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小品 - 卢浮宫艺术学院教授教你带孩子欣赏莫奈名作《花园里的女人》。

卢浮宫艺术学院教授教你带孩子欣赏莫奈名作《花园里的女人》。

你曾经带你的孩子去看艺术展览吗?观看展览时,你会如何引导孩子欣赏那些艺术作品?

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的家长来说,引导孩子欣赏艺术作品确实很难,我们无法从专业的角度给孩子指导。如果我们想在短时间内补上艺术史的知识,短时间内并不比当物理老师容易。

如果不了解,为什么带孩子去参观?为什么送孩子去学美术?希望以后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艺术的影响,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这应该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穷人继承风。还记得《无非三十》里的土豪王夫人吗?莫奈举世闻名的《睡莲》被她形容为梵高的作品。她可以错把作者当成价值上亿的世界名著。不仅如此,为了孩子的幸福,她刚刚还说要以孩子的名字给一颗小行星命名。她的无知和傲慢遭到了孩子们的唾弃。

作为父母,虽然不懂艺术,但当然不希望自己在孩子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一个像王太太一样无知的人,被人嫌弃。

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吗?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如何给孩子讲艺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从标题就能看出来,这是一本关于儿童艺术的书。作者是法国艺术史学家弗朗索瓦丝。芭芭拉·高尔,她是卢浮宫学院的当代艺术老师。他还是纽约大学和巴黎第三大学的艺术史讲师,也是“如何欣赏绘画”(CORETA)的长期管理者和讲师。她被邀请到美国、俄罗斯、法国等许多博物馆担任顾问,并在世界各地举办讲座。出版了《如何看一幅画,读印象派》等多部艺术教育相关书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这是一本给家长看的儿童艺术启蒙书。作者从一个艺术家的专业角度,告诉普通家长带孩子欣赏作品时应该怎么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判断或者评判。比如爱人说去上瑜伽体验课,感觉不好。丈夫接着说:“现代人唯利是图,根本不专业也敢出来赚钱。”这句话是一个判断。妻子不好的经历在哪里?还没等她说出来,老公问,她就直接判断对方不专业,用了一个贬义词:唯利是图。再比如,一个朋友因为套路在一家店办了卡,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店没了。身边的人开始说:你怎么这么蠢!别人愚弄你,你就被愚弄了。这不仅是一个判决,也是一个指控。这些案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批判性思考和表达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否定还是肯定,都是一种判断或判断。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使用这种思维方式,但是这个时候,会有更多的正面判断。毕竟这些艺术品经受了百年甚至千年的考验,是作为艺术珍品呈现在你面前的。我们都会怀着敬畏之心去欣赏它们,正面的判断在所难免。

但是作为艺术外行的家长朋友,这时候需要做的不是在孩子面前赞美这些艺术品和它们的作者,而是引导孩子去感受,去感受艺术品的美,去感受作者创作这个作品时的心情。

基于以上原因,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带着孩子去评判一部作品是否完美,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感受。永远不要判断一个孩子的感受是否正确。不同的年龄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龄人,欣赏同样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那么,弗朗索瓦丝?鲍勃·高尔告诉我们:慢慢品味;感知和谐;感受冲击。

百度百科里的奇闻轶事,是世人不知道而感兴趣的谣言或故事。谣言和故事缺乏准确性,但是人们口口相传,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传。家长如果只是通过道听途说来讲轶事,直接告诉孩子是不合适的。

《如何给孩子讲艺术》说:

笔者认为,这样会限制孩子对艺术的感知,孩子会对作者提前有一个预定的认知,这是父母给的。关键是家长不知道自己给的信息准确与否,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比如父母告诉孩子,梵高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割掉了自己,和别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孩子们会怎么看待这位天才画家?但是,家长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什么,只是在给孩子传递一个暴力的画家形象。所以,如果家长对作者的生活背景没有清楚的了解,没有做足功课,就不要随意给孩子解释一些轶事。你不妨告诉你的孩子,梵高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艺术的体验留给孩子们去探索。

前段时间参加北师大一位音乐教授给家长介绍钢琴的时候,我说应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在现场,教授演示了讲一个故事前后,弹出的音乐感觉完全不一样。

所以,对于非专业的父母朋友,还是少讲点轶事吧。如果你是专业老师,给孩子上课时,不妨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作品。

多问开放性问题。比如你在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你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可以打开孩子的思路。也许他看到了人,或者颜色和光线。也许他会给你讲一个他理解的故事。不管是什么,结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开放式问题说服孩子去观察,观察细节,表达自己微妙的感受。

少讲轶事,多问开放性问题的目的是统一的,不想限制孩子的自由观察能力,把思维禁锢在一个固有的“盒子”里。

《如何给孩子讲艺术》选取了29件艺术作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作者给我们不同的讲解和引导,教我们如何给孩子讲解艺术作品。让我们欣赏一幅法国大艺术家莫奈的作品《花园中的女人》,看看作者是如何教会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

5-7岁的孩子,你可以问:他们在干什么?散步吗?在这幅画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女人在走路,一些女人在玩地上的花。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的场景。

再问:图中天气怎么样?孩子会觉得天气很好,没有雨雪和阳光,因为看到了树荫。

问题3:图片中的女子穿的裙子和我们一样吗?不,她们的裙子太大了,坐下来就像一朵开放的花。

8-10岁儿童。像这样引导

问:为什么画中只有女性?他们是谁?

他们是谁并不重要,他们在画中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个人都在享受春日阳光和鲜花的美好时光。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画的什么都不准,连人物的五官都模糊了?莫奈不会画画?

不是我不会画,而是作者通过这种模糊的体验更接近真实的自然。年轻的莫奈能画出相当准确的人物漫画,并在咖啡馆里出售。真正的原因是莫奈喜欢捕捉“形”,他更关注人体。

三问:这是一幅很美的画。但在当时,这幅画遭到了人们的排斥。当时人们注重绘画中对历史、宗教、冒险和名人的表达。莫奈的画毫不起眼,是普通人最常见的场景,所以这幅画在当时并不被认可。

11-13岁儿童

为什么照片上只有一个打着阳伞的女人?

如果伞多了,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感,显得凌乱。作者不经意间营造了一种视觉节奏,一把遮阳伞让整个画面更加和谐。图中的图形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

印象派绘画中的花园。

因为莫奈对自然的热爱,他住在花园洋房里,方便户外作画,也不需要坐船、坐车工作,也不妨碍别人。他还会根据自己想要的颜色去种花草。对他来说,花园是一个工作场所和创作对象。

书中选取的29部作品,每一部的作者都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指导和讲解,让身为外行的家长直接学以致用。这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学习方式,直接用别人给的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你会逐渐熟练,才会有新的想法和创意。

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这是一本成人的儿童启蒙书,成人可以先学习,再指导孩子。

孩子的艺术品味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保护,更应该保护孩子最纯粹的艺术感知能力。作为艺术爱好者的朋友,我们应该找到最专业的向导,帮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走上正确的艺术感知之路。如何给孩子讲艺术是最好的选择。但本书选取的艺术作品都是西洋画,并没有对东方艺术的深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