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电影和人或是故事,非常有趣,精彩绝伦,同时带给我们很多的乐趣,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名人故事阿黛尔:做一片不变的云彩,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人故事阿黛尔:做一片不变的云彩
2012年2月12日,第54届格莱美颁奖礼上,她一举囊括“最佳流行歌手”“年度最佳专辑”等6项大奖。她是英国歌手阿黛尔。
她的歌声浑厚激越,响遏行云。当人们问她的歌何以会唱得这样好,成功的奥秘是什么时,她说,能有什么奥秘?我不过是一直坚持做一片不变的云彩。
1988年,阿黛尔出生于北伦敦的托特纳姆,在她出生几个月前,她的母亲就没再见到过她的父亲了。长大后她说:“我不知道父亲是用来干吗的,因为我从未有过。”母亲阿特金斯收入微薄,母女俩的日子不免捉襟见肘。
为了让母亲能过上好日子,四五岁时,阿黛尔就立志做一个像英国女子组合“辣妹”那样的歌唱家,阿特金斯发现女儿确实有演唱天分,坚信女儿能成为明星。阿特金斯省吃俭用,一定要将女儿送到“辣妹”就读过的“西尔维亚青年戏剧学校”。
然而,无论怎样节俭,西尔维亚青年戏剧学校那高昂的学费还是令母亲无能为力。倒是懂事的阿黛尔劝慰起母亲来:“妈妈,没关系,我们现在虽然够不着云彩,并不意味着天上就没有云彩。”阿黛尔的话让母亲相信无论女儿读什么学校,都不会折断梦想之翅。于是她将女儿送到了“伦敦表演艺术与技术学校”。
在学校里,阿黛尔以不凡的毅力,努力够着云彩。2006年5月,在阿黛尔毕业时,她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家乡的荣耀》已在社交网上广泛流传,因而顺利与英国XL唱片公司签约。
随着一支支歌曲的推出,她的歌迷很快遍布世界各地,美国作家伊万·巴克斯戴尔说:“我的随身听里都是她的歌,她的确是一个灵魂歌手……”阿黛尔有一句名言:“我不唱我不喜欢的歌,不穿不合适的衣服,更不会变来变去。”是的,她就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的灵魂而歌唱。
十八九岁的女孩正是豆蔻年华,她并非艳光四射的美人胚子,而且接近100公斤的富态身材,使得她的情感之路不那么平坦顺畅。阿黛尔18岁时,她与一位男孩碰出了爱情的火花。其实男孩爱的是她的才华,是她的歌声,二人免不了磕磕碰碰。一天,两人在伦敦一家小店大吵了一架,她夺门而出,奔跑在牛津的街道上失声痛哭。那男孩子却坐在酒店里任她离去。
男孩的绝情几乎令她绝望,但很快她就明白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她径直回到家,打开电脑,十指飞舞,不一会儿,一支题为《爱情迷踪》的歌曲写成了。就是这一支直抒心灵袒露自己心迹的歌曲,使得她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千千万万人的追捧。
2008年,她推出包括《爱情迷踪》等记录着她19岁以前心路历程的首张专辑《19》,由此一举拿下了2008年全英国音乐奖的“评委会推荐奖”,以及2009年格莱美“最流行女歌手”“最佳新人”三项大奖。
2011年,她推出的第二张专辑《21》,其中收有记录着她19岁至21岁的青春时光如《追逐的脚步》等歌曲,更是让世界轰动。连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都曾专门给她写信:“英国现在正遭遇经济困难,而你是隧道尽头的光芒。”
这时,有多家减肥产品经销商请她免费使用他们的产品,条件是让她成为其产品的代言人,可她全都拒绝了。她说:“我是在为耳朵歌唱,不是为眼睛。”
她就是要过最为本真质朴的日子。“有时我会想,如果有一天我成为像LadyGaga那样的名人,正常人的生活成了一种奢望,那会吓死我的。”因此,她努力着不做像心目中那样的名人,对于自己的专辑,她通常是不宣传,不参加音乐节,不进行电视推广,甚至她也不去面对媒体。
她就是要这样素面朝天,她的打扮一点儿也不新潮,在丰腴的身体上套上蕾丝和丝绸袍子,不说她是一位时代的佼佼者,甚至看不出她是80后。
阿黛尔就是要这样低调,她吃的更是随便,由于她常常在快餐店吃一些“垃圾食品”,以致她的喉部长了一个良性的息肉,2011年年底还动了一个小手术。
