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民世世代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东南边缘的高山峡谷中劳动繁衍。云南省是彝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省份。据1996统计,全省有彝族423.04万人,占彝族总人口的61.7%以上。云南的彝族也分布广泛,除澜沧江以西地区外,85%的县都有彝族。
公元783年,建立了以彝族先民为主体的南诏奴隶制政权,皮洛格被唐朝册封为“云南王”。彝族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等领域都有独特的创造。
神奇、美丽、辽阔、富饶的江川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彝族人民,也哺育了彝族悠久的历史和淳朴多彩的民族文化。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其中常用的有1000多种。1957采用彝语标准化方案,确定了819个标准化彝文,并开始试行。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有许多珍贵文献,价值很高。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舞乐》。传统工艺美术包括绘画、刺绣、银器、雕塑和绘画。彝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
彝族分支众多,各地服饰差异很大。服装差异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一般来说,妇女穿大排扣或刺绣的右排扣上衣,黑色包头和耳环,领口有银花。除了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云南其他地方的彝族妇女都穿裤子。女子裤子的许多分支都在脚上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女子的裙子、袖口和领口也绣有精致多彩的花边,尤其是腰部周围。在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经常戴着用红流苏和珠子装饰的五彩鸡冠帽。鸡冠帽往往用布壳剪成鸡冠的形状,绣上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银泡泡。生活在山区的彝族人习惯穿一种“擦耳瓦”——羊皮毡,不分男女。形似斗篷,由羊毛编织而成,长至膝盖以下,下端饰以流苏状的毛发,一般为深黑色。65,438+05岁以前,彝族姑娘穿红白相间的童裙,单辫子。当她们达到65,438+05岁时,一些地方会举行名为“Shalalo”的仪式,意思是“换裙子、梳双辫、拉耳弦”,表示姑娘们已经长大了。65岁以后,438+05,中间会穿黑色。大多数彝族男子穿着黑色窄袖右开衫,配以蕾丝和褶裥宽腿裤。头顶有一绺长约三寸的头发,汉语叫“天菩萨”,彝语叫“子儿”。这是彝族男人展示神的一种方式。千万不要碰它们。它被包裹在一个十多英尺长的绿色或蓝色或黑色的发髻中,并在右前部扎成一个拇指粗的长锥形“子”——中文称为“英雄发髻”。男人不需要漂亮,就利用闲暇时间一根根拔胡子。他们戴着黄色或红色的耳珠,耳朵上用红色丝线串起,耳朵下是红色丝线。
彝族崇虎,尚武,喜饮酒。火和虎反映了彝族原始的宗教意识。火是彝族人民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