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冯骥才的生活散文《人间世》
人生的轨迹,只有回头才能看到。这条弯弯曲曲的轨迹上一定有一些拐点,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拐点改变你的人生。这些转折点有的是社会强加给你的,是不可抗拒的;有些是自我改变的,所以你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愿望。过了拐点,方向变了,或者内容跟故事完全不一样;你的生活一定改变了一幅风景。
我人生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发生在198 4年。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出现的,一个在生活中,一个在文学创作中。
冯骥才画的生活风景198 3.4.3
而且我当时的书桌也是餐桌,吃饭前要把书桌上的手稿和信件拿走。客人来了,儿子会躲在阳台上做作业。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只能一次次找单位和上级领导。计划经济时代,衣食住行全靠政府,父母不如领导。好在当时有“对知识分子实行政策”的说法。这个时候市委有个说法,要给我和蒋子龙解决住房困难,只是因为我住的四支里的房子属于一个被抄户的“没收财产”,要平反落实政策,所以要把房子给我们,搬出去,让我们给别人落实住房政策;何况我们也是十几年前被“扫地出门”的被抄户,也应该执行政策。这样理论上我们手里有两套房子的资源,但是相关房管和政策执行部门的人故意刁难我。他们不是想把房子给我,而是想从我这里得到好处。
天津是一个市场和商业城市。它从不买知识分子的账,它注重实际的东西,只要一切都有油水。现在我要同时和房管站,房管局,核对材料办公室,街道委,还有文联,宣传部打交道,解决住房问题。政策的实施非常复杂,有很多环节和程序要处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这些部门都要同意,才能通过。结果事情像蚂蚁一样往前走,往往一个小环节出了问题就停下来,这些部门推来推去,弄得我骑着破自行车到处跑。你给他们送书,根本不看,也不感兴趣。还不如给他们一包烟。在那个没有市场的年代,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权力手中,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好处”真的比猴子摘枣还难。
后来找到市政府,据说只要一个姓毛的顾问说点什么,就有用。但是,很难见到市政府的领导。我听说毛顾问住在木南路的西式花园洋房里。找到了毛顾问的房子,高墙深院,花木环绕,宛如仙居。我不能冒险去敲他的门,所以我试图找出他每天的行踪。最后得知他每天中午都会回家吃饭午睡,我就提前骑着自行车到了木南路,躲在他家旁边的一个巷子里。等他回到车上,我赶紧跑出巷子自我介绍。没想到毛顾问是个好人,头发花白,眼神慈祥。他待我很好,让我进了他的房子。
他的客厅很大,但是家具很奇怪。一边放着三个沙发,中间的小桌上放着几个杯子和一个白瓷烟灰缸,地上只有一个痰盂和一个印花铁皮保温瓶,其他什么都没有。客厅另一侧中间有一张木质单人床。这种房子的电灯开关本来是在门左边的墙上,毛顾问的床放在房子的正中央。晚上睡在床上开灯不方便。于是在屋顶的吊灯上安装了一个绳索开关,一根长绳垂下来,下端绑在床架上。只要拉一下绳子就可以开灯关灯了。当时领导们的生活真的很干净。
我透过窗户看到外面有一个大花园,有很多树荫。我对他说:“顾问,你家院子真漂亮。”
毛顾问笑着说:“我不是叫它闲着,是叫我用。”
我再看,院子已经改成菜地了,种了一排排萝卜和大白菜。
顾问毛非常高兴。他说我的住房城决定把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查房产的问题一起解决,给了我两套,一套一套,在胜利路一个新的高层里。他马上说让市房管局尽快给我解决,我去市房管局房产处办手续就行了。
我千恩万谢的走了出来,回到家接了老婆儿子说我们家要入宫了。但根据我的人生经验,好事永远不会一帆风顺,一帆风顺。从那以后,我每次问房管局,得到的回答都是“没听说过这个”。我问了市政府的顾问毛,得到的消息是反过来的,说“我跟他们说了好几次了。”房管局的科长姓杨,脸皮薄,肉少骨多,眼神明亮,城府暴露。他想要一些好处吗?想到这里,我心里憋着一口气,心想反正市里已经批了,我也不会给你什么好处,看你怎么做。我一失误,事情就拖了半个多月。
《我家睡午觉》冯骥才画198 3.8.5438+04。
