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故事 - 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抗美援朝期间,学校组织师生宣传保家卫国,节衣缩食,捐款捐物,支援抗美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师生们也积极报名参军,一位老师光荣地加入了志愿军。

1950寒假和1951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晏家湾参加土改运动。大家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土改宣传活动,得到了政府的赞扬和群众的支持。

根据中央的统一安排,20世纪50年代,学校教职工分批参加了思想改造学习和“反革命”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各种大型集会在这里举行,我校暂时成为了全市文教战线的中心。1954学校贯彻全国中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用总路线精神教育和激励师生。1955为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学校配合形势,组织师生调查了解农业合作化的有关情况,利用社会主义工商改造和肃清反革命斗争中的典型案例,教育学生提高阶级斗争意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随着国家“一五”和“二五”计划的实施,株洲的建城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学校组织师生到厂矿企业走进社区,体验和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开展征文比赛,强化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大跃进,不可避免地导致学校工作出现偏差,特别是反右斗争扩大化。我校4名教师被错误地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全部平反复工。1960我校正式命名为“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开始招收高中阶段学生,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到1966年8月,滚香河石善泽分别担任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带领师生总结教育大革命,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具体的调整和恢复。

1961年1月,根据党中央指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我校重新安排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生产劳动和文体活动,强调教学工作,保证教学时间充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关心学生;要求学生树立学习光荣感和工作光荣感,教师要受到尊重;注意“劳逸结合”;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听取教师意见,有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调整阶段,学校缩小了办学规模,将部分教职工疏散到“一中农场”和郊区的校办工厂生产劳动。

1963年3月,中央颁布中学教育五十条。根据《条例》的要求,我校对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生产劳动、运动卫生和生活管理以及教师、行政、党和其他组织的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调整。1964 6月,学校根据毛泽东“七·三”指示,同时响应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师生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许多人相继被树立为“学雷锋”标兵。在向毛泽东学习活动中,领导带头,学以致用的经验得到了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从65438到0965,学校开展了“四清”运动。和反右一样,也有一些膨胀等过激行为,对一些老师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后来陆续得到纠正。

从50年代末到1966,我校的发展在曲折中前进,经受住了历次政治运动的洗礼。学校多次被创建为株洲市教育系统的红旗单位,初高中均发展迅速,在校生近1966人,其中初中毕业生211人。1966年5月,中央发出5月16日通知,1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鬼鬼》,史无前例的“文革”也在我校迅速蔓延。在“踢开党委搞革命”的浪潮中,时任我校党支部书记的谢无力主持工作。

文革中,我们学校有些干部老师被指为“走资派”“牛鬼蛇神”,被打。校园里,各种“曝光”“批判”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主张稳定的被攻击为“保皇派”。“造反派”与所谓的“保守派”针锋相对,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为了结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我校于1968年8月进入“工业宣传队”和“军事宣传队”,学校两年多没有正式上文化课,从1968年底,66届、67届、68届高中、初中毕业生“四个定向”均匀分布。大部分同学都去了农村,成了“知青”或者“知青回乡”。有的老师还被发配到浏阳等地劳动改造,一年后才回到工作岗位。1970为响应复课闹革命的号召,我校在关白残美村开设了占地60多亩的农业基地,有三栋教学楼,可容纳两个班的师生生活、工作、学习。很多师生陆续进驻,直到1978。同时我们还在学校开了校办工厂,铜头车间,印刷车间。在此期间,我们学校的教育制度也发生了变化。1970-1978实行九年制(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1978改为十年制(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我们学校的课程也进行了精简,主要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语文、数学、工科、农业基础知识、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外语、劳动等课程。此外,根据“开办学校”的要求,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办了一些适应当时情况的专业课。

