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雕塑很少,15世纪荷兰在绘画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荷兰画派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祭坛画和单幅木刻画。因为尼德兰艺术脱胎于中世纪的哥特艺术,所以尼德兰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总体的绘画倾向是:严肃安静,人物不够生动自然。另一方面,虽然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传统的宗教主题,但由于画家对世俗生活和周围环境描写的兴趣大大增加,作品有时会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
罗伯特·康·宾和扬·范·埃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创始人。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罗伯特·康平(约1375-1444)是一位“弗雷马画家”。原来,在弗里曼修道院发现了一位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因此他被称为“弗里曼画家”。后来在研究他的艺术风格时,发现与罗吉尔·范德维登的风格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断定“弗雷马画家”是著名画家罗伯特·康宾,温布尔登的老师(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所谓“弗雷马画家”的作品是他的早期作品)。
康彬长期在图尔奈工作,代表作有《怀孕通知》和《耶稣诞生》。这些虽然是宗教画,但是在一些细节上的刻画,让画面透露出市民生活的趣味。当时荷兰还没有独立的风景画,画家在《怀孕通知》中通过窗户画出了街景,可谓荷兰绘画中街景的最早范例;在耶稣诞生的右上角,描绘了阳光下的美景,包括城堡、湖泊、道路和房屋。这些山水虽然不是写实素描,大部分是想象出来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后来山水画成为独立绘画学科的蛛丝马迹。罗伯特·康宾的艺术曾经对扬·范埃克和温布尔登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扬·韦尔·艾克(约1390-1441)于1422年成为独立画家,并于1425年担任博瑞安迪公爵的宫廷画家。大约写于1425的《教堂里的圣母》描绘了一个极其善良的圣母形象,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透过高高的窗户射进来的柔和的阳光,不仅冲淡了教堂里肃穆的气氛,还照在圣母的脸上,使她端庄美丽的脸庞容光焕发,笑容更加亲切动人。这幅作品体现了世俗的思想和画家在描绘室内光线方面的独特探索,使其成为尼德兰早期室内绘画的重要代表作,也是17世纪荷兰室内风俗画的先驱。
根特祭坛画是文艺复兴早期尼德兰的杰出代表作。长期以来,关于它的作者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它是由杨·凡·艾克和他的兄弟休伯特·韦勒克制作的。从根特·阿尔塔(Ghent altar)画的一段题字——外下框一侧的一段拉丁文,我们可以知道,这幅作品最早是由休伯特·范·艾克(Hubert Van Eyck)画的,后由他的弟弟杨·凡·艾克完成。关于休伯特的资料很少,也无从得知他的出生时间。据说死于1426。持这种观点的人相信他的存在,但由于证据不足,很难明确区分两兄弟的作品。持另一种观点的学者怀疑这段拉丁文碑文的真实性,认为休伯特只是一个传奇人物。后来,一位语言学家A. Amp提出,在根特圣坛画的外下边框上写的一段拉丁文中根本没有提到休伯特,这为后一种观点提供了新的依据。休伯特是艺术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至今没有定论。
扬·范·埃克(Jan Van Ecker)于1432年完成根特祭坛画,是根特圣比万大教堂的一组祭坛画。平日里,翅膀紧闭,可以看到外面。节日的时候,翅膀张开,露出里面的画面。整个祭坛画由23幅画组成。里面中间的四幅画是主图,中间是上帝,两边是圣母玛利亚和施洗约翰。这是祭坛画的主要部分,赞美羔羊。人物端庄自然,栩栩如生,花草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画家热情地赞美人类和自然,对现实世界采取积极的态度。
除了根特祭坛画,扬·范·埃克还有一系列传世佳作:《阿诺菲尼夫妇画像》、《尼古拉斯·罗琳的圣母》、《范德巴尔的圣母》等。阿诺菲尼夫妇的肖像是一对新婚夫妇的全身肖像,也算是一幅优秀的风俗画。画家精心刻画了一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他们宣誓忠于自己的婚姻,表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内心感受和道德观念。虽然杨·凡·艾克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宗教画,但他突破了宗教画的传统技法,非常重视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非常注重写实,认真研究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在油画方法上有重要改进。他在作品中展现了现实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场景和世俗生活的生活,突破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念,为荷兰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约1399—1464)也是15世纪上半叶著名的艺术家。他出生在图尔内,是罗伯特·康宾的学生。1432年在图尔奈成为独立画家,后移居布鲁塞尔,并在这座城市获得艺术家称号。1450去意大利,受到好评和尊重。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称他为自扬·范·埃克以来荷兰最好的艺术家。通过他的活动,扩大了尼德兰画派在世界上的影响,他的许多遗作,如《告知怀孕》、《下到十字架上》、《最后的审判》和《一个年轻女人的画像》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大部分是宗教画,少数是肖像画,在肖像画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一个年轻女人的画像》描绘了一个典型的荷兰端庄朴实的女人形象。大胆查理的肖像展现了这位30岁公爵的性格。
