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剧照
隋朝到底有多富?
在封建社会,人口的增长率基本上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的速度,因为人口的增长离不开粮食和布匹的增加,而粮食和布匹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指标。除此之外,在封建经济时代,耕地面积的大小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当然,丰富的国库是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最直接体现。
我们从人口、耕地、国库三个方面来看看隋朝到底有多富裕。
据《隋书》和《旧唐书》记载,隋朝人口在黄凯元年为359万,到杨迪大帝五年增至890万,人口约4600万。人口几乎是南北朝的两倍。这是《旧唐书》中记载的盛唐最高峰十三年天宝人口961万人,5200多万人所不及的。
至于耕地,《文献通考》中记载:“开九年(公元589年),耕地一万九千四百零四千二百六十七顷...并在大业中耕种了55854440公顷。也就是说,从黄凯九年(公元589年)开始,全国耕地面积近2亿亩,到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增加到5亿多亩。
国库方面,我们来看看各种文件:
《文献通考》说:“杨迪皇帝积石二千六百万余石。”《贞观政要》也记载:“数天下储量,可供五六十年。”《隋书食货志》记载:“隋西京太仓,东京包括嘉仓、化州永丰仓、陕西太原仓,储米粟多达千万石,少数未减者百万石。天下满益仓。”帝九年(公元589年),隋朝灭陈后,“帝为朱雀门法御用秀才,赐庆。从门外,布帛之积达南国,授与下等。花了三百多万万石。”(隋书食货)。
考古发掘的隋代粮仓
此外,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岗军攻破泺口仓库,开放给百姓取积粟。老弱人员还在路上走了几天几夜,也印证了隋朝的储粮。
从以上史料中,从积极的一面可以看出,隋朝的粮库、丝库很多,国库非常充实。
综合人口、耕地面积、国库,可见隋朝之富,名副其实。
我们都知道隋朝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只有短短的38年。隋朝这么短,又这么富,让人感觉好像突然“富”起来了。那隋朝为什么那么短命,那么富裕?
要理解这个问题,要从隋朝的经济制度说起。
隋朝的经济制度实行均田制。说到均田制,先说说均田制的背景和原因。
均田制的前身是“以口赠田”。北魏道武帝迁都平城后,人们从迁徙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北魏政府实行“以口赠田”。简单来说,国家把土地分给私人户耕种,但土地所有权归国家,私人户生产的粮食按一定比例交给国家。
在十六国战争期间
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遭受长期大规模战争,大量土地荒废,农业遭到严重破坏。中原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变成了无人区和草原,大量农民失业。《舒威》记载:今天的首都很普通,没有农田的人很多,有口饭吃。“而地方豪强贵族不断兼并土地,阴影占据依附人口,与国家争夺劳动力。
北魏统一北方后,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在太和九年(485年)实行了“算口田”的加强升级版——均田制。此后,北周和北齐也延续了北魏的均田制。后来隋也沿袭了这一制度。
通过均田制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均田制的核心要素有两个:土地和人口,具体来说就是无地和户籍人口。
一个国家的收入是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直接指标。在古代封建国家,收入主要靠税收。
隋朝的税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佃制。租金:通俗来说,就是付给国家的粮食。色调:指支付的丝绸或亚麻。如果这个国家想挣更多的钱,它需要更多的家庭租金。如果我想租更多呢?显然,结合上述均田制,只要多耕种土地,粮食和桑麻的产量就会多。入户籍的人越多,交的税就越多。简而言之,如果隋朝想要富裕,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缴纳更多的税收。
这就明确了南北朝分裂的隋朝结束了,开始抓两个核心问题:分配无地土地给百姓耕种,让更多的人登记户口纳税。隋朝将战争和洗牌后全国无主地分配给私人户耕种开垦,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业用地
土地问题解决了,如何增加户籍人口?
在增加户籍人口方面,隋朝做了一些努力,总结起来主要用了两种方法:推和拉。
推是指国家的主动性。按理说,国家给你土地,你把一部分收成交给国家。吃饭的国家有税收,人民应该很幸福,但事实并非如此。隋朝初期,“山东承俗,聪明奸诈,逃避服役,懒惰。”(《隋书食货志》)因此,隋文帝下令整理户籍,实行“输样”,进行“大搜查”。
什么是“达索毛悦”?这和我们现在的人口普查很像。“貌”就是外貌,“读”就是面对面看。“看人外貌”就是把人能住的地方都一一查一遍,把人的外貌特征记录在户口薄上,防止人逃匿户口。“看人”的发明,相当于用文字记录的照片。
漫画《望大索》
“失籍立样”就是将百姓分组为五百或三百人,按不同等级缴纳相应的税,并记在一本书上,从而避免地方官任意加税。"于是这个账户上就贷记了丁443,000,新账户上有1,641,500 . "(隋书食货志)。
拉的方法是吸引和忽视税收,通过减免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让更多隐藏户籍的人进入户籍,投入农业生产。
这样做的结果是,短短28年,隋朝的纳税登记人数从359万猛增至890万,翻了一倍多。结合开头提到的耕地快速增长,隋朝富裕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隋朝制定的有利的制度和政策是隋朝繁荣的主要原因。
隋富裕的第二个原因是南北朝时期继承前代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说:“人不是随意创造自己的历史,而是在从过去继承的条件下创造的。”下一代经济的繁荣与上一代经济的好坏密切相关,隋朝的繁荣也是继承南北朝发展的结果。
南北朝是一个绝对分裂又相对稳定的历史阶段。绝对分裂是因为南北朝几个朝代的继承。相对稳定是因为这个分裂的时代战争很少,特别是北魏建立后,北朝的社会稳定更加明显。
《齐·姚敏书》是为人民谋福利的重要艺术[6世纪的农业百科全书(贾思勰)]
北朝中期以后,北方经济开始恢复繁荣。北朝均田制的实施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再加上北朝历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北朝农业开始繁荣起来。《齐·姚敏书》的出版,在中国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充分说明北朝农业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北魏永兴,“人人勤政,岁富,乐牧。”(舒威)。文帝在位时,“虽有水旱,然公私皆富。”(《文学通考》)。
隋朝统一前,南朝的经济也有很大发展。自东晋以来,大量农民迁移到长江以南,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开新亩,垦蒿”的历史,说明了当时南方的发展。除了侯景之乱,南朝的改朝换代都比较温和,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再加上土地肥沃,气候环境优越,南朝勤劳的劳动人民发展了一个半世纪,到了陈末年,江南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杨迪开凿大运河,将大量物资从江南运往中原,也证明了这一点。发达的南方经济对隋朝灭亡陈后隋朝的繁荣昌盛起到了促进和补充的作用。
南朝人培育蜡像。
所以南北朝的发展为隋朝的繁荣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表面上看隋朝在短短几十年内变得如此富有,实际上也是在170年积累了南北朝发展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