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称中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中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因为秋季(指农历)的七、八、九月,八月在中,八月三十日,在中,所以叫中秋节。所以晚上明月当空,这一夜人比家人团聚的人多,所以也叫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和传说:吴刚砍广西。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曾说“月中有桂树”。后来传说更具体,在桂树旁加上了砍月桂的人吴刚。月中桂树吴刚传说是唐代段《酉阳杂》之前《天志》第一卷所载最具体的一个月中桂树吴刚传说。其云:“古语云,月有月桂树,月有癞蛤蟆,故异书说月桂树高五百尺,有一人常娶之,树造并合。姓吴名岗,西河人,学过神仙,下令砍树。”意思是吴刚曾经跟着仙人到了天上,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仙人就把他送到了月亮上,命令他砍掉仙人树——月桂树。月桂树高达500英尺,可以一起砍。炎帝用这种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在李白的诗中,有“欲在月中,自付寒”的记载。
国庆节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仪式,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第一个提出‘国庆’的人,是当时的CPPCC议员、民进党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让我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该有一个国庆日,所以我希望本局决定把65438+10月1定为国庆日。”林委员也发了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会议当天通过了“请政府将十月一日定为中国人民的国庆节,以取代旧的十月十日国庆节”的议案,并送交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实施。1949 65438+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布,自每年1950,即10,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日子。”这就是“65438+10月1”作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的“生日”,即“国庆节”的由来。从1950开始,每年的65438+10月1就成了中国各族人民欢庆的盛大节日。
国庆节的习俗
阅兵国庆阅兵是一项几乎从节日成立就一直在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展示国家的强大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抑制外国敌对势力的欲望。可以说,阅兵是国庆最重要的活动。
国庆和中秋,送两个祝福。愿国庆与你同庆,佳节与你同欢,吃月饼,赏月光,享佳节,庆国庆,多送祝福。祝你快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