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时表现出超人的勇气,有时表现得像还没长大的孩子。从他们的日常行动中,可以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特点。他们勇敢坚强,但同时又天真风趣。俄罗斯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民族性格,我们称之为“战斗民族”。
俄罗斯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中国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俄罗斯局势的观察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决不能对不明所以甚至别有用心的人嘘寒问暖。这样做对中俄关系和中国的国家利益都没有好处。
1.“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真的出自普京之口?
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的媒体、学界甚至外交界在提到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时,经常会引用一句所谓普京的霸气之言:“给我20年,给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其他可以看到的版本有:“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给我20年,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俄罗斯。”这句“普京语录”在中国广为流传,甚至成为中国很多人观察普京和俄罗斯的“图腾”。
但问题是,普京真的说过这句话吗?我经常关注俄罗斯问题和普京的言行,但我从来不记得普京说过这句话,也没见过俄罗斯媒体、学者和政客引用这句话。出于诚意,笔者翻遍了普京近年来的重要讲话,联系了在俄留学生,用俄罗斯最大的搜索引擎反复搜索,仍然没有找到普京说过这句话的任何线索。据笔者调查,俄罗斯政治学者和研究俄罗斯当代历史的历史学家都表示,普京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有俄罗斯汉学家更直言,世界上只有中国媒体和学者把这句话归功于普京。
笔者进一步求证后发现,沙皇俄国总理斯托雷平也说过类似的话。斯托雷平于1906年被沙皇任命为首相兼内政大臣。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日俄战争失败和随后社会动荡造成的困境中。斯托雷平一方面以铁血手段整顿秩序,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以土改为中心的大规模改革。1909 65438+10月1,斯托里平当时接受《伏尔加报》采访时说:“给俄罗斯20年的内外稳定,它会变得面目全非。”只是随着斯托雷平9月遇刺,1911,他所渴望的前景也烟消云散。
其实这句话是普京的偶像,俄罗斯最后的改革家斯托雷平说的...
普京上台后,对斯托里平大加赞赏,称他是真正的爱国者、睿智的政治家、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榜样。普京也很熟悉这句“斯托雷平语录”,在201年主持纪念斯托雷平诞辰150周年组委会会议时引用,以此来赞美斯托雷平的改革和他对俄罗斯发展未来的信念。同时,普京还不忘强调,这句话是斯托雷平说的,不是别人。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普京唯一一次引用这段“斯托雷平语录”。
从普京对斯托雷平的仰慕,结合普京的执政轨迹和思维,似乎普京也有“20年情结”,但他没有说这句话。在中国,是谁或哪家媒体最先发表了这篇“普京语录”就无从考证了。我们的媒体或者学术界造出了这么大的乌龙球,令人费解。更遗憾的是,这句话十几年来越传越广。引用的人都信以为真,没有人考证真伪,探究来龙去脉。其实,仅从逻辑上来说,在现代民主政治和舆论氛围下,普京作为政治家甚至政治“精算师”,绝不会说出如此露骨的话。与此同时,世界上只有中国媒体和学术界引用了这段“普京语录”。另外还有不同的版本,引用的时候没有注明出处,从中可以看出并不是那么靠谱。
这一凭空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各界对俄罗斯的认识和研究存在肤浅和想当然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可能也说明了当下的中国社会依然浮躁和从众,缺乏思辨和怀疑精神。在这方面,媒体和学术界似乎需要特别关注。
2.“俄罗斯崩溃论”与事实相去甚远。
