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小品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清朝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然而,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战争为什么会失败?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我希望你喜欢它。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太平天国本质上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农民阶级并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用新的生产关系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是不可能的,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也是不可能的。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受剥削严重,要求解放,敢于用武装斗争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用这个纲领团结一切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保持革命纪律,以便集中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颁布了《中国土地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但要么是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注定无法实施,要么是其他主客观条件决定了其无法实施。太平天国未能拿出一个能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切实可行的纲领,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的革命热情,因而不能领导战争走向胜利。

2.广大军人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为贫困所迫,希望改变经济地位。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工业品大量涌入中国,质优价廉的工业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土地兼并更加严重。清政府缴纳的赋税逐年增加,让农民不堪重负。1840?1850年间,广东、广西及全国许多地方连年水旱蝗灾,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尤其是两广地区,由于鸦片战争的直接影响,社会动荡更加激烈。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中,洪秀全和冯云山虽然两人从小都读过诗书,但年轻时都尝试过多次。可以说,他们都是从小接受正统封建思想强烈教育的人,却始终受到封建阶级的压迫,迫切需要反对这种压迫。杨和肖朝贵都是典型的在封建阶级压迫下呻吟的贫农。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起义的领袖和农民走到了一起,起义爆发了。太平天国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从首领开始,滋生享乐主义和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导致内乱、分裂等一系列非正常事件。后来朝纲腐败,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饱私囊,腐化堕落,甚至发生了一系列叛变投敌的行为,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败。

3.长期生活在封建社会,使他们无法摆脱天上神权、地上皇权的封建思想。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贫农在试图推翻凌驾于他们之上的统治者时,往往采取一种神秘的形式。在太平天国革命初期,为了争取群众的支持,洪秀全等人也沿袭了这种形式。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神”,父神的次子,天兄耶稣的弟弟,天运的人间君主。中国封建帝制的核心是“我为国”,让天下为尊。就在洪秀全将自己神化为神的次子之后,杨和肖朝贵也分别辟谣称自己被父神和天兄耶稣附身。这样,太平天国就出现了两套相互冲突的权力体系。于是,宗教的父子兄弟与政治的君臣,神权与君权,权力交叉与劣势颠倒,在太平天国的政教合一体制中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僵局。当皇权与神权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无法调和时,一场痛苦的天京内斗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第二,宗教思想的禁锢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慨。一方面,天王洪秀全以“有田一起耕,有饭一起吃,处处不平,处处温暖”的理想动员民众;另一方面,他用了这样一句话“愿意崇拜上帝的人没有烦恼;不敬神者,蛇虎伤人”等宗教理论避恶自乐。武宣邓吉或永安建立后,洪秀全如果及时废除神教,集中全部权力,纠正神权与皇权矛盾的政治体制,或许可以避免后来的许多悲剧。然而,洪秀全却陷入了宗教的泥潭。他不仅把所谓天父、天兄所表现出来的所谓“无数神迹、全能的证据”刻成诏书广为散发,还把太平军血战的胜利归功于“天父、天兄的全能”;他还扬言“今日天父天兄做事,欲使妖生,欲使妖死,显一点全能,使妖风气一扫而平天下”,全然不顾人力之所为。这种政教合一的组织体系和贯穿各阶级的宗教教育,把神教的教条和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太平军的思想完全被宗教迷信禁锢,每一个在天之兵都是神教的忠实信徒。即使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也反复强调君权神授,不断神化自己。但最终,神的神话随着天王府七天不灭的大火化为灰烬。

第三,领导层不善于治理国家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起家的,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组织。所以,神所教导的教条,既是军事法则,也是法律。在天京建都之前,这种集法律与军规于一身的宗教教条无疑在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建都后,太平天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治国方略。而是直接把上帝治军的宗教规则推广到了社会。结果不仅失败了,还失去了民心。

定都天京后,武陟官员几乎都是从中央到地方。一郡分五军,有13156军。每个家庭有一个人作为棋子组成军队,军队中包括农业中的士兵。“如果有警察,领导就团结他们当兵,杀敌抓贼;没事干,领导就当农民监督,耕田。”既然土地属于公有,那么农民生产的粮食除了口粮之外都要上缴,都要由二司马支配,甚至农民的生活也要由二司马监督和支配。这一政策遭到农民的强烈抵制,严重损害了农业生产。

