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灌篮高手:十日之后》
2004年8月,井上雄彦,这个看上去调皮如北京胡同里涂鸦的少年,用粉笔画的形式在一间废弃学校的黑板上画下了《灌篮高手》的最终篇。这些黑板上的简陋线条们代表《灌篮高手》未来的延续,也象征着---很不幸----千万人关于《灌篮高手2》梦想的破产。不会有人想到一部伟大如斯的漫画最后会完结于32块破烂黑板小小的空间中。而且这些粉笔画只保留了3天,便被抹去,不留下任何痕迹-----如果它可以保留下来,对外收费开放的话,这所废弃的学校会成为一座圣际,一如耶路撒冷、麦加、篮球迷眼里的纽约花园广场。
我不知道井上雄彦为什么对千万人的呼声视而不见,始终不愿意去创作传说中的《灌篮高手2》。也许他也认为《灌篮高手》过于完美,它会让任何所谓的续集黯然失色。与其去挑战这种完美,不如就让它永远地停留在那里,随时间诠释它的不朽。
而正因为这些简陋的粉笔画,在我看来,流川枫、樱木花道,他们的人生仍然进行着,在另一个世界里。
在两部纪录片短短的40分钟里,可以看到井上雄彦还保持着一个少年的行为和童真,比如疲惫时热衷于睡地板,工作一半跑出来喊着肚饿,而最后画完了居然还会傻笑。也许唯只如此,才会画出31卷的《灌篮高手》来,用自己的梦想改变一代人的梦想。
但从另一面,《灌篮高手》实在过于伟大,甚至超出井上自己所能控制的范畴,成为商业世界宠儿与代言人-----这不再是他一个人的《灌篮高手》,而是属于一个世界和年代的所有。
也许因此,井上雄彦裹着着白头巾,在破旧的空旷教室里,用黑板这种返璞归真的方式表达了对《灌篮高手》的钟爱和调侃,以及井上对商业世界的抗争与叛逆。
此时,距《灌篮高手》第31卷诞生已8年。
我爱灌篮高手“十日之后”的故事
十年之后,看“十日之后”的故事,看完后,感觉又找到当年初中的那种感动,记得当时第一次看灌篮高手是中考之际,每天等家长走了后,偷偷的,断断续续的看,到了暑假,看了重播才算是完整的看了一遍。喜欢结尾的一首歌——《直到世界的尽头》,聊记如尘的记忆。 2004年8月11日井上雄彦先生的漫画『スラムダンク』发行达一亿册。当天井上老师在日本六大报纸上刊登了六款整幅广告(湘北六人),以表示对广大FANS的感谢。然后老师在同年12月3日到5日期间,又在神奈川县立三崎高校的旧址举行三天的感谢活动。这一活动最引人注目的是老师在24间教室的黑板上绘制的题为『あれから10日后』的黑板漫画。漫画中老师交代了各位主角和配角在原书结束后10天的生活片段,也算是原著的续篇吧!
观《灌高》十日后有感
johnny9999 发布于 2006-02-20 15:30:04
2004年12月,为了纪念《灌篮高手》累计销售突破一亿册,井上雄彦以其公司“I.T.Planning.Inc”的名义,在神奈川县一所废弃的中学教室的黑板上,用粉笔画了23间教室的黑板。描述了山王之战之后,那些篮球少年们的生活琐事。
我看了之后感动不已。私以为《灌篮高手》最让人记念之处就是在山王之战后,湘北再也无力再战,没能够实现“全国制霸”的目标。
故事就到这里嘎然而止了。不管Fans的呼声有多高,井上雄彦再也没有想法画续集,让人不由得焦灼地想象,在那之后的孩子们,到底怎样了
“十日后”的这个补完,似乎一下子把我们又带回了那些日子,那个时候,樱木他们刚刚结束一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比赛,肢体的兴奋和伤痛,还有思维的微微失落和畅然还没有从他们年轻的身体上消退。 而我们却已经过了八年没有Slam Dunk的日子,当年和我们一样疯狂追寻Slam Dunk的人们,有的可能已经为人父母。而樱木、流川、赤木、宫城、三井、彩子、晴子、藤真、阿神、牧、樱木军团、安西教练……他们还在八年前。
回想起《灌篮高手》,它似乎不是一部漫画,而是我们的生活。我时常会有错觉,以为自己一直就是湘北高中的学生。在澚热的盛夏午后,没有人的体育场,地板上还留着运动鞋的擦痕,黑猫跳在窗台上骚动着耳朵,似乎刚才比赛中热烈的声浪还在耳畔隐隐回响。它已经太紧密地和我的,我们的少年时代结合在了一起,以至于它对我而言似乎更像是现实。
如果没有它,我可能不会在大学里体育再差也能把篮球PASS,不管是三步上篮还是五点投篮或是运球往返跑……零度投篮,篮球完美的命中(完美的仅限于球的运行轨迹而非我的姿势)。我就不会对NBA有什么热衷,收集央视发行的金卡银卡。 很多时候,它就是我的力量源泉,精神依托。我最喜欢的那个樱木,我最不愿意喜欢的那个流川,当漫画中两页的跨幅记录下来的他们的击掌,让我再也忍不住流了泪。那比任何一场现实中的比赛都让我动容。 所以,樱木,即使在八年后你只有个背影出现,我还是为你感动!虽然你什么时候看起来都像是傻乎乎的红毛猴子…… 我突然觉得井上雄彦是多么感性、体贴的人,我突然觉得2004年那短短三天在那里的人是多么幸福。
直到世界的尽头———我会等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