家在其作品中所透视的“精神血脉”,这种“精神血脉”在绘画创作中是透过意象、造型、色彩、空间与境界得到展示的。擅于受益于师而又不拘泥于技法的王长江不断地在加强自身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打造基本功。在技法上,王长江依然运用着于志学、周尊成两位老师的朴实、平易的水墨语言,诉说着自己对乡土的自然情怀,而擅于创新的王长江也有自己独特的画技,他有自己把握题材的方法——常常采用中、远景构图,使画面呈现出一种低俯或高俯视的视角,获得一种罕见的广漠感,展现出一种原生态的蛮荒景象。在“雪乡系列”中,王长江多采取以小见大、焦点透视、复杂中求深然,重复中求统一的手法。他之所以如此结构,做如此图式选择,源于大千世界如此恢宏且有感而发,运用墨与巩给予充分的表现,遂有此情此景与独辟蹊径之举。

《雪乡系列》是王长江进行无限延展的母题,他以半工半写,晕、染、皴、擦等技法,融汇色彩冷暖与体面关系的效果等构图方式,又不失中国绘画的黑白、虚实、动静等相关要素及形式意味,两种价值的合一,使王长江的冰雪山水画获得了全新的意义。作品中的积水、春汛、乡雪、梦境、秋月、徘徊、远晴与荒野等,都属于已走出水墨古典形式美感的作品,向世人呈现出一种冷峻的当代美感样式。王长江的冰雪画,因表现雪乡的冰雪世界与自然天籁而引人瞩目,成为雪城人们关注的艺术现象。《雪乡系列》是个令人猜不透、神秘而又梦幻的空连佳体,这个空间更加浑厚、深沉、神秘,蕴含着某种永恒的题旨。

王长江的画在追崇传统的基础上又富有开拓性,他力图在国画艺术的交融中推进冰雪画的发展,他对民族绘画传统一片深情,始终不断地虚心向民族传统求教,同时又以宽阔的心胸吸纳外来艺术与技巧,力图创造出冰雪山水画更加广阔的天地。 如今,牡丹江的冰雪画已经成为冰雪画派的一股中坚力量,而且也初步形成牡丹江市的特色文化品牌。这些成功离不开像王长江这样一群为了推进冰雪艺术而在背后默默探索的艺术工作者们。作为中国冰雪画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牡丹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牡丹江市美协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的王长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何把冰雪山水画画到极致,如何继续推动冰雪艺术前进,正是王长江不断思索的课题。新年已至,王长江又全心投入到新的创作之中,在他的新作品中,准备将色彩融入到冰雪画当中,让画面既保持透明又加入丰富多彩的颜色,破除冰雪画单色的苍凉,让观者赏后心情舒畅,期待他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