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小品 - 原始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认知深度。

原始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认知深度。

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不是认知广度,而是认知深度。在今天的信息社会,我们知道得够多了。即使我们不能在很多领域主修,但我们至少学到了一点。就认知的广度和知识的范围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远没有达到天壤之别。

认知的深度绝对达到了天壤之别,这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性的第一天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换句话说就是习惯性的自以为是和傲慢自大。在井底自以为见过天,你想的就是全世界人想的。

这种认知差异不是你不知道他知道什么的差异,甚至不是你知道的少他知道的多的差异,而是面对同样的知识你这样想和他那样想的差异。

因此,面对同样的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有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而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利用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人在面对不利的环境时把腐朽变成神奇的转化能力,有的人在面对不利的环境时只会抱怨别人。

普通人成为成功人士最快的方法就是学习,尤其是改变思维,扭转信念,比如NLP。

NLP认为地图不等于领土。你的想法只是你个人的想法,不代表任何人,因为每个人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都不一样,有不同的认知很正常。然而,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镜子看别人。

承认自己认知有限一样难。我这里说的不是言语认知,而是行为改变。桃李不言自明,真正的谦卑无需言语。

如果太以自我为中心,客观上认知跨度差别不大,就容易陷入所谓的舒适区。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麻痹自己说:“大家不都是这样吗?”。心理学上有“二八”原理。优秀的人永远属于那20%的少数,因为他们的思维和普通人不一样,也就是认知不一样,关键是认知深度不一样。

如何解读认知深度?就像一个普通人看天,一个人拿着望远镜看天。都是看天,因为深浅不同,风景自然也不一样。有智慧的人总是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因为他们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总是能看到事物的本质,预见未来。普通人以为看到的就是看到的。聪明人知道,他们看到的未必是事实。可能是镜中花,也可能是海市蜃楼。智者能预见未来,所以持之以恒;凡人所见,所以半途而废。普通人用眼睛看,智者用眼睛看;普通人有眼光,智者有眼光;普通人有能力,智者有能量。时间和空间不在一个维度,我们看到的自然不一样。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挖井取水。一个人挖水,一个人不挖水,挖水的人只比不挖水的人多挖一点。也就是后者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倒下,让人扼腕叹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认知深度有差异。挖水的人深信这里有水,所以锲而不舍;不挖水的人对这里的水持怀疑态度,不能全力以赴。

假设大家都知道最后的结果,我想大家都会努力的。对未知事件的看法取决于认知的深度。知道的越深,越能看到未来,越有动力。所以,这也是很多人看似知道很多道理,却没有行动的动力的原因:认知太浅。只是让大脑知道这只是一种形式,只有让我们的内心知道它会启动身体,产生行动。

如何让自己的心知道?如何加深认知?只有不断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是普通的闭门学习,不是死学,而是身心的学习,体验,体会,参与。站着不动的永远是观众,死去的读者属于站着的观众。任何不把认知做得更深的人,都是在无所事事。

万卷书不如万里路,万里路不如无数人,无数人不如名师。这里强调的是体验。经验无法替代,过程无法超越。纸上得来的东西很浅,不知道怎么做。没有身体参与的学习难以入心,没有入心就无法产生行动。

当然,理论学习和知识积累是必须的。没有理论知识,单纯的经验无法让认知达到更高的境界。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这样的重复可以加深认知,使行动更果断,取得更好的效果。

归根结底,认知深度决定了人最终的人生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大学刚毕业时,人的起跑线都差不多,毕业十年后,很多人已经大不相同。除去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基本上是认知决定的结果,包括充满偶然因素的机遇,也是认知吸引的。

怎么做?放低自己,放空自己,放空自己的杯子,永远谦卑,充满敬畏。

看见不代表看见,

看见不代表看清楚,

看清楚并不意味着看透,

看透和看透不一样。

真正的听觉是听到自己的内心,真正的视力是看透自己的内心。

见山为山,见水为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没有人在顶端,没有人在底端,每个人都在中间,不管多高,不管多低。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者明,才能不断提高认知。

我是万物之根,你是自己的主人。只有提高认知深度,才能知而行,行而有果。

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