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唯一值得记住的似乎就是5月份发生了日食。经过一番象征性的紧缩和清理官司,唐玄宗百无聊赖,在朋友圈刷了一条微信——“今年没事”。
如果没什么事。
其实在这一年的诗圈里,已经发生了很多会震动世界的大事。
在广西,一个出身官宦家庭的女孩出生了,后来被称为杨玉环。
在湖南,一座壮观的建筑得到了修复,这项工程是由伟大作家章昊主持的。这座建筑后来被命名为岳阳楼。
在河南,一个七岁的男孩开始写诗。他的作品题为《凤凰》。他的名字叫杜甫...
当然,此时此刻,还轮不到杜甫出现在诗坛江湖。正当他咿咿呀呀地朗诵一首诗时,一个穿白衣的男孩走了过来。他摸了摸杜甫的头:
“你还年轻,先别忙。我先从这首诗开始吧。”
二
这一年,在繁华的首都长安,有一档名为《大唐好声音》的娱乐节目正在隆重上演。
导师席上,四位大牌评委一字排开坐下。既然这个阵容这么豪华,我就不得不说他们的名字:
NO1,叫李玉珍公主池影。她是大唐少女会的名誉主席,据说是唐朝的三大公主。什么?谁是第一名?当然是此时已死的太平公主。
第二个,叫王琦·范丽,是大唐诗社的名誉主席。没错,就是杜甫的齐王,他是“齐王府中常见的景象”。他喜欢和诗人混在一起,经常在家里举办文艺晚会。他的豪宅也很有品味。据说是“隔窗衣上,镜中山泉”,环境幽雅。
3号,老同志张,著名笔杆子,大唐诗社主席。人家六年前封了齐桓公,把唐朝的重要官员几乎都治遍了。著名的岳阳楼是他老人家今年修的。
第四名,大作家张九龄,总理候选人,兼任大唐诗社常务副主席。那时候官虽然不大,但是岗位很重要。我在组织部负责考试选拔。你说这是致命的。
选秀节目正在进入高潮。在掌声中,一位年轻帅气的选手上台了。他的名字叫张九高,绰号“才子”。他的诗不仅写得好,而且还有一个硬后台:他的导师张九龄的亲哥哥。
张九高在台上大放异彩,毫不怯场,用清亮的嗓音开始吟诗:“摩擦是魔鬼的步伐……”
他不愧是才子,果然字正腔圆,声音动听。只听“嘭”“嘭”,教官们转过身来,鼓起掌来。于震公主拍着桌子兴奋地承诺:“真是人才!我陪你走到第一名!”
后面的选手都是铁石心肠。这是什么?他们都要求退休。
“让我来!”突然,一个19岁的白衣少年站了起来。他分开大家,大步走向舞台,手里拿着一件美丽的梨形乐器——琵琶。
当少年走上舞台,他敲响了第一声,于震公主被深深地感动了。
要知道,当时的琵琶只有四个音位,表现力远不如现在,但那又如何?青年演奏完一曲后,于震公主激动地站了起来:
“这个.....这是什么歌!其实比摩擦好!”
旁边的导师王琦笑着说:“这是余伦宝!”
“他会写诗吗?”公主问。
王琦平淡地说:“我写了那么多歌,比如《当那些红梅在春天到来的时候》……”
公主激动得脸都变形了。她毫不犹豫地一拍桌子,说出了一句改变少年命运的话:我要你!
这个男孩叫王伟。
以公主为后台,王维顺利考取北京招抚第一名,两年后再次中进士。无论命运如何起起伏伏,王伟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取得成功的年轻人。
对了,被王维黑了的张九高,后来做了大官,却一辈子也没在文坛上抬头。
直到很多年后,他的N代曾孙中终于出现了一个猛男,获得了“大元好声音”的冠军,这才让他的祖辈松了一口气。那个孙子的代表作是《群峰如簇,波涛如怒》这首歌。他的名字叫张。
也就是说,王微兴奋地在春风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加油,长安有秀!"