后来,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我先打听了毛顾问室的电话,然后又去了房管局的杨,问我住房的情况。他还是说不知道,我就抓起他桌上的电话,给毛的顾问打电话。一接通,就告诉毛我在房管局。他们说不知道,然后我说:“杨要跟你汇报。”突然把电话交给杨。
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没敢不接领导的电话。在电话里,他一定是被毛顾问训斥了,他对着话筒低声说:“我们马上就办,马上就办,你放心。”就这样,我知道——我赢了。
然后赶去北京开两会。一天午饭后,黄苗子和丁聪邀请我去他们的房间画画,吴祖光先生和他们在一起。纯属会议期间的“文人聚会”。我们正在画画,有说有笑的时候,突然张贤亮穿着拖鞋跑过来,说我老婆打电话来了,让我赶紧接。我跑回房间,拿起了电话听筒。我听到妻子激动得声音都变了。她说我们的房子已经分了两个单元,一大一小,她已经从房管局拿到钥匙了。我高兴得真想跳起来翻个筋斗。我立即跑到黄苗子的房间,告诉人们这个惊人的消息。说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随即,丁聪给我画了一幅漫画,当时看起来真的像是喜极而泣。吴祖光当即写出了“甜过苦”二字,只有当时的知识分子才知道“甜过苦”是什么滋味。妙子先生笑着在画上写了四句打油诗:
明天某处的生活,
每年大会见,大丰,
我碰巧有钥匙,
再也不要住在鸽笼里了。
现在三位老人都去世了。他们的可爱和真诚,还有他们当时欢快的气氛,都留在了这幅画里,清晰地记在了我的心里。
丁聪为冯骥才《黄苗子与吴祖光画像》题词198 4.3.23
CPPCC闭幕后的第二天,我和妻子赵瞳拿着钥匙赶到了我们的新居——云峰大厦的顶楼。这是我市自开放以来最早建造的高层建筑。它毗邻市中心的主要街道胜利路,高达十五层。当时已经是顶级高楼了。楼里有两部电梯,外墙用精致的黄色马赛克瓷砖装饰。户型很新颖,据说图纸是捷克的。这在当时是一座梦幻建筑。
我家是两个单元对门,隔着一个走廊。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独立的浴室和一个小的浅绿色塑料浴缸。因为我们在八楼,周围没有更高的建筑,视野开阔,阳光明媚。站在屋内,屋外的街道、车辆、行人——甚至整个城市都仿佛在你的脚下,屋内一片明亮。据说这座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船形基础、轻质墙体和8级地震,再也不会遭遇1976年那样的灾难。我当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们的生活从此转折,前方的风景一定很美。
第二天我们带着清洁工具去新家打扫房子,扫水泥地,擦亮玻璃窗,清水洗过的水泥地的味道混合着我们喜悦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能感觉到。那时候我搬进来,没有任何装修,甚至连墙壁都没有粉刷。好像很害怕房子以后被收回,那种心理只有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才会有。
然而,当我从旧家搬到新家时,我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在财产被洗劫一空后,我们结婚了。1976年,一场毁灭性的地震之后,我们家里很难有完整的家具。我在《无路可走》里说过,我的家是两次从无到有,一切都是两次“出土”。于是搬进新房,开电梯的女生小张说:“冯老师把七部电梯搬到楼上了。怎么才能把那些乱七八糟的破桌子、破椅子、破锅碗瓢盆去掉,剩下的都是书?”
当我终于离开四支里的时候,我仔细看了看我住了十六年,差点在地震中死去的住所内外。为了更好的回忆,我关上门下楼了。到了二楼,突然想到了什么,回到三楼,站在楼梯上敲了敲侧墙。我知道我的密写里藏着一些手稿,我不能也永远不会拿出来。时间太久了,我甚至忘记了这些手稿上写的是什么。我偷偷隔着墙对着里面的残稿说道:
“你永远呆在这里。你就是我的历史。”
因此,我生命历史的一个漫长阶段就是终结。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人生散文集《人生在世》
节选自《激流:我与新时期文学》
冯骥才的人生世界
万物无情,万物有情。谢谢你的生活。
《人生在世》是冯先生60多篇人生散文的合集,创作时间跨度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近40年。其中有《珍珠鸟》、《突发灵感》、《如烟往事》等,还有《结婚纪念日》、《房子的故事》、《为母亲举办艺术展》等名作。,是冯先生近年来描绘人生和人情世故的作品。
“我相信,真正的冷在人间,真正的暖在人间。”读完了人间所有的人生风雨,希望读者能从冯先生的智慧感悟中获得启迪,获得自己人生的宁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