云彩在人们的头顶,在高处,最容易让人飘飘然了。可她就是坚持做一片朴实不变的云彩,也就更加彰显出她的难能可贵。正如人们所说的:“听阿黛尔唱歌,总觉得自己是个偷听者,因为她无论是伤心还是愤怒,都不会因为顾及旁人而粉饰乔装自己。那歌声,带点沙哑,却声声入骨,直击人心……”
一个人总能将自己一颗也许并不怎么华丽却真实的内心展示给人,人们也会以一颗最本真的心灵接纳你。付出心灵,不隐瞒,不矫饰,你就能成为你想做的云彩,你也就能得到人们的钦佩和仰视……
《阿黛尔的生活》影评
诗人的诗歌,是为了说所有这些还有成千上万其他东西,没必要懂。
我喜欢阿黛尔的故事这部电影。她还有其他的名字。火热蓝色。要我说,这三个名字都很妙。
首先,直白如阿黛尔的故事,把女主角的名字往标题上一摆,大大方方说这部电影就是她的故事了,直截了当就像电影本身一样,特别生活化,没有什么刻意处理的痕迹。
火热的蓝色,这是漫画原名,故事本身很粗糙,电影第二部分几乎是全新增添。但作者创造出的艾玛的极具魅力的人设,极大地为电影增色。同时蓝色在英文里还有色情这一层意思,也是切题。
火热蓝色,这是三个名字中我最喜欢的,是当时戛纳电影节在映时的中文初译名。蓝色的头发丝融化在太阳金色灼眼的光芒里,太迷人了。
所以说这部电影的命名方法很有趣,通用名称里用了主角阿黛尔的名字,其他译名又突出了艾玛代表的蓝色,似乎暗示着这个两个角色对于这部电影的贡献是不可分割的,这两个角色和电影本身有着很强的抓合力。同样的取名法出现在了韩国电影《小姐》身上,两位女主角的结构对电影的`推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之妙。
说到主角,两位年轻的演员都呈现了独一无二的表演,太精彩了,让人跟着她们一起落泪。阿黛尔作为一个新人,在大银幕上初露头角,导演为了让她在戏里感同深受,把她自己的名字设定为女主角的名字,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真是太正确了。阿黛尔写实化的表演,非常能激起观众的***鸣。那场在窗边抽烟的哭戏,相信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只可惜她这么好的天赋却没能在这部电影之后好好展现,有点泯然众人了。
再说蕾雅,前段时间读到一篇她的采访,讲到她虽然并不介意出演一些表现露骨的角色,但她其实内心是一个害羞小女孩。蕾雅的魅力太独特了,回想艾玛出场的第三个镜头,仰起头攀着同伴过马路,捋了捋蓝头发,回头浅浅地勾了勾嘴角,桀骜的样子像极了凤凰河。
这部电影,三个小时的片长讲了阿黛尔被艾玛吸引、又无奈失去了她的故事。
阿黛尔始终没能真正地认同她的性取向,她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尊,她爱艾玛,但在有些场合她害怕别人对她的眼光将她刺伤。她就是这样把自己困住,唱歌跳舞却心事重重。
有一首诗点亮了我的思路,这些从幼儿园小朋友口中诉说出的哲理,非常温柔同时又非常锋利地戳破了阿黛尔的内心——“我有一个如此特别的灵魂,在那儿我自己都认不出我自己。”你需要认可你自己的角色,需要为自己的身份感到骄傲,只不过遗憾的是阿黛尔没有成为诗里的大象、长颈鹿或是变色龙,而艾玛抽象的情绪,她也不懂。这个遗憾非常写实化,阿黛尔是普通人,她在艾玛的艺术家朋友圈子里格格不入,对父母同事隐藏自己的性取向,生活让她感到迷茫,也让她做了错事。但我觉得,她只是不够勇敢,没有必要去责怪她。
我很喜欢的一幕——在阿黛尔与男人约会后回家被艾玛揭穿的时候,她极力辩解却艾玛反问到“那你现在为什么哭”,这个时候镜头里的阿黛尔苦恼、窘迫、委屈、自责的情绪全部翻上来,却唯独没有落泪。这里一直困惑着我,也一度让我对艾玛这般的艺术家的思维非常着迷,我想导演是为了通过这句台词交代出艾玛看世界的方式与阿黛尔远远不同。哭不是眼泪,不是突变的情绪,不是控制不住的颤抖,你的内心被击溃,你就哭了。
“我没哭”
“滚出我的生活”
阿黛尔的生活获得了第66届戛纳电影节最高奖,导演柯西胥、女主蕾雅和阿黛尔都得到了他们的金棕榈。四年过去了,前段时间的新闻,柯西胥为了筹备新片不得不拍卖出售他的这尊金棕榈,不禁让人唏嘘,如此成就,仍然很难随心所欲地拍电影。不过我一直都抱有期待,说真实、讲故事的好电影,不会因为种种无奈的客观原因就消失。我们不是才看了海边的曼切斯特吗?