后来的故事证明,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消息。
三
王维在帝都出人头地的时候,同辈的李白还在无所事事,玩剑玩仙玩纵横技什么的。
手机突然响了,李白看到王维的更新,只是得意地笑了笑:你得意什么?上大学要考试。如果以后不考了,可以直接走。
他还在四处游荡。在四川,他参观了司马相如的琴台,写了许多诗,并在800年前与这位伟大的天才进行了比赛。
在江陵,他还写文章把自己比作一只骄傲的巨鸟——大鹏。这个比喻后来被他用了一辈子。
27岁那年,李白流浪到襄阳,遇到了当地有名的猛男——孟浩然,而不是郭靖。
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我们说起这个人,总会想到淡定洒脱,但当时的孟浩然可能没有这么超然。他有心事。
或许有一次,他和李白默默喝了不少酒,忍不住说:“兄弟,我告诉你一件事——我有一个朋友刚考上。”
“是谁?是王维吗?”
“不,如果是他,我会保持平衡。是王长龄。”孟浩然叹了口气,道:“他生得又苦又苦。他小时候当过农场工人,现在成了秘书和校对。我还是书香门第,但是...唉!”
他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李白:“兄弟,我也想试一试,去长安看看。我想我有机会。"
李白举杯祝福:“大哥,你能行。”
两人道别。白满怀惆怅,送别了自己的好兄弟孟浩然。请记住这次告别的时间和地点——开元十六年三月的黄鹤楼,因为那首绝美的诗“黄鹤楼去扬州途中与孟浩然告别”。
那年冬天,孟浩然带着一份雄心壮志出发去了长安。
在纷飞的雪花中,他孤身一人,却踌躇满志。他唱道:“洛川停雪,歌中有残云。”"谈了一会儿话题,因为他派鲁去."他的诗充满了自信。
现在是长安的早春。考完试,他感觉很好,更有希望了。成绩发布当天,孟浩然赶到网吧,登录官网查看成绩。
网速很慢。他刷啊刷,结果终于出来了——400分,第一。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通过考试。那些年,又有多少诗人啊,王昌龄、崔豪、褚光喜、刘长卿、颜真卿、李杰...但这长长的名单里,没有孟浩然的位置。
愤怒、痛苦、失望...孟浩然滞留在苦雨城,羞于回家。他这几天写的诗总是让我舍不得看。
唯一的安慰来自王伟。实在郁闷的时候,孟浩然拉着王伟喝酒。
对了,两人大概也没想到,日后会并驾齐驱,被视为“王蒙”。你知道,和王维齐名的崔豪,就是那个写了《黄鹤载圣人上天》的人。
王维安慰孟浩然:“放松回家,喝田家的酒,看些有趣的书。你何必为名所困!”
孟浩然笑着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留下一首诗给王维作为最后的告别:
“谁掌权谁会真正支持我?
这个世界上知己真的很少。
我应该独自在这孤独中,
将柴门与世隔绝。"
念叨完,他放下酒杯,飘然而去,留下王伟喃喃自语:“我又在买单了……”
四
孟浩然飘然而去。在朋友圈的另一边,李白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他没有贸然直接去北京。李白还年轻,还有时间。他的策略是——先拿下外围。
他结交了各种各样的朋友,有大长老何,有公主,有崔宗植,有韩朝宗,还有一些不知道来历的怪人,如所谓“香门之子”岑参,有神道的隐士袁丹秋。
这两个人可以大大沾李白的光。生前默默无闻,却是李白糊里糊涂写出来的。从此他们的名字永留青史,妇孺皆知——“岑老爷,丹秋生,入酒,杯不绝。”
天宝元年秋,李白积累的人脉发挥了作用。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被唐玄宗召到北京拜翰林。
他曾经受到很高的礼遇。据说皇帝“亲自用勺子喂他”——要知道,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任何资料证明唐玄宗喂过杨贵妃。
李白很高兴,写了很多诗来炫耀。这里面还藏着一个八卦——他跟一个女人抱怨了很久:“绿茶,绿茶,你以前不喜欢我,现在我牛逼了。你后悔吗?”
