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几年后,这个曾经繁荣的村庄变成了土耳其著名的“鬼城”。它的灭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战后的人口交换协议打破了世外桃源原有的宁静,岁月的洗礼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使其成为一个荒凉萧瑟的废墟群,吸引了大批探险者前来探险。
卡亚科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据说有一群拜占庭村民为了躲避海盗,选择在这片秘密山林中定居。他们说希腊语,信奉基督教,这个群体建立的希腊小镇当时被称为“利瓦伊”。
到了14世纪,随着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李维斯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大的聚居地,有几万居民,主要分为两个宗教群体:基督徒和穆斯林。大多数穆斯林生活在山谷周围,从事农业活动;基督徒,主要是希腊人,居住在山谷的内侧,以手工艺品为生。虽然他们的信仰不同,但两个民族相处融洽,互相帮助:每当有婚礼或神圣的宗教活动时,穆斯林音乐家会出现在基督教的庆典上,为他们演奏优美的曲调,妇女们会分享糖果和食物,男人们会聚集在当地的咖啡馆,抽水烟,下棋,欢笑,为彼此解决问题,孩子们会在路边一起玩耍...他们* * *一起维护伽椰子。
然而,天堂般的生活被当地政府的一纸协议打破了。它起源于奥斯曼帝国战败后与同盟国签订的《塞弗条约》。这个条约瓜分了土耳其的很多领土,希腊打算割掉土耳其的两个富庶地区。此时“列维西”所在的半岛南部就是意大利想要的领土。残酷的条约一经提出,立刻激起了土耳其人民的反抗,第二次希土战争爆发。战后《塞维利亚条约》作废,双方重新签订《洛桑条约》。其中有一个人口交换协议,规定希腊和土耳其需要交换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这意味着居住在土耳其的希腊基督教居民必须“回到他们在希腊的故土”;与此同时,居住在希腊的土耳其穆斯林也必须移居土耳其。
在1923的Levi's,6000多名基督教居民被迫连夜离开,曾经相爱的人匆匆道别,再也没有相见。一场巨大的人口交流,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和苍凉。
信仰基督教的希腊居民在李维斯生活了几千年。他们与当地的土耳其穆斯林和睦相处。期间,他们已经结过多次婚,血浓于水。仅仅因为信仰基督教,他们就要离开世世代代的故土,被遣送回“自己的国家”——希腊。据记载,自希腊和土耳其的这次人口交换以来,约有200万人的命运被改写。总共约有50万穆斯林离开希腊,移居土耳其。与此同时,约654.38+0.5万基督徒离开土耳其,移居希腊。大迁徙的结果是希腊人口突然爆炸,这些从土耳其回来的“同胞”缺乏栖身之所,被当地希腊人嘲讽为“用酸奶洗礼的东方人”。双方水火不容,一度互相排斥;同样,从希腊迁回土耳其的穆斯林日子也不好过,他们被当地的土耳其穆斯林称为“异教徒”。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徒离开后,在周边从事农业的穆斯林发现失去了生产价值,纷纷离开这里。后来,李维斯镇逐渐被废弃,成了一座空荡的鬼城。人们称它为“Kayakoy(意为伽椰子石头村)”,表明这里除了废墟中的石头什么也没有。
自古以来,战争不仅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威胁人类生命,而且摧毁文明,激起民族冲突。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战争加剧了种族的分裂。人口交换协议给卡亚科伊带来的破坏是不可逆的,直接导致了这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着灿烂文明的村庄的彻底消失。
最初,村民的遣返只是导致卡亚科伊成为一座空城。那些记录着人类文明记忆的建筑依然屹立在那里,经受着岁月的洗礼。然而,1957年的7.1级地震彻底摧毁了所有的建筑,真的把村子变成了一片荒凉的废墟。虽然后来山谷周围的房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但山谷内部的建筑却不再有人打理。
从此,人们只能在史书的记载和老一辈人的回忆中寻找卡亚科伊过去的痕迹。于是,后人把对那些年的怀念写进了一些文学作品,一个爱恨分离的故事就此诞生。英国作家邦尼耶在他的小说《没有翅膀的鸟》中,以卡亚科伊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丽爱情故事:一位美丽的希腊姑娘因为两国的纠纷,不得不与心爱的土耳其情人分开。
此外,著名电影《香料与国家》也是根据希土两国人口交流的历史,根据导演塔索斯·布尔梅提斯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也是因为人口交换,年轻的主人公万尼斯随父母移居希腊,而他的穆斯林祖父和他童年的玩伴米沙留在了土耳其。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当万尼斯的父亲被驱逐时,移民官在他耳边小声说,如果他能放弃基督教,皈依伊斯兰教,他就可以留下来,但他犹豫了五秒钟,然后就来不及了——事情已经变了。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参加了爷爷的葬礼,他儿时的玩伴已经结婚。