在控制的城市中,太平天国甚至强制推行“军事* * *生产主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散家庭。天津建都天京后,彻底废除私有制,居民按性别分入男营和女营。夫妻不得同居,居民原有财物不全部收归“圣库”,生活必需品由“圣库”按定额供应。60岁以上的老人和16岁以下的孩子进“牌尾馆”,男青年住“牌面馆”。他们的任务不仅是参加战斗,还要从事体力劳动。手工艺技术工人进入营地,在监督下与白公鸭、天茶鸭、豆腐鸭和酱鸭一起从事集体生产工作。产品不经市场交换直接在“神圣仓库”发放,生产者除了按定额发放的衣食外,没有任何报酬。按照“天下人不私,万物有主”的原则,私人商业资本全部被没收,个体商贩也不例外。“店铺照常买卖,但本息归王,不准民用。”商业的利润全部上缴“圣库”,商业实际上被彻底废除了。女库不分年龄,在监督下参加扛砖瓦、收割、拾柴等各种劳动,擅长妇女工作的编入锦绣营。丈夫到女方家拜访妻子时,只能在离门几步远的地方提问和回答问题,而且声音必须大到让所有人都能听到,以免说“私密话”。

这种把社会变成“大兵营”的做法完全违背常识,遭到了各种阻力。生产被破坏,物资极度匮乏,缺粮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这些政策的实施,统治者只能用严刑峻法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结果就是乱罚,大家都怕自己,抱怨。太平天国的理想是“使天下* * *享父、主、帝之大福,有田、有衣、有财、处处有暖。”要实现这个理想,我们只能承认,必须有一个至高无上、公正无私、有见地的“上帝”来“分配”。这种正义与平等,其实更不公平,更不平等,因为“主权者”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有权随意使用“圣库里”的公共财产,必然导致腐败。

1859年,天京之乱,石达开出走后,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洪秀全立为王。他上任后不久,就颁布了新的高级部长法令。根据“适应时代,审时度势”的原则,他提出了许多新思想。然而,这个在当时代表了一种新的政治观点,具有非常鲜明的进步意义的纲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在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中,我们没有看到什么好的治国之道,所以也难怪它注定要灭亡。

第四,政治腐败

太平天国起义的目的是打击封建势力。但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太平天国在1853年定都天京后,成为新的封建势力。在取得了一些胜利之后,我享受着成功,不上进,最后毁了自己的美好未来。

在封建社会,农民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战争当然是正义的,但最终不可能建立起超越封建专制的特殊政权。太平天国也不例外。早在1851年3月,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就被加冕为天王,并在年底给永安五王写了一封信。洪秀全出版的《幼儿诗》充满了“生死由天子决定”和“君独掌大权”的帝王思想。定都天津后,太平天国的皇权专制和等级制度恶性发展。和历代封建帝王一样,洪秀全本人也自称“吾”,经常告诫臣民“天下无他国”,“吾乃真神天命”,把自己比作“日月”,臣民见到天王都会喊“万岁,万岁,万岁”。《真命天子》当然是代代相传,“年少时坐天”,“父子当家”。不仅国王是世袭的,国王从高官到基层官员,比如二司马,都是世袭的,“世俗富贵”,“世代世袭”,打破了以前封建统治者只攻爵位不攻官位的惯例,更是雪上加霜。

到了后期,洪秀全完全不顾激烈的人群,给无用、无能、不道德的洪门族人封王,引起了其他人的强烈不满,纷纷跟上,要求封王。结果后来产生了2700多个“王”,形成了一个极其强大的特权阶层,大大增加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太平天国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早在永安建立之初,就明确规定“贵族要分上下,制度要有尊严”。君臣之间的称呼、服饰、马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违者将受到严惩。官员见天王必须下跪三蹄,见万主之王必须下跪三蹄。天王出行六十四人抬大轿子,东王城四十八人抬大轿子。连基层小官和司马二人带了四个人去上轿子。国王出行有盛大的仪仗队,所有官员和民众都必须避开或跪在路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如有行者,斩之,部分高官重罚。

从天王到王,各级地方官员的生活也很腐败。刚入城一个月,洪秀全就开始大兴土木,在敌人威胁解除前修建天王府。田健王宓每天征用10,000多名农民工,拆除10,000多栋房屋。宫殿金碧辉煌,大殿厚重,建筑重叠,象征九重天。金龙殿金碧辉煌,彩绘缤纷,光彩夺目。宫中珍宝无数,在外作战的太平将军们也一直源源不断地将各种稀世珍宝运往天王府。甚至连天王使用的浴盆、夜壶和其他许多器皿都是用黄金制成的。东王宓也很宏伟,尤其是它所包含的宝藏甚至比天王府还要宏伟。直到后期,大规模建设之风一直没有停止。比如忠君李秀成驻扎在苏州,一直在紧张地与敌人作战。不过忠义宫的奢华也是令人叹息,据说仅次于天王府。直到苏州城失陷前夕,还在继续施工,连后来入侵苏州的李鸿章都惊叹“真像个仙洞”“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地方”。封建帝王的嫔妃制度也被太平天国继承,甚至更糟。早在永安建立时,洪秀全就有三十三个“王娘”,到了天京后,有八十八个“王娘”。他经常选择民间的女修入宫,就连九岁的少爷洪天贵也被赐了四个“小皇后”。其他大多数国王也是如此。