15世纪中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北方的文化艺术也非常繁荣,以哈莱姆为中心形成了北方画派。德尔克·波茨(约1415 ~ 1475)是北方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长期在哈莱姆工作,后移居鲁汶,1468年在鲁汶被授予艺术家称号。他曾为鹿邑圣彼得教堂画过祭坛画。在《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中,画家并没有按照宗教内容来表现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是大胆地将最后的晚餐场景搬到了15世纪荷兰的居民楼餐厅。典型的哥特式房屋,墙壁窄,窗户多,室内光线明亮柔和,地板上整齐的瓷砖和覆盖桌面的白色桌子,既准确地展现了室内的透视,又很好地体现了尼安德特人爱整洁的习惯,室内陈设和用餐情境都弥漫着相当浓厚的世俗气息。这幅画可以算是尼德兰当时绘画中以宗教题材表现世俗生活的典型。他的重要作品包括《布拉泰林的祭坛画》和《西门家的基督》。
继波茨之后,另一位著名的北方画家是吉尔根·托特·辛特·詹斯(约1460-1495),他的创作风格受到波茨的影响。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油画《荒野中的施洗者约翰》。图中人物衣着朴素,衣冠不整,破旧的长衫下露出一双赤脚。这位画家描绘了一个典型的荷兰农民形象。他还精心绘制了树木、动物和鸟类作为画面的背景,配以美丽的风景,表现出一片非常开阔的荒野,笼罩在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中。他的另一幅油画《耶稣的诞生》描绘了耶稣诞生时的夜景。圣婴耶稣的身体作为光源,照亮了圣母玛利亚的脸和部分画面,而画面的另一部分隐藏在夜色中,增加了宗教的神秘感。同时画面上有强烈的明暗对比,这在17世纪的荷兰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扬斯是一位非常有独创性的艺术家,甚至被认为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最早创始人。
15世纪下半叶,荷兰南部著名的画家是雨果·凡·德·古斯(约1440-1482)。1467成为独立画家,是根特画家公会会长。1475年秋,他作为一个没有受戒的修道士住在布鲁塞尔附近的罗德斯修道院,1482年在这个修道院去世。《牧羊人来朝拜》完成于1480左右,《玛利亚之死》作于1478至1482之间,都是他后期创作的代表作。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三联式大型祭坛画《波蒂纳里祭坛画》,主画是《牧羊人来祭拜》,描绘了祭拜婴儿的情景,尤其成功地刻画了牧羊人憨厚的形象。当他们看到耶稣时,有的微笑,有的惊讶,面部表情丰富、真实、生动。
15年末和16年初,荷兰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还引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先进文化,人文思想在荷兰知识界广泛传播。反对封建主义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教廷和大主教管区的堕落进一步暴露,社会上要求宗教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HieronwhusBosch(约1450-15 16)出现在这个时期。在当时,他的艺术是独一无二的。当时一般的尼德兰画家特别注重流畅细腻的画风和形象的真实表现。而Bos往往通过想象中的卡通形象来讽刺他们,如老鼠、猴子、妖怪或半人半兽,如天主教主教、高级僧侣、神学家、封建领主等。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绘画风格,突破了荷兰传统绘画的宗教氛围,站在进步人文主义的立场上,把批判的矛头主要对准了天主教会,反映了宗教改革前夕人们反对天主教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情绪,也是荷兰新旧教派激烈斗争的表现。他的画中经常出现一些怪诞夸张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结合艺术家自己的幻想。同时,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紧密结合,形成了博斯独特的绘画语言,这也是他艺术的一大特色,我们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欣赏到博斯独特的绘画风格,如《搬石头》、《傻瓜的船》、《魔术师》、《干草车》、《圣安东尼的诱惑》。
荷兰的风俗画形成于15和16世纪之交,深受人们的喜爱。昆腾·马西斯(约1465—1530)是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出生在鲁汶,然后在安特卫普工作。早年受荷兰波茨和米林细腻流畅的传统绘画风格影响,后来又受意大利艺术家特别是达芬奇的影响。他经常与风景画家帕蒂尼尔合作,后者画风景和人物,这开创了荷兰风景画家和人物画家共同绘画作品的先例。马苏擅长画人物,形神兼备。留给后人的有价值的风俗画,反映了世纪之交荷兰的社会面貌。这位画家在安特卫普度过了大半辈子,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银行家。马苏的代表作《货币兑换商和他的妻子》生动地展示了银行家的活动和生活:丈夫非常仔细地称量金币,妻子正在读一本祈祷书,但打开的祈祷书被放在一边,她没有心思去读,而是饶有兴趣地关注着丈夫的活动。