如今,如果人们想要探索历史,只需穿过茂密的树木,继续徒步前行,就能看到依山而建的Kayakoy。天气阴天的时候,站在山脚下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几百间破旧的房子,散落在山坡上。没有屋顶,有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堵墙,一根柱子或者一个石墩,没人住,看起来特别荒凉。当然,虽然被当地人称为“鬼城”,但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超自然的事情。
失败原本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场景,但Kayakoy有一种替代的壮丽。沿着碎石路和坡道往上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卡亚科伊现有的样子。房子依山而建,设计独特,景观和采光互不干扰。各种破墙在两边层层叠叠,像隐士一样,默默守护着这个地方。越往上走,石板路面损坏越严重,房屋倒塌越严重。在一些倒塌的房屋下,还有一些希腊人用过的石制物品,如石炉、石凳等,都被丢弃在那里。墙上和墙里生长的野草和仙人掌,给沧桑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
经过战争、人口迁移、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侵蚀,卡亚科伊呈现出一派破败景象。但令人欣慰的是,20世纪末,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这个被遗忘的小村庄得到了修复和翻新。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历史,象征着土耳其和希腊的和平与友谊,因此政府非常重视,将卡亚科伊及其周边地区列为土耳其三级保护区和考古遗址。
据统计,保存了约4000座石屋等建筑,其中小教堂14座,大教堂2座,学校行会2座,海关建筑1座,其中有760座建筑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范围。近年来,土耳其旅行社协会、土耳其-希腊友好协会和土耳其建筑师协会开发的重建项目也将修复剩余的房屋、教堂、学校、图书馆、医院、商店和其他设施。
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卡亚科伊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土耳其特色的小镇,旅游业的发展使它重新焕发了生机。游客可以漫步在碎石街道上,行走在教堂的柱子和拱门之间,透过残破的建筑追寻过去的名气。因为虔诚的信徒曾在此居住,废墟中的教堂相对完整,有三座供游客参观。除了教堂的废墟外,还树立了用英语和土耳其语写的名字的标志。大部分建于17世纪。在日晒雨淋的侵蚀下,壁画原有的鲜艳色彩已经褪色,哥特式的拱形屋顶也不如从前华丽。斑驳的腐蚀像是衰老的人的沧桑,孤独地伫立在荒凉的“鬼城”,记录着悲伤的过往。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曾经明亮、宽敞、宏伟,挤满了前来祈祷的信徒。但在自然和战争的掠夺下,美好渐渐消散,只留下一丝失望。
然而,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有趣。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希腊人离开后的小镇都沦为“鬼城”。在土耳其,也有一个和卡亚科伊有着相似历史的小镇,但却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在著名的土耳其以弗所遗址附近,有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小镇,叫希灵斯。因为它意味着“甜蜜”和“可爱”,所以也被称为“甜蜜的小镇”。它建于6世纪。一群来自希腊的基督徒偶然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没有竞争。第二次土耳其-希腊战争爆发时,希灵斯也受到了影响。人口交换协议迫使希灵斯的基督徒返回希腊,而希腊的穆斯林则“回归故土”,成为小镇的新主人。戏剧性的是,同样历史下的希灵斯却和卡亚科伊走向了相反的命运:新搬来的穆斯林没有拒绝和抱怨,而是重建了他们的希腊式房屋,融入了奥斯曼风格,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现在,隐藏在群山中的希灵斯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而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狭窄的街道上遍布各种商店,商品琳琅满目,聚集了五湖四海的游客。红顶白墙的希腊式房屋散落在半山腰,隐藏在满山的果树之间,远远望去像是一道风景。
相比之下,Kayakoy确实显得有些安静和悲伤。走在废墟旁的山路上,游客们很安静,大家都默契地保护着这个地方的宁静。毕竟“废墟之美”是需要体验的,需要沉浸其中,才能感受到残缺的遗憾。当温暖的阳光驱散山林中的阴霾,登顶感受来自视觉的震撼体验;再闭上眼睛,听听狂风中逝去岁月的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