据说这个女人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姓刘。李白曾说自己“陶醉”,似乎诗仙也曾有过深深的被伤害的感觉。
但缺乏官场经验的文人很难留在皇城。李白也是。由于权贵们的谗言,他很快就被玄宗拒绝,买断了军职,被体面地革职。
我们不必为他难过——虽然这一年他失去了工作,但他收获了两样更珍贵的东西——友情和爱情。
他认识了一个叫宗的女孩,第三次结婚。后来两人患难与共,成就了一段完美的婚姻。另外,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还有两个人——杜甫和高适。
三个大龄青年见面的时候,相处的不是很好。李白刚刚下岗;杜甫还在苦苦寻找求职之路;高适虽然出生在著名的“渤海高适”,但早年种庄稼,没少吃苦头。他跑到长安,考砸了。到了四十岁,还是没有着落,是个标准的“4050人员”。
在朋友圈里,王维还能时不时刷个屏,给恶名街宰相李写些谄媚的诗,称赞李文笔好,谋略高,而李、杜、高三个层次低得根本达不到李,他也不好意思喜欢。
这三个无业老男孩,在大良和钟松一带,喝着狂歌,骑马打猎,“醉舞于园夜,唱于泗水泉”。
如果以后什么都不发生,那该是多么完美的友谊啊。
五
时光飞逝。渐渐地,在盛唐诗人的朋友圈里,一些年纪较大的大V已经去世了。
张说,张九龄、何和孟浩然都去了。他们留下了海上圆月,剪刀手般的春风,以及围困着岳阳的城市,而那些未完成的诗篇,将由更杰出的继承者来完成。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从东北滚滚而来。唐朝分裂成几个政治集团,几位诗人也被战争和政治的巨浪抛向四面八方。
他们分道扬镳:高适投奔旧帝玄宗,杜甫投奔新帝苏宗,李白投奔永历王李林,王维被迫加入伪军,成为“唐奸”。
那时,叛军到处抓人。他们先抓了一个,问:“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长官...我叫杜甫……”
“呸!是屌丝。滚出去!”
杜甫就这么跑了。当他在新唐肃宗门前一路狂奔抵达时,他蓬头垢面,双脚暴露在破鞋洞里,让人心酸。年轻的皇帝看到他悲惨的样子,大为感动:你这么悲惨的处境还来找我?忠诚!立即封他为不朽的遗风。
说着造反派继续抓人,很快又抓到一个:“站住!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长官,我叫王维……”
“哟呵!大官!伟大的诗人!别让他跑了!”
那些放了杜甫的造反派,把王维当宝带回洛阳,逼他做官。无奈之下,王维只好做了叛军的神仙。难怪人家的宰相陈希烈成了伪军的刺史。
这个时候,本该是最幸福的李白,隐居在庐山,游仙洞什么的。偏偏他是个热血老男孩,不甘心辜负这个时代,一心杀敌报国。
碰巧庐山离另一个政治集团——王勇李林的势力范围很近。李林拉起一支军队,想创业,想上市。她几次派人去庐山猎头,邀请李白入队。
李白认为是时候杀敌报国了。他豪情万丈,高调宣布加盟。就算你加入我们,你也写了十首黑白歌。
然后...他们一起打败了叛军?不对。正确答案是,李琳立即被她的亲哥哥唐肃宗·恒力摧毁。
大唐公司只有一家。你想让李林创业上市做什么?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代表朝廷攻击李白上司王勇的伟人,这位新任命的淮南节度使,实际上是他的老朋友——高适。
几年没见,高适发达了。靠着敏锐的政治眼光,高适先去了玄宗,辅佐了肃宗,一路升迁,成就了我们这个时代。
在王勇队的崩溃中,李白非常耀眼。谁告诉你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李白作为一个叛逆者和叛逆者,失去了土地,不得不投案自首,被投入监狱。
王维,另一个比李白错误更严重的大诗人,还好。面对这个“唐奸”,苏打算砍他,王维急中生智,大叫:“错!我在,心在汉!”