约阿希姆·帕提尼尔(约1485—1524)不是独立山水画的创始人,但他对荷兰山水画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作品中,风景占据了最重要的画面,即使表现宗教主题,人物也处于次要地位,经常邀请昆廷·马苏等人辅助绘画。他致力于对山水的研究和描绘,把山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从而为山水画形成独立的绘画学科奠定了基础。他画的风景不是写实的素描,而是具有一种想象的全景画的特征,带有人工雕刻的痕迹。画面视野开阔,以深色调为主。山川森林重叠在人们面前。代表作有《圣哲罗姆》、《逃往埃及》和《在去埃及的路上休息》。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公民的民主意识也有所加强,特别是在荷兰北部的荷兰和兰斯省,出现了一些联合的行会企业和团体组织,经常请画师画团体肖像,挂在他们的总部或会议室里,从而产生了早期的团体肖像,在17世纪达到了全盛时期。扬·范·斯科尔(1495—1562)是早期群像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耶路撒冷的十二个礼拜者》和《玛利亚·抹大拉》。
这一时期,南方的意大利和北方的荷兰是欧洲最先进的两个地区,两地艺术家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荷兰的艺术家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学习了意大利先进的表现手法,促进了荷兰美术的发展,帮助荷兰摆脱了哥特式艺术中的宗教因素,但这些艺术家中有一部分人抛弃了自己的民族艺术传统,脱离生活,单纯地模仿意大利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史上称他们为“浪漫主义者”,约翰·戈塞特(约1478—约1534)就是其中的代表画家。他早年以荷兰传统风格作画,后在安特卫普成为独立画家,并于1508年游历意大利。他深受古希腊、罗马和意大利当代艺术的影响,喜欢模仿意大利风格。他的代表作如下。弗朗斯·芙罗莉丝(约516—1570),另一位“浪漫主义”的代表画家,1540年加入安特卫普画家协会,不久赴意大利学习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古代艺术品,1547年回到安特卫普。他的画以准确流畅的笔触和丰富的威尼斯画派色彩为特点。
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60年代,从65438年到0609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65438年到0609年荷兰独立。在此期间,荷兰人民为反对西班牙统治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PieterBmeghel d.A(约1525-1569)的艺术产生于荷兰革命的酝酿和爆发时期。作为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他与人民同呼吸、共战斗。早年以铜版画画家闻名,从事山水画创作。1556左右,刻画的人物较多,可见Bos的影响。从1563直到去世,他进入了创作的辉煌时期,产生了最重要的油画杰作。农民风俗画中热情地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如《农民舞蹈》、《农民婚礼》等,描绘了他们豪放不羁的性格,显示了他们充沛的生命力。
勃鲁盖尔的风景画也很出色。他喜欢选择全景构图,意境开阔,与景物、人物结合紧密,描绘农民丰富的劳动生活和农村的美景。如《收割干草》、《收割》、《牧歌》、《雪中猎人》、《黑暗时光》等田园风景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劳动,生机勃勃,向人们展示了荷兰农村风光和生活的动人写照。
在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斗争中,勃鲁盖尔创作了《伯利恒一户调查》、《伯利恒的婴儿》等作品,以宗教绘画的形式暗示了西班牙军队在荷兰敲诈勒索和残酷屠杀的场景。其他少数作品,如《绞刑架下的舞蹈》,直接描写了森林游击队——“森林中的乞丐”的战斗生活,歌颂了人民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起到了揭露敌人、鼓舞人民的作用。勃鲁盖尔以艺术为武器,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从而成为荷兰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
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所剩无几,所以著名的雕塑家也不多。其中ClausSluter(约1355-1406)成绩突出。他属于荷兰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继承了哥特式艺术的传统,特别注重哥特式雕塑中的现实主义因素。他出生在哈莱姆区,后来到布鲁塞尔工作,加入布鲁塞尔雕塑家公会,于1385年抵达玻利维亚公国首都第戎,为“大胆”的菲利普公爵服务。他身后最辉煌的作品是第戎修道院大门的雕刻和摩西之井。这件作品被称为摩西之井,它不是一口井,而是一个六角形的基座。原来,基座上立着一组受难雕塑。现在,除了基督的头部和上半身保存在第戎博物馆之外,圣母玛利亚、约翰和玛利亚·抹大拉的其他雕像已经不存在了。基座上雕刻着摩西和大卫等六位先知的形象。身材饱满,扎实有力,面部表情很有个性。
让·莫内(1500年前——约1548)是16世纪的著名雕塑家。他出生在梅斯,在安特卫普工作。他从1524一直住在梅西安,直到去世。他在荷兰相当有影响力,为教堂雕刻祭坛,为贵族雕刻坟墓。他很活跃,有很多遗作。他的代表作有《哈尔圣母院高坛》和浮雕《查理五世皇帝和伊莎贝拉女王》。
Jacuues Dubraucu(约1505—1584)是荷兰另一位重要的雕塑家。他出生在蒙斯,年轻时在罗马学习了五年。从1535到1548,雕刻了家乡教堂的读书台。从1545到1556,她担任查理五世的姐姐和匈牙利执政玛利亚的宫廷画师。作为一种解脱,基督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