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小品 - 刘士标是做什么的

刘士标是做什么的

刘士标

刘士标1940年出生于湖北监利,从小酷爱剪纸艺术,半个多世纪以来致力于剪纸艺术的创作与探索,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中文名:刘士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监利

出生日期:1940年

职业:剪纸艺术家

主要成就:他创面作的《钢花系列》剪纸展览会上获得金奖

代表作品:他用一整张纸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卷长6米,颇具气势。

人物生平

刻、剪并用是刘士标剪纸的一大物色,他把南方细腻的“刻”和北方粗犷的“剪”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作为武钢的一名职工,他将民间传统剪纸的创作题材拓展到工业领域,首开“工业剪纸”先河。上世纪80年代,在他开拓下创立的“武钢剪纸”成为中国民间剪纸园地里的一朵奇葩,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这些新疑独特的剪纸作品不仅香飘国内,而且跨越重洋,飞往美、英、法、德、日等国,深受欢迎。“武钢剪纸”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让古老的传统剪纸技艺灿烂的光彩。这些剪纸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新中国钢铁工人工作和生活画卷。

刘士标创作的“工业剪纸”汲取了版画、国画、宣传画、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使剪纸作品兼有柔细和粗犷的风格,如《抢修》这幅脱手剪纸作品,表现了两个工人在进行紧张抢修的情景,场面既紧张又轻松,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年来,刘士标有近千幅剪纸作品在全国、省、市及美、英、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所得奖项

1999年,他创面作的《钢花系列》剪纸展览会上获得金奖;

2005年获全国剪纸展特别贡献奖。

刘士标的风光剪纸则尽现楚风汉韵,深受人们喜爱。他用一整张纸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卷长6米,颇具气势。

工业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武汉剪纸传承人刘士标开创了“工业剪纸”,以钢铁、石油、采矿、建设等生产劳动全过程为主题的系列剪纸画。

剪纸博物馆

武汉首家剪纸博物馆——刘士标剪纸艺术博物馆在和畅社区正式挂牌,供市民免费参观。

“刘士标剪纸艺术博物馆”是青山区民间艺术传习中心的一部分。该中心由青山区委、区政府**,将青山“红房子”区域的红钢城街和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建。此次展出“刘士标各个不同时期代表作品300余幅。

刘士标是原武汉钢铁公司画院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他将民间传统剪纸的创作题材拓展到工业领域,首开“工业剪纸”先河。

现年75岁的刘士标先生是我国著名剪纸艺术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青年时期的刘先生作为武钢的一名工人,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经济发展的岁月,并用剪纸的独特方式记录了武钢发展的烙印。他开创了武钢剪纸的“工业剪纸”特殊流派,以生动形象的武钢剪纸造型征服了人民大众。刘先生在剪纸生涯中不断创新探索,首次将书票以剪纸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也擅长风景剪纸以及书画艺术剪纸。

参观过程中,刘士标先生从博物馆第一展厅到第四展厅,亲自为参观者讲说,每一幅作品都详细介绍。从第一展厅的刘先生自己用过的剪纸工具以及他首创的书票剪纸,到第二展厅他的得意之作武钢剪纸以及他旅游世界各地并剪下的风景图案,以及第三展厅中国传统艺术的剪纸作品和他的学生的剪纸相关作品,还有第四展厅四本分别记录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剪纸收藏册和刘先生参加世界各地会议的留影纪念照,刘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让人十分难忘。其中刘先生讲解到武钢剪纸时,兴致很高,详细的介绍了80年代武钢炼钢的步骤,并用纸张记录了下来,这成为他最初创作灵感的来源,使参观者深受启发。刘士标先生认为,剪纸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一代一代人去完成,而不断的创作是剪纸艺术传承下去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在一种创作灵感一个人脑子中形成的过程,因此,他鼓励剪纸艺术多多创作,并不断的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