俄罗斯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俄罗斯崩溃论”已经出现。这种讨论在西方媒体上随处可见,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也不时可见。给人的感觉是俄罗斯经济危机无处不在,社会面临整体动荡,普京政权的崩溃迫在眉睫。就连普京最近也签署了组建直属总统的国民近卫军,被指应对政变危险。但“俄罗斯崩溃论”与事实相去甚远,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甚至是恶意。
俄罗斯经济确实陷入了多年未见的严重困境。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于一个70%以上出口、50%以上财政收入依赖油气、经济结构严重畸形的能源资源国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西方一轮又一轮的制裁导致俄罗斯资金外流,流动性下降,许多企业陷入支付和投资困境;去年GDP下降3.7%,今年很可能保持负增长;进出口总额也大幅下降,对欧贸易下降38.5%,对华贸易下降25%以上。因为高端消费品进口受阻,一些高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受到了更明显的冲击。可以说俄罗斯经济遇到了1998以来最严重的困难,用“危机”来形容当前的经济形势应该不为过。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经济面临所谓的“崩溃”,更不意味着俄罗斯社会正在酝酿的动荡和政权即将崩溃。
俄罗斯目前没有经济“崩溃”
首先,“俄罗斯崩溃论”对俄罗斯经济形势的描述过于黯淡。虽然俄罗斯GDP大幅缩水,外汇储备也有所下降,但债务总额不到GDP的30%,财政赤字仅占GDP的2.6%,远未形成大规模的支付危机。从经济走势来看,政府反危机策略初见成效。去年第四季度经济衰退明显得到遏制,甚至在10当月出现正增长。大型超市的各种商品依然琳琅满目。尽管商品价格普遍高于一年前,但市民们仍然热衷于购物。当被问及购物者对经济形势的看法时,尽管他们普遍感到困难,但很少有人持悲观看法。此外,俄罗斯的总人口和预期寿命继续处于增长轨道。归根结底,俄罗斯经济再困难也不过1998,更不可能和90年代初相比。
其次,俄罗斯是自给能力最强的世界大国。俄罗斯不仅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且科技潜力大,教育水平高,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回旋余地”。经济危机,尤其是油价下跌,迫使俄罗斯下决心加快“再工业化”进程,“进口替代”初见成效。据多位能源专家预测,国际油价已经跌至谷底,进入缓慢复苏轨道。俄罗斯油气行业最困难的时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结束。俄罗斯的农业生产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去年粮食产量1043万吨,仅出口就达3070.5万吨。俄罗斯也是能源生产大国,供暖和电力供应充足。换句话说,俄罗斯人的温饱没有问题,俄罗斯人遇到的困难也绝对没有某些媒体报道或者想象的那么饥寒交迫。
又一次“西不亮东不亮。”俄罗斯正在大力加强与东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科技合作,扩大从中国等新兴国家引进技术装备甚至军事技术装备,以应对与西方经济技术合作受阻的困扰。虽然俄罗斯与欧洲的贸易大幅减少,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却大幅扩大。由于俄欧关系恶化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损失,随着政治关系的解冻,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过去的经济合作规模。
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工业产业有所恢复。
最后,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民族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抗压能力,外部压力越大,越会抱团抵抗侵略。俄罗斯人普遍将目前的困境归咎于西方大国的恶意打压,而不是普京政权。普京被西方描绘成“独裁者”,却被大多数俄罗斯民众视为民族的“救世主”和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者。普京已经成为俄罗斯民族的骄傲,民意支持率从他当选时的64%飙升至去年的80%以上。近74%的俄罗斯人将在下届大选中投票给普京。西方想利用俄罗斯经济困难煽动“颜色革命”,但普京政权控制局势的能力很强,应对措施也很到位。与此同时,反政府和亲西方势力的社会基础越来越弱,甚至许多过去持反普京立场的民主党人也转到了普京一边。哪里能找到俄罗斯人民酝酿“起义”、普京政权面临崩溃的影子?
