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吧,美国动漫的形式是热血漫画和儿童漫画合成的产品
中国就是一渣渣,虽然有好的啦,比如最近蛮火的十万个冷笑话,呵,有妖气那厮的产品
日本就不用讲了
漫画起源于欧洲而兴盛于美国。
早在史前,与漫画相似的创作手法已广泛应用于先民的岩画艺术,漫画表达由此可算一种比较古老的绘画方式,不过,“漫画的名称和创立在16世纪末才出现。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宗教斗争的需要,欧洲漫画已经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
许多有名的画家曾经为漫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达·芬奇就画了大量肖像漫画性质的怪诞速写头像。
一名叫老彼得?布鲁吉尔(Peter Brueghel the elder, 1525? -1569)的北欧。
漫画的流行很快从法国传遍了整个欧洲,漫画的中心也由法国转移到了英国。
英国漫画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趋于成熟。
1841年,英国漫画刊物《笨拙》(Punch)问世。
漫画家约翰·坦尼埃尔(John Tenniel,1820-1914)、大卫·罗(David Row,1891-1963)都对欧美近、现代漫画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如果说单格漫画是政治漫画发展的摇篮,那么多格漫画就是连环漫画发展的花园。
西方漫画史家通常以18世纪30年代中期英国艺术巨匠贺加斯创作的《 *** 历程》和《浪子回头》为连环漫画的起点。
贺加斯将文章和图画组成了一个整体,增强了漫画的故事情节性和戏剧性。
后来18世纪末英国画家詹姆斯·吉尔雷大量使用了对话气泡和连续画面的创作方法,连环漫画初步形成了。
二战前后,是漫画发展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漫画为人们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找到了一个精神的寄托,这就是经久不衰的超级英雄漫画。
所谓的超级英雄漫画就是将漫画的内容锁定在超级英雄的范围,其在绘画风格上已经非常写实化。
作尽管英雄漫画在现在看来很是老套,但这些英雄们引起了欧美地区居民的***鸣,并受他们广泛地接受和热爱。
连环漫画在艺术界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地位,但是它的发展却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挫折和打击。
反观漫画界的另一朵奇葩——非主流漫画却不像主流漫画那样形成一贯的气候。
总的来说,欧美漫画史上似乎只出现了两次非主流漫画的浪潮。
而国家主要以美国和英国为主。
非主流漫画的主题伸展到了主流所不去碰触的领域,与主流漫画相比,更倾向于极端。
从内容或是从形式看,充满了荒诞的甚至是后现代的色彩。
人们一说起好莱坞的动画片,就会想起“迪斯尼”。
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好莱坞动画长片的历史就是迪斯尼动画长片的历史。
从最早的《白雪公主》(1937年)到眼下的《海底总动员》,迪斯尼开创了美国的动画神话,32座奥斯卡奖、7座葛莱美奖、950项全球范围的奖项无可争议地证明了它的杰出贡献。
迪斯尼公司的历史已经有80年了。
80年的岁月中,我们不难看到美国长动画片在主题选材和迎合观众口味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在最初的30年代里,迪斯尼动画长片的观众对象主要是低龄儿童,迪斯尼推出了《白雪公主》、《彼得与狼》、《小飞象》、《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等一系列动画长片。
可以看出,那时的动画影片取材大多数来自儿童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影片的画风也集中体现一种正统、祥和的气氛。
一切都是中规中矩,大团圆的喜庆结尾。
那时是迪斯尼动画王国的黄金时代。
50年代以后,迪斯尼相继拍摄了《苏茜与流浪汉》、《灰姑娘》、《金银岛》、《睡美人》等动画长片,除了《苏茜与流浪汉》继续以动物(狗)作为动画片的主角以外,其他3部全部是以人作为动画片的主角,这体现了迪斯尼动画长片在选材和面向观众的年龄层次上向大龄儿童的倾斜,而将动画短片继续作为面向低龄儿童观众的主要影片。
此后的20多年里,迪斯尼没有值得回忆的动画片问世。
直到20世纪90年代,迪斯尼终于迎来了动画长片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玩具总动员》、《风中奇缘》、《钟楼怪人》、《海格力斯》、《花木兰》、《虫虫特工队》、《玩具总动员2》、《狮子王2》、《人猿泰山》、《恐龙》、《变身国王》、《亚特兰帝斯:失落的帝国》、《怪物公司》、《星际宝贝》……十年间几乎全是经典之作。
1997年,“梦工厂”《埃及王子》的成功,终于打破了迪斯尼公司独霸好莱坞动画业的局面。
之后又有华纳的《钢铁巨人》,福克斯的《冰河世纪》和派拉蒙的《嘿,阿诺德!》,好莱坞的动画业终于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也才能出成绩,于是便有了今天《海底总动员》这样辉煌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