十年文革期间,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领导干部和教师在政治运动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失去了非常宝贵的发展机遇期,留下了停滞不前的历史缺陷,这种缺陷甚至一直延续到八九十年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到1976年文革结束,学校有33个班,学生近1700人。2000年8月,罗丽琳同志调任我校担任校长,凌庆生同志任专职书记至2002年7月。今年,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重新评估和认证一批省级重点中学。我校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校决心正视困难,与全校一起努力做好省重点,提出“以应用促管理,以应用促改革,以应用促发展”的思路,顾全大局,夯实基础,扎实工作,以一流的工作态度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学校狠抓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通过职代会形成了数十个规范的校园文件,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举办了株州市新世纪美术教师展、第36届学校运动会、12艺术节和第二届科技节,并成立了校园“贝勒电视台”,全面开放校园局域网。初中生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获三等奖,彭杰、方获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综治、德育、市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科教楼竣工投入使用。2001,学校继续坚持重点建省目标不放松。除了加强软件建设,硬件设施跃上新台阶,综合楼建成,塑胶操场、风雨跑道、艺术楼改建,陆续开工或建成。校园环境翻新,学校绿化、亮化、美化进入新高潮。“青青画院”中心成立并挂牌,社会各界。承办了株洲市学生代表大会、市教育科研现场会、劳动技术教育现场会等。学校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湖南日报》、《株洲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强烈关注,纷纷进行报道。在今年的高考中,我校学生谭以653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湖南省文科、外语一等奖,进入北京大学深造,艺术生易进入清华大学学习。2002年,一次性本科升学率高达40.8%,学校节目《腾飞》获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初中男篮获市“三好杯”称号,龙佳、任野、张润驰等同学代表学校参加第六届“奥迪杯”全国青少年四驱大赛, 获得团体第一名和四项优胜奖,大批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的各种教学竞赛。 2002年,学校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8月,杨同志调任我校党总支书记至2004年6月。这一年,我校作为重点参观学校,接待了参加国家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学校整体德育体系建设”第五次学术研讨会和“九五”闭幕会、“十五”开幕会的全国各省市代表200多人,并作了典型发言。承担了市教育工会组织的“我爱我家”演讲比赛,被评为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龙头。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了省级心理学家的开题论证,并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教职工男女篮球队均获得“园丁杯”比赛冠军,校园“中国十圣”文化广场投入使用,购买土地近20%。学生公寓楼开始建设。2003年,是一中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年,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今年6月1,经市教育局批准,原一中和原七中合并为新的一中,组建一中教育集团。7月5日,新一中成立大会召开,任校长,任党总支书记。8月5日,湖南省教育厅正式举办。学校正式举行挂牌仪式,省市多家媒体报道。12年2月20日,八届三次职代会召开。这是新一中申办省重点中学成功后召开的第一次教代会。会上提出“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短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全省示范性重点中学。今年,我们学校有9位老师成功了。北师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校在我校挂牌;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校本基础教育”现场会;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我校举办“湖南省首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竞赛”,我校教师获得一等奖。5438年6月+10月,我校被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教育科学十五国家重点项目先进学校,即《学校德育体系整体构建、深化研究与普及实验》、《城市中学德育趋势行动对策研究》、《株洲一中在线守则》分别获得一、二等奖。11年6月,我校被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165438+10月10日,学校举行了近5000名师生参加的第39届田径运动会。连续几年,高考和国考年年上新台阶。

2004年6月2日,张耀武同志接任我校党支部书记、代校长。8月,苏志红成为校长,张耀武是专职秘书。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的稳定、发展和改革中。经过深入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他迅速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在短时间内扭转了因班子变动造成的困难局面。学校决定改革人事制度。7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教师代表大会召开,采用新的聘任制,努力营造“兴校辱校”的浓厚氛围。9月,省教育厅发文,称总部数十名初中教师分流到分校工作。因为思想工作到位,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大三高招也顺利进行。我校更名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株洲市第一中学”。同时,通过新老团队接力,最终批准由我校和民营资本联合办学的民办中学博文中学举办。这样,作为市区为数不多的教育集团,其一校两制三址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为我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成功范例。学校于2003年成为株洲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实现了办学历史上的新跨越。

现在,学校领导班子正团结带领近5000名师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向着更高的学校目标迈进,奋斗不息,事业不止。株洲一中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跻身三湘名校之列,在这片基础教育的沃土上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