可见,在太平天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尤其是高层领导集团中,争权夺利、争权夺利之风的迅速蔓延,是无情侵蚀太平天国肌体、加速其灭亡的催化剂。

动词 (verb的缩写)军事错误

太平天国建立后,太平军迅速席卷全国,很快攻克南京,建立都城。但太平军就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先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它把自己整体强大的军事力量分割成几个小规模的相对弱小的军事力量,给了敌人逐个击破的机会。

纵观太平天国战争的历史,很难看到一个战略方案是一招接一招、贯穿全局的,但往往也有难以突破、随机性较大的战略失误。比如金田起义后,洪秀全没有及时带兵北上,而是在大黄河口驻扎了57天,给了清廷足够的时间关注和消灭太平军。后来王被草草封在永安“米埃尔山城”,历时半年多,给了清廷从容调兵的机会。要不是最后的拼死一战,太平军的英勇杀敌,太平天国差点死在永安。在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之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得意忘形,变得狂妄自大,认为“百万铜人壁垒,只有靠天父和天兄弟的力量才能打破”,而不是靠人力。因此,定都天京后,洪、杨等人不顾清军在天京、扬州外建立的江南、江北大营,分兵北伐、西征。当时太平军虽然号称百万,但除了老弱妇孺,能打仗的士兵只有十万左右。如果集中兵力消灭清军江南、江北两大阵营(当时两大阵营兵力不足三万),然后以天京为中心,取武汉、九江、安庆,取上海、江苏、杭州,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最后出兵北伐,直捣黄龙,或许结果会完全不同。然而,天国的领袖们想不通这一点,却仓促地将所有的太平兵一分为三。这样一来,无论是留在天京,还是北伐、西征,他们的势力都不占优势,实际上给了清军一个逐个击破的机会。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军事指挥上没有足够战略,在军事思想上充分低估敌人实力,在军事储备上没有足够准备的太平军,最终注定是全军覆没。

第六,领导层争权夺利

毫无疑问,给太平天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天京之乱和石达开的出走,是领袖不和、权力斗争到极致的产物。一直以来,都认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成为由胜转败的转折点,迫使太平军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救出冯云山后,肯定了杨在关键时刻挽救朝拜者会议的功绩,承认了其“代父造谣”的合法性,承认了其来自天父的特使身份。就这样,太平天国出现了“一次两主”的现象。这种君(洪)臣(杨)的政治关系,父(杨)子(洪)的宗教矛盾,使得洪与杨的关系非常微妙,为以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1856年8月,天京外倭寇威胁解除后不久,强大的东王杨假借天父之名,派天王洪秀全到东宫,逼洪秀全喊“万岁”,洪只得答应:“为国而战的东王万岁。”这样,洪与杨之间潜伏已久的矛盾不得不迅速激化。面对杨的压力,洪秀全迅速给正在江西作战的北王魏长辉和正在丹阳作战的天顶侯秦日刚密函,并立即率军回京刺杀杨。9月1日深夜,魏长辉率领三千将士回天京包围东,冲入寝宫,将正在熟睡的杨杀死。接着,东被血洗,其他官员,警卫,杨的亲属,仆人,男人,女人和孩子都被杀害。正在湖北战场上的河北王石达开听说天京内讧,急忙赶回,试图阻止魏国和秦国乱杀。但这时候,魏长辉已经杀红了眼。他不听劝,反而想杀了石达开。石达开闻讯,慌忙逃出天京。结果,魏长辉把石达开留在天京的家人都砍了。石达开逃出天京后,从湖北调来自己的四万精兵攻打天京,杀死了魏长辉和秦日刚。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成为被广泛期待和辅佐国事的理想人物。然而,经过这次惊心动魄的事件,洪秀全对人更加怀疑。他只用洪氏兄弟,处处防范、排挤、打击、制约石达开。石达开忍无可忍,终于率领大批精锐部队出逃。6年后,终于在大渡河被清军歼灭。

天京之乱和石达开的离去削弱了太平天国。而且“天父”和“天兄”自相残杀,神话开始被质疑,信仰开始破灭,太平天国的根基开始动摇,预示着未来的失败。

七、清军与外国势力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未能争取到外族支持,但清军后期得到了外族支持,形势发生了变化。西方国家认为太平天国对上帝的崇拜远非_ _ _ _,这其实是一种异端邪说。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外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禁止鸦片进口,损害了西方国家的利益。所以英法在与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后,支持清军对付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孤家寡人政策,使得许多可以团结的力量被清军一一消灭。比如上海的小刀会,福建的小刀会,江西的红钱会,广西的升平国和大成国,包括淮河两岸的捻军,还有其他各地的民族起义,太平天国都没能很好的团结他们。最终不仅自己的实力没有得到加强,这些相对弱小的势力反而被清军压制,最终陷入清军和洋人的联合绞杀之中。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1.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4.近代史论文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5.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