“证据呢?”唐肃宗面无表情地问道。
王伟哆嗦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张黄色的纸。上面有两首旧诗,是他当“唐奸”时偷偷写的。
这两句诗是:“家家悲生野烟。百官何时重上青天?”
苏总念了几遍,怒气顿时消了:“讨厌,早不说了。”
就这样,投靠敌人的“唐朝汉奸”王维顺利过关,投靠苏宗弟弟的李白锒铛入狱,甚至被斩首。这是否印证了人们往往更讨厌竞争对手而不是对手的道理?
难怪李白在著名的《去留场》中感叹:“尺布之言,不可耳闻。”
“尺布谣言”是什么意思?是汉代的一首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桶小米还能打。两兄弟水火不容。”
六
狱中的李白苦不堪言,只能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悲愤。
“我的血和泪落在地上,徒然化为泥土;那冰冷的监狱,即使在春天,也长不出一棵草。”
他想起了他的老朋友高师,给他写信求助。这首求救诗叫《送张秀才咒高中程》。
在这首诗中,李白豁出去了。他大赞高适的功绩,吹嘘他是一个国泰民安、经验丰富的英雄,最后含蓄地提醒高适,我们曾经是朋友。
这封信的结果是石沉大海。
幸运的是,他还有他的妻子宗和一群朋友。依靠他们的努力,李白在没有斩首的情况下被判流放。高石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
昔日的老男孩高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他是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被贴上政治错误标签的李白,做出了理性的选择。
与李白不同,此时的杜甫度过了一生中最体面、最美好的时光。
他和王维、岑参等。成了部长,有了* * *小圈子。大家经常写诗刷朋友圈,互相夸赞。
尤其是那首著名的关于《清晨大明宫》的大合唱,更是将小圈子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对比这几首诗,可以发现王维的诗充满了辞藻,而杜甫作为圈子里的新成员,显然要细心一点,讲究恭维。
这个快乐的小圈子,是盛唐诗人朋友圈的最后一丝光亮。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这样开心的聚会了。
很快,这个圈子的主要成员,如杜甫、贾芝和严武,相继得罪了皇帝,被降级。他们的朋友都散了,杜甫也越来越穷。
七
大多数人关心的是杜甫晚年的贫困。事实上,在精神上,他承受了越来越多的痛苦。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断收到一个又一个朋友去世的消息:
王维761去世;李白死于762年;763年,与他有深厚友谊的方方去世;764年,轮到画家郑虔和诗人苏元明,他们甚至饿死了。后来又死了好朋友高适、严武、魏志进...
他想念他的朋友,用颤抖的双手写下他的悲伤:
“巩峥粉画着漫漫长夜,曹巴画师已经老去。世间已有山川,世人不解。”
这首诗似乎是为郑虔写的,但它不是为那些垂死的朋友写的挽歌。
770年,在一艘漂浮在湘江的船上,杜甫收到了他的老朋友岑参去世的消息。他闭上眼睛,任泪水流淌。手机的朋友圈里,只有他自己的头像还亮着。
那年冬天,孤独的杜甫死在船上,享年59岁。盛唐诗人的朋友圈终于完全停止更新了。
对于这个朋友圈,我实在找不到一句合适的唐诗来概括。还好我想起了水浒结尾的一句诗:“最高天已归天庭,神探也该归地了。古往今来,神仙都是庙,千古青史播英雄。”
这些朋友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像我和其他居士一样,一见如故,久别重逢。一点赞美,也是生死;穷的时候有熟人,富了之后有健忘。
然而,他们和我们不同。这个朋友圈里的每一个人都像一座屹立在天空中的山,他们的才华像一股清流,沿着各自的路线奔流。
他们之间是友好的,疏远的,疏远的,仇恨的,都不重要。他们的诗歌化作了滔滔江水,汇入了伟大诗意国度的蔚蓝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