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给我的同事发了短信,让他帮我做件事。她回答是的,没有表情。
我很疑惑。他说是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乐趣吗?舍不得?主动?被动?猜了半天也影响了心情。
我突然发现,在社交网络时代,我们沟通方式的剧变必须及时调整,否则会影响我们沟通的效率。
如果我问你,现在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是什么?答案不是英语。
你可能不知道“表情符号”,但你不会对下面这个表情复杂的小黄人感到陌生。如今在各种社交网络中,用各种表情代替语言甚至情感表达,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的首选。有些人甚至觉得没有表情,气氛会变得尴尬,甚至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从2003版QQ把一套表情符号黄圆脸带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成了互联网世界的另一种“* * *语言”。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习惯用表情代替文字作为表达感情的首选。
为了满足社交方式的迭代发展和表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自定义表达应运而生。塔斯基,溜溜猴,逃跑漫画...大量漫画形象IP不断以具象的视觉体验丰富人际交往。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些表达真的能表达出我们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吗?
我们对于表达程度的门槛越来越高。
例如,当与颜文字聊天时,微笑感到不愉快。我们要笑,要露出一排牙齿的表情,才觉得它是幸福的。而我们总是用一些颜文字和文字去猜测别人的想法和情绪,这也影响了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
我想表达的东西,简化成几行文字和表达。语气、面部表情、手势等。,已经减少了。表达形式的改变,呼唤我们尽快发明一种社交网络高效沟通的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量的研究、分析以及相关的说明书问世。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试试。
每五分钟就忍不住刷新一次朋友圈。看不到新的评论会觉得失落,不喜欢的时候会有点难过,甚至会故意拍一些照片或者写一段文字,因为我慢慢知道怎么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朋友圈正在把我们拉进由失去编织的网里,从分享和炫耀到不开心。
赞美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我们必须理解。
基础心理学指出,人类渴望通过表扬或奖励得到积极的肯定。问题是正面肯定也会形成恶性循环。越多人喜欢某样东西并对它进行评论,他们渴望的反馈就越多。
在社交网络时代,赞美给我们造成了新的心理障碍。
研究表明,花太多时间在社交网络上的青少年更容易患抑郁症,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患抑郁症。
有研究表明,自恋者和自卑的人更容易每天花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脸书上,他们也更倾向于挑选出宣传自己的照片(比如经过修图软件美化的照片)并上传。自恋者也更有可能通过状态更新来“炫耀”自己。有的人炫富,有的人炫美,有的人炫爱。
在社交网络中,人际压力变小,不仅容易得到关注,也容易发泄不满,即使过度也不会承担太大的压力或责任。所以这就使人的感情在现实交往中淡化,态度也会逐渐转变,久而久之形成性格缺陷,回避正常的现实交往。
社交网络只是建立和维持“真实人际关系”的方式之一。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区别在于中间多了一层互联网媒体。就像在两个人之间拉了一个屏风。这种媒介使人们能够更容易、更有选择性地表达自己。
一方面,这种不那么针锋相对的社交方式可以缓解紧张和尴尬。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不经意流露出的表情都会对对方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网上交流中,可以在交流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交流后还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不太爱说话,但在网络上却成了话匣子,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反过来,这种距离感也会让人难以沟通。毕竟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永远无法知道屏幕另一端的人最真实的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有助于拓宽我们交流的广度,维持现有的关系,但对交流的深度作用有限。毕竟时空上的接近也会促进心理上的亲近。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社交网络传播和真实传播的本质区别。在社交网络时代,轻易生气害怕是愚蠢的。需要区分不同交流方式的语境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