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小品 - 古干乡的社会救助建设

古干乡的社会救助建设

从2002年开始帮扶富源县古干乡,先后协调资金90余万元,帮助解决道路交通、人畜饮水、修建校舍、资助困难学生等问题。曾经的贫困乡镇,如今已成为一个处处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的乡村。“如果不是省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帮忙拿项目,要资金,派干部,古干不会有今天的美好。”一位村干部说。

现在每个村庄都通了路。

"从乡政府到每个村庄都有路."古干乡张步村村民介绍,村里没有路,种菜都是到外面买。他们黎明出发,中午到达。现在只需要30分钟就可以到达那里,食物也能卖个好价钱。

古干乡面积82.6平方公里,辖3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61个村民小组。2007年底总人口为1.51.27,其中水族占35%,是云南水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古干乡作为全省唯一的水族之乡,水族文化保存完好,民俗风情浓郁。水族民歌、舞蹈、傩戏在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云南水族之乡”。

近年来,当地政府提供了水泥和沙子,村民提供了劳动力,从乡镇到村庄的道路也修好了,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目前,古干乡镇的发展变化很大。2005年,古干乡被列为曲靖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007年,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和云南省新华书店同意投资40万元用于古干中小学危房改造,并投资65438+万元用于帮助古干乡贫困学生。后来多次与省交通厅交涉,争取到40万元建设资金,改扩建了古干乡坪地至青窖4公里长的公路。2002年以来,省新闻出版局协调资金90多万元,帮助解决道路交通、文化设施、人畜饮水、修建校舍、困难学生补助等问题。

目前,省新闻出版局还在那里建设了4个“农家书屋”。在农村党员活动室的基础上,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了书柜、电视机和VCD播放机,并配备了1 . 5万册图书和1 . 0万张光盘。每个“农家书屋”的投资在2万元左右。让村民不用出村就能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过去,泥塘成了一个景点。

“村前的这个景点原来是个泥塘。原来村子里全是垃圾,现在变得可爱了。很多其他村的姑娘都愿意嫁到我们村。”村民毕某在水池边洗菜,她对村里的变化很自豪。2005年,古干乡撒脚凼村被评为中国精神文明先进村。

走进这个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看到依山傍水而建的村庄,干净的地板,白墙,特色的畜牧区。弯弯曲曲的小道旁有供村民休息的石凳和椅子。在村口有一个安静的湖。村口宣传栏上的“文化墙”上,村民们自己画的漫画反映着家乡的新变化。内容生动,令人难忘。

撒脚荡村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后,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每天都在打扫村子。村里的人都爱学读书,村里的大学生也很多。如今,这个村子里每个家庭都有两个大学生,每个家庭都住过洋房。

像撒脚荡村一样,古干镇的许多村庄都在发生变化。“你看,我们的家乡多美啊,像不像一幅山水画?”走在古干乡的村庄里,你总能听到村民们自豪地说。石山脚村谢红琼家门前的小溪流水潺潺,旁边是郁郁葱葱的竹子和树木。白墙的砖房蜿蜒在山坡下,一片片蔬菜青翠欲滴,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谈到新农村给家乡带来的变化,谢红琼等人一脸高兴。她说,现在家里装了自来水,做饭用沼气,洗澡用太阳能。新建的楼房宽敞明亮,现在农村人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不要捶胸顿足,不要抽烟,不要挑水,不要走路。我以前做梦也没想过这么好的生活。”下盖村89岁的老人姜谈到了新农村。他以为现在用的是碾米机,或者现在用的是自来水,或者不走就坐车出去。

凿石种树,形成环境优美的城镇。

原来古干乡有很多石山。为了绿化,我们决定在石头上种树。挖好长、宽、高1米的坑后,从外面搬来泥土种树。

2007年,古干镇党委、政府以“绿、洁、美、亮”为目标,决心把古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文明乡镇。每年从有限的财力中拨出2.2%的GDP用于新能源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生态环保工作。按照安装太阳能500元、建设沼气池800元的标准,对全乡38个自然村建设新能源建设项目给予补助。

据统计,全乡已建成沼气池2500多座,节能灶1000多台,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0%。建成卫生厕所2836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9%。人畜粪便基本用作农家肥和沼气池原料,循环利用率99%。同时,古干专门设立了环卫站,修建了垃圾处理池,配备了垃圾车、洒水车和移动垃圾桶(桶),以及专业环卫工人。近年来,已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规划17200亩,完成封山育林5026亩。

“现在,全乡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006年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今年4月,还被评为中国环境优美乡镇。古干乡应该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氧吧。”郭书记自豪地说道。

多管齐下发展民族文化

如今,从农村平坦的马路上看村子,沿路都是居民楼,墙壁是红白黑的。美丽、简洁、特色鲜明的水族服饰图案和墙上的“水族文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常常吸引着路人的目光。近年来,该乡精心设计壁画图案,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亮化美化居民楼,统一墙面美化标准,着力打造民族文化生态长廊。

在一些水族人家的正门的额头上,往往有一个害羞的眉毛和怒目而视的头部雕像,这是水族用来保护他们福祉的吉祥物“燕子嘴”。对燕子口的一般描述是人头、凸眼、狗耳朵、宽鼻、尖牙、龇牙、吐舌、口中有剑,用各种颜料描绘。水族人认为,在门上贴上吞口,可以起到辟邪、保家庭平安、保主人幸福的作用。“吞嘴”有很多种,大致分为五种:邪神、猿必邪神、八邪、双剑迷雾、寄子作恶。制作时,先在整块半圆木上雕刻人脸形状,再雕刻狗的耳朵、凸眼、宽鼻、獠牙、龇牙等。分别,最后把剑插入嘴里。

2005年,由古干镇组织表演的独特舞蹈《燕子口》在江西省举办的国际傩文化节上获得优秀奖。《咽口》作为一部充分反映水族风俗民情的歌舞,分为五个部分,以水族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为元素,分别是双鱼低头葫芦、心织成梭、姐妹加入哥哥、吉祥咽口和今年依旧甜。通过歌舞艺术,呈现水族的历史、传说、生活、风俗、劳动和生活。

国方介绍,为传承和保护水族文化,古干乡每年都会组织水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对歌节,开展以吞舞、金钱棍、竹竿舞、粑粑舞、水族民歌、服饰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水族文化活动。同时,积极开发水族旅游资源,投资253万元开发水乡保护神石锤、千年金丝锤、补掌清泉龙潭、热水塘天然温泉等民族旅游景观。以水族吉祥物燕子口为基础,开发“燕子口酒”、“燕子口”工艺品等,打造“燕子口”品牌。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水族传统建筑风格古民居的修缮保护力度,将白墙青瓦、小农家乐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水族民居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