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在最后,手里拿着栗子,一边跑一边喊着“姐姐,姐姐,我害怕,等等我”。我的朋友们跑得太快了,我的妹妹跑出了马路,急忙回来帮我。小姐姐不怕,有姐姐在,她跟你跑。这句话我至今记得很清楚。那一刻,我觉得姐姐特别伟大。
后来16岁初中毕业,父母不在家,姐姐不得不一边打工赚钱一边照顾家人。那时,她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不到200块钱的工资,不仅要计划两个人的吃喝,还要给我买衣服和学习用品,甚至还要记得每周给我两块五毛钱的零花钱。
十六岁,被自己最亲密的朋友陷害,成了左邻右舍的谈资,什么叫“一大笔钱”,在农村的杀伤力足以让你恨一些人一辈子。当时我们家穷,只好忍气吞声打官司。
我不敢想象妹妹受到了多大的心理冲击,然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两年杳无音信。在我离开之前,我被送到了车站。姐姐流着泪给了我十五块钱,说路上记得买点吃的,好好学习,以后不要像姐姐一样。十六岁,多么美好的少年时代,妹妹就这样消失了。
十八岁那年,姐姐终于有了回家的勇气。什么都没变,只是多了一些感叹,多了一份培养我的责任感。我姐说,只有你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以后才不会走我姐的路。我们的家庭依靠你。就像电视剧里的镜头,但真的出自我亲姐姐。电视剧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当时我拍着胸脯对姐姐发誓:姐姐你放心,以后有出息了我们一定会为你“报仇”的。
从十八岁到二十五岁,姐姐唯一忙碌的事情就是帮我读完高中和大学,其中我们两个在杭州一起生活了几年。那时候我们一个人生活,很幸福。如果她兜里只剩下五十块钱,她会想都没想就给我四十,留下十块钱买一个星期的泡面,等下个月的工资。
到现在,我还一直记得,为了筹集大学学费,姐姐四处跑亲戚朋友,低声下气地借钱。每个人都有自尊,但我姐没想那么多。三姨后来告诉我,姐姐曾经流着泪对奶奶和她说,我只有一个姐姐,我再苦再穷也要让她读书。所以总有人感叹我有个好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