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小品 - 你与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抵消”他。

你与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抵消”他。

在人格上,请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直接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成年人来对待。

-萨修女

作者:暖心

最近看了一期《情战》,一对母子的相处模式刷新了三观。

节目中,这位27岁的男嘉宾被女友提出分手,原因是“他和母亲的关系太亲密”。

据他的女朋友说:

有一次他女朋友帮他收拾衣服,他妈妈看到后立马吼她:

女朋友觉得他和他妈关系不正常,就说“不保持距离就分手。”

结果男嘉宾反驳道:“我和我妈怎么了?你甚至不感激。不合理。”

男嘉宾的态度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显然,他们的亲子关系已经超越了彼此的界限,他们会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心理。

心理学上有一种“边界模糊效应”:

很多父母和孩子太亲近,让孩子觉得太依赖父母,选择忽视孩子的独立性。

这样的孩子永远像“未断奶”的孩子。

没有界限感的亲子亲密关系只会“废掉”他。

01

无国界的亲密关系,

破坏孩子的身体界限

一位网友分享了一对父女在火车上的互动,引起了网友的大量评论。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坐着看动画片,她爸爸躺在她腿上休息。她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帮爸爸按摩头部。

过了一会儿,爸爸醒了。女孩立刻在亲爱的爸爸脸上亲了一口。当爸爸转过头时,她又吻了他的嘴。

而爸爸的反应很平静。

这一行为引起了众多网友的不满: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有一条分界线。

显然,父女关系已经“越界”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底线的亲密,不仅破坏了孩子的界限感,还会给孩子带来“性无知”。

美国学者约翰·布雷·肖在《家庭会伤害人》一书中提到一个词叫“隐性性虐待”:

父母经常用亲吻、拥抱甚至抚摸的方式向孩子表达爱意,这会误导孩子分辨“爱”和“伤害”的区别。

一旦受到伤害,想到“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对我的”,所以我会毫无反抗。

爱情一旦越界,女生很容易成为受害者,男生很容易成为施虐者。

对于女孩:

父女关系过于亲密,会导致性教育的缺失,女生永远不会知道“我要保护自己”。

没有“身体界限”的知识,她会降低自我保护意识,下意识地认为“别人靠近我很正常”。

有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在公交车上被一个中年大叔抱在腿上摸。

旁边的乘客觉得可疑,报了警。

原来男方和女生没有关系,所以构成猥亵。

但是女孩对这一切的发展一无所知,在男人被带走的时候,她主动求情说是好朋友。

对于男孩:

母子过于亲密,容易误导男孩“对与他人的亲密接触不负责任”。

霍尊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

小时候,妈妈带着他到处跑;

有一次我妈拍婚纱照,她爬到他腿上互相喂饭。

他们的关系亲密到没有第三个人的空间。

在母亲的影响下,霍尊也变成了一个感性的人。

他经常用“玩”来形容以前的女朋友,并说:和她们在一起是给她们的礼物。

过度的亲密永远不会让男孩明白“我不能伤害别人”,最后可能会因为缺乏责任心而成为一个暴力的人。

02

界限模糊的父母最容易“浪费”孩子。

电影《黑天鹅》讲述了一段令人窒息的母女关系。

妮娜的母亲因为一次意外怀孕而放弃了自己的舞蹈事业,因此她把女儿视为自己生命和梦想的延续。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

而且还严格约束女儿:

在她的影响下,女儿也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努力训练,要非常聪明懂事。

但母亲对女儿的“控制”越来越严重。只要女儿稍微反抗,她就认为女儿不爱她。

妮娜因为肚子不舒服不想吃蛋糕,所以会把蛋糕倒掉,直到女儿吃几口,她才会开心。

当女儿因为焦虑而抓伤自己的手臂时,她立刻拉着女儿的手指,剪掉了女儿所有的指甲。

妮娜一直被母亲的“占有欲”所压抑,过着痛苦而麻木的生活。

社会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黏着型亲子关系”:

这样的父母会把自己和孩子当成“天生的”,分不清“你是你,我是我”。

这种父母往往在孩子身上寻找自我价值,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他们心中有一个声音“你要满足我才能被我爱”。

众所周知,父母对孩子越黏,就越容易“废”孩子。

《母亲悔过书》的作者李柳南原本有一双优秀的儿女,却亲手毁了他们的未来。

为了让孩子上名校,她给孩子规划了一条“完美路线”。

她给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逼着孩子演讲,让孩子进学生会。

不断剥夺孩子的爱好:强迫孩子学习,不让儿子学街舞,不在乎女儿交不到朋友。

总是给孩子灌输“你一定要听我的”,从来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在她的威权教育下,孩子患上了严重的社交障碍,不仅辍学,还整天沉迷网络。

当父母把太多的价值放在孩子身上,孩子表现出来的形式就变成了“控制”。

我心里一直觉得“我的孩子应该给我期望。”

但这种越位的亲子关系,在孩子眼里,爱变成了伤害。

03

良好的亲子关系,爱情不会越界。

心理学家海灵格在《家庭制度安排》中指出:

很多父母之所以容易跨越孩子的界限,是因为他们的角色混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其实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帝的事。

家长要明白“孩子的事是他的事”,我们不能侵犯他的边界,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才是家长应该做的。

所以,好的亲子关系一定要“守住”这两个界限。

1)保持身体的界限,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三岁是孩子性别意识的分水岭。孩子对性别意识逐渐敏感,能区分男孩和女孩。这时候性教育已经启蒙了。

父母要时刻记住“孩子避母亲,女人避父亲”这句话,这是帮助孩子建立身体界限的起点。

洗澡时:女儿要找妈妈帮忙,儿子要找爸爸帮忙;

不要在孩子面前脱衣服,上厕所要关好门;

不要和孩子有太亲密的接触,比如接吻,同时引导孩子“自己的隐私,别人不能随便碰。”

美国妈妈想让3岁的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低声征求孩子的意见,哪怕是一个拥抱。

只有父母和孩子保持身体上的界限,孩子才会和别人保持界限。

2)“退出”孩子的生活,保持心理距离。

李玫瑾教授说:

有些事情不适合父母自己做,需要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会在体验中明白“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父母只是需要尊重和接纳。

畅销书《大学之路》的作者吴军曾经说过:

家长要记住两个关键词“置身事外”和“旁观者”。

只有通过倾听和尊重来维持亲子关系,孩子才有机会主动接近父母。

04

良好的亲子关系,相处要有一定的舒适度,能在适当的限度内找到“亲密联系”。

传达“我爱你”的方式不是身体接触,而是用边界告诉孩子“我尊重你”,身体的距离拉近了心的距离;

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孩子去爱,让他明白自己和别人都是独立的,只有将来离开父母后才能保持独立的人格。

信任、放手、尊重是支撑亲子关系的核心;父母的退缩是维持亲密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