说到底,“俄罗斯崩溃论”更多的是西方政客和西方媒体的主观臆想。这种理论在国内网络上比较流行,但大多属于亲西方的鹦鹉学舌,或者不太了解俄罗斯真实情况的人跟风。
3.“战斗民族”,国人的盲目崇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战斗民族”作为俄罗斯人的专有名词开始在中国的网络媒体和论坛上流行起来。从娱乐新闻到政治军事话题,经常可以看到含有“战斗民族”二字的标题。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词的使用有嘲讽的意思,带有更多“赞美”的成分。一些研究俄罗斯的专家说,这可能与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敢于和西方推倒桌子有关。没有其他语言的媒体将俄罗斯人称为“战斗民族”,俄罗斯媒体也不关注这种说法。虽然俄罗斯有人理解中国网民的称呼,但几乎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恭维。一位在中国留学的俄罗斯人直言,听到“战斗民族”这个词,她很惊讶。在她看来,“战斗民族”就是“凶猛”和“侵略”。俄罗斯人有哪些典型的性格特征?和俄罗斯打交道最多的欧洲人,最近用的是“冰人”、“伏特加民族”、“好战民族”。毫无疑问,很难概括一个民族的性格。
众所周知俄罗斯人喜欢喝酒,但好像只有中国人才说“战斗民族”。
为什么叫《战斗民族》?百度百科上有个解释:“战斗民族”是对俄罗斯人的一种嘲讽,没有任何羞辱或讽刺的意思。这个词来自“龙珠Z”。赛亚人是天生的战斗民族,在越战中好战勇敢。俄罗斯人之所以被这样描述,是因为他们很强硬,他们经常会做出奇怪可笑的事情。除此之外,网上还有其他解释,比如“俄罗斯民族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战斗状态”。
客观来说,中国网民用“战斗民族”来解读俄罗斯,更多的是正面的,充满敬佩。对于讲究温和、礼貌、节俭的东方处事哲学来说,俄罗斯的强大在于勇气和担当。最近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无疑加深了这种印象。
但是,很少有俄罗斯人认同“战斗民族”这个标签。当有媒体记者特意询问几位俄罗斯人,包括会说中文的人,关于“战斗民族”这个词的看法时,他们都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个词,也不认为这是一种恭维。一位来自中国的记者与“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的同事聊天时发现,俄罗斯人似乎理解中国网民用“战斗民族”来形容俄罗斯民族,因为他们对贴在额头上的“北极熊”之类的绰号并不反感。
“我的印象是只有中国人才这么说,”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副院长孙立洲说。他曾多次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各界有过交流。他从未听说过俄罗斯人自称为“战斗民族”。
尤莉娅·叶普法诺娃是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当我第一次听到‘俄罗斯人在和人打仗’时,我有点惊讶。因为在我看来,‘战斗民族’就是‘凶猛’和‘侵略’的意思,”叶普法诺娃说,她两三年前就从中国人那里听到了这种说法,“但俄罗斯民族并不是因为凶猛才战斗的。俄罗斯因为地理位置和国家安全需要,必须扩张边界,所以必须打仗,而且很多时候是主动的。但这都是为了安全。我相信很多俄罗斯人都是这么想的。”她还说,从未见过俄罗斯媒体说她是“战斗民族”,也没见过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的名字。
其实俄罗斯人喜欢被叫做熊,因为在俄罗斯人眼里,熊是力量的象征。当然,像上图这样的诋毁就是另一回事了。
孙立洲的一位鞑靼朋友,精通英、俄、汉、突厥语,也说俄罗斯人不称自己为“战斗民族”,其他民族都不这么叫,只有中国有人这么说。“这是盲目崇拜中国人的结果,受到媒体和俄罗斯与美国对抗背景的影响,”他说,并补充说,俄罗斯在争议岛屿问题上对日本非常强硬。“中国有些人认为他们做不到,但俄罗斯人做到了。”
“‘战斗民族’这个词应该是一些不懂历史的人加上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文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词不符合俄罗斯的历史情况。俄罗斯民族在历史上经常被欺负。俄罗斯人普遍有爱国情怀,在被侵略时奋起反抗。他认为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是强硬的,“战斗民族”这个词可能会因此出现。但即使普京强硬,也不能用一个人现在的强硬来定义整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