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小品 - 关于动漫社团的问题

关于动漫社团的问题

我们国家的动漫到底是个什么现状,什么方向,什么未来呢?

回答你。

刚起步阶段。80后是起来了。但是不是每个80后都有热血。中国的动漫和游戏都处于起步阶段。

但很明显,游戏比动漫火的多。

当蓝猫三千问以集数最多问鼎中国乃至世界动画‘大长篇’的宝座;

当由鞠萍姐姐唱着‘天鹰战士’的主题曲宣扬少年情怀;

当无数80后的父母对孩子看着日本动画片嗤之以鼻……

我们都有一个核心问题——中国动漫怎么了?

最开始,我们漫骂。我们恨铁不成钢。

看到电视里播放国产动画一边愤懑地咆哮一边转台,

甚至拿中国动漫和中国男足比较……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动画的题材、画风就不能改变和多元。

后来我明白了,中国动画和中国游戏遇见了同样的困难。

只是,动漫将缺点暴露得更明显。

也难怪,游戏产业本来就是动漫产业的分支。

大家是亲爱的一家人。

先说中国游戏。总是骂声不断。

撇开魔兽玩家和非主流劲舞团玩家互相地对骂;

再撇开一批任何电影作品出来都会随波逐流地漫骂的人;

我们考虑的是大多数正常的玩家(包括理智、成熟、关切游戏发展本身)。

第一, 游戏生产的目的是纯商业;

这个问题我开始觉得不难理解,因为日本游戏动漫也是商业化的操作和生产。

这似乎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一个好游戏,做得好玩,吸引了玩家,同时也就能够赚钱。

游戏和艺术电影不同,我们要的不是难度,也不是曲高和寡和深邃,

我们要的是好玩,真正的好玩!

但是,我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们只是在强调如何将收费游戏做为免费游戏,如何开放道具,

如何促进玩家PK,同时大量地贩卖血和蓝。

我们的初衷是商业,我们的目的是赚钱,而通过什么方法不重要。

我们只会在赚钱的同时,尽量满足玩家。

就如大人所强调的“我们是服务性”行业,我们将玩家伺候得开心了,

我们将游戏卖钱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成功了。

这个道理,和房地产策划、汽车贩卖甚至路边推销的人没有不同。

虽然都是商业化,可是我们还是看见了,

中国游戏和世界游戏的差距。

渐渐地我们在探求的过程中,发现了第二点。

第二点,消费者即玩家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许多人会这样跟我说,中国玩家根本不在乎剧情,

其次也有一部分人不在乎画面。

手机游戏只有几个像素,为什么还有人乐此不疲地玩。

自己当初作为小白(OK,现在也是)玩游戏的时候,

总是在想,为什么这些游戏对白写得如此差。

然后总是快速点击,根本不会在乎其内容。

当然,游戏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对白,还包括场景表达、

动作和各种效果表达。

实际上,和WOW比较来说,中国的RPG是根本不存在的。

RPG只存在于单机游戏。

根本问题还是:中国玩家不需要剧情,也不倾向于置入感。

也许,这是中国游戏的一个误区。

有人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中国80后的玩家最早接触游戏,

接触到的大多是日本游戏。

满屏幕的日文,让我们根本不会去看也看不明白。

我们只玩技能、关卡,而彻底抛弃了游戏的背景和情节。

这不是玩家的错。又或者换个角度来说,

就算中国玩家一直不需要RPG,也不是什么不可救药的事。

又或者只是让游戏制作这个过程更加简单。

大家都来王子复仇记、来买个小说用个世界观。

金庸古龙、甚至九州西游三国。

很好很强大,起码写书的人很收益地抽成。

可是中国游戏策划的原则是什么?

是随波逐流玩家要什么,我们给什么;还是该担负起责任,引导玩家走上正途?

毕竟中国游戏刚刚起步,一切都太有可能性。

当然,一件事情说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得多。

‘引导’这两个字究竟有多少家游戏公司有此觉悟?

当80后痛斥90后部分人脑残,是因为他们不重视本源、

不接受知识和积累,贪图享乐瞬感。

当口袋西游开始主打画面,连打怪原因都不再叙述的同时,

是该说,他们就是为了90后才努力吗?

还是说,大部分游戏公司的想法过于90后呢?

就如所谓80只不是过是一个代号,

并没有本质的好和坏的区别。

游戏注重不注重置入感也是一样,

究竟是为了满足玩家还是引导玩家也仅仅是一个选择。

第三, 商人主导策划,外行主导内行。

这个问题不用多说,就说广电总局对电影分等级设限;

对出版物筛选再筛选。

中国想要做什么事,都必须经过过滤。

其不同的,是那是外部过滤,而我们这里先做了内部过滤。

因为我是老板,所以我说了算。

根本不需要理由,我懂和不懂也没有关系。

只凭心情和喜好决定了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个问题,中国的大国情。

游戏是文化产业的大时代背景,我也不想详细说。

第四, 流程混乱。

原来在念大学以前,一直不明白软件工程存在的意义。

现在才明白,一件事的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是想到做什么就做什么。

就算小部分是可以微调和修正的,但是大方向必须清晰。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公司甚至整个产业。

我们混沌,是因为我们并不是知道我们要做出的是什么。

举个例子,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

上面说,我们不做这个,我们不做这个,不要做成XX。

8个不,让我们的空间不断缩小缩小,最后变成遥远闪光的芒星。

叮地一声,飞掉了。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今天是鱼,明天是熊掌也不行。

我们要的只是,我们要什么。

当然介于第三点,最终只会由下往上提建议(排除不要的因素)。

然后或者被选择或者被否。

由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或者情况如何的人决定‘要还是不要’。

想想看,中国动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

一个人想做一件事,而一群人未必就能做成一件事情。

中国的协调有很大学问。

剩下的,只能祈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