其实写本篇的时候列了长长的提纲,有许多我在意、喜爱的内容没能一一展开,比如阿黛尔很有特点的吃东西的镜头、梧桐树和长椅的前后呼应、艾玛的角色性格与她的选择之间的关系、大胆的大尺度画面,拍摄过程中严苛的柯西胥、全篇中近景的运用对观影感受的影响、甚至还有很有意思的阿黛尔扎头发教程的讨论……一部电影能讲的东西太多了,生活更是。
法国老太太在观影后说——这不是拍给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这是一部体验电影,拍给普通人的,拍给生活本身的。朴素的中近景看得清演员脸上的雀斑、鲜少的配乐就像是在宣告生活本身就没有主旋律、不加修饰的对白直冲冲地就扑过来……这是一部非常生活的电影,我们看这样的电影,才叫看自己。
当我重新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心痛。用咖啡馆里艾玛的台词结尾吧——我对你有无尽的温柔,永远。
阿黛尔的读书生活笔记
说来也奇怪,我知道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里面那近乎写实的性爱画面,而是蕾雅·赛杜在里面那一头蓝头发。
那抹蓝实在太明亮了,让人过目不忘。我在想,又一部备受好评(在国外)的同性题材影片,这回又想表达些什么呢?
其实同性题材的影视剧看了有不少了,倒不能说穷尽所有并已经研究透了,而是这类题材基本的口径和认识已经在电影界固定了下来,多多少少也能看到一些规律在里面。
一来,单独给这类影片定一个类型,我一直是反对的,因为这无异于标签化了某部电影。尽管很多演员和导演一直强调,这无关性别,爱就是爱,但是如果它是爱情片,就归类于爱情片好了,为什么非得贴上一个“同志片”这样的称号?不过给影片分类型这是美国那边的事,欧洲就没有这种说法。
二来,这类影片常见的两大主题,就是自我认知和艾滋问题。自我认知包括很多层面,对性向的认识到认同,怎样去理解爱及认同这样的爱,如何摆脱迷茫正确对待生活,如何正视自己及这个社会对这类群体的看法等,能引申的范围很广。艾滋的范围则相对较小,人们在病痛中的挣扎与爱情,去争取权益,去抗争,去呼吁社会给予关注……
可能也有例外的,但影片的表现形式不同,即使讲述同一个主题,也能带来许多不一样的感想,这也是我持续关注这类影片的原因。
阿黛尔的生活,同理,讲述阿黛尔这个人对自我的探索与认知。欧洲电影,惯用写实拍摄手法,篇幅长,节奏慢,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观影者仿佛像是一个偷窥者,目睹了阿黛尔的整个历程,像是陪着她走过了一段最为迷茫的岁月。
没错,迷茫,影片讲述得就是阿黛尔的迷茫。说的笼统一点就是对性向的迷茫,其实是在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她一直在尝试,试着去爱男人和女人,以了解自己希望一份怎样的爱;试着去体验与爱人在一起的生活,磨合这份爱,找到平衡的点;试着去接触自己不懂的知识领域,融入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社交圈子,在这份爱中去付出,尽自己所能投爱人之所好。
但是,她一直在被牵着走。就像剧中所说,她可以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或能证明自己价值的事,他也不希望她是一味地迎合自己在生活。但阿黛尔没有,她在这份爱中找不到自我,她太害怕失去,反而束缚了自己,也让爱人感到了疲倦。
她的迷茫点在于,她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一份什么样的爱情。她与他在性事方面很合拍,在这过程中她感到非常愉悦,于是她以为这就是她期待中的爱情。也许她是很爱很爱他,但是她从未思考过自己理想中的感情生活应该是怎样的。生活不能全凭感觉来走的,当他想安定下来,想要一个能全面支持自己事业的伴侣时,阿黛尔根本不能满足她的要求。
但阿黛尔是幸运的,她遇上了他。他在她身上注入了无限的柔情,让她能真正感受到爱不分性别,让她学会了如何感受爱情。他是一个坦荡荡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有事业心,对待爱情有清醒的认识。她是阿黛尔的对立面,她可以成为范例,教会这个迷茫的女孩寻找正确的方向。
总结起来,最终都是让我们感受何为爱,如何去认识爱。如果能理解这个层面,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能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