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故事App铁杆用户
1.文字阅读类:微信、豆瓣、犀牛物语。
在现在的互联网世界里,打赏是很常见的。比如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平台,听说有的大号几分钟就能赚五个iphone。除了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在打赏方面无孔不入。像这样。
一个小小的表情包就能收到这么多钱。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迎合艺人的时代!
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豆瓣作为文清之家的主站,终于坐不住了。豆瓣App在4.0版本的更新中,引入了赞赏功能。如果你觉得某个豆瓣用户的日记写得好,可以点击赞赏按钮,通过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支付,奖励他。目前好像只支持网页版~ ~
同时被誉为中国互联网最专注故事制作和分享的社区——“
犀牛的故事
》,在其3.6.0版本中也开通了打赏功能(他们称之为赞赏提醒功能~)。感受一下!
提醒功能是犀牛为了鼓励优质作者在犀牛中创作连载而开发的功能。用户用金钱直接向故事和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支持和激励你喜欢的故事和作者!只有在更新了连载之后,作者才能收到用户的提醒。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创作者终于可以抬起骄傲的头颅,做一个没有蓬头垢面的好人了!~
2.视听视听类:熊猫、斗鱼、喜马拉雅FM、哔哩哔哩动漫、全民k歌等直播平台。
直播平台一直是互联网经济GDP的主要贡献者。粉丝多、互动频繁的主播,往往能得到粉丝的各种礼物,从免费的小礼物到价值几十上百元的大礼物,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奇葩新闻。
什么?搞什么鬼!不得不承认,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是王思聪和富二代的天下了。
除了能够打赏直播平台上主播们鲜亮的身材和出众的脸蛋;我们还可以在喜马拉雅FM上奖励我们感兴趣的有声书;奖励你喜欢的哔哩哔哩动漫小视频;在全民k歌中支持你未来的歌手。
3.聊天社交类:QQ空间,微博,一样。
早在2014,微博就已经开通了打赏功能。从此,各大V们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比如快播CEO王欣夫人,不到一天就吸引了7000多人打赏她的第一条长微博!那些年欠下的成员最后通过奖励来弥补。
然后,很多社交平台也开通了打赏功能,比如Same。当社交平台上的赞逐渐被打赏取代,人们才意识到金钱在维系人际关系中的魔力!
QQ空间最近顺应时代潮流,开通了悬赏!以后带着淡淡的忧伤说出来,和自己一起吃辣条的照片,也可以作为谋利的工具!好开心!
4.新闻资讯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
记者一直以“付出多,回报少”著称。但随着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新闻资讯网站上“打赏功能”的开通,更多的人,我和V们,有了更多的动力投入到热情的工作中,和他们一起创作更好的内容。
如今的网络时代已经证明,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总会有好的出路。
各种“打赏”app也层出不穷。
2065438+2006年2月1日,曼曼APP官方宣布,筹备多日的作者打赏功能于春节前夕正式上线。在满满App上,打赏功能实现起来非常简单。当用户非常喜欢一部漫画时,除了对作品进行赞外,还可以点击栏底的奖励按钮直接进行奖励。
2065 438+2006年3月3日,北京最大的消费信息交流平台,什么值得买,正式推出全新的用户回馈计划。这种鼓励优质内容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的吸引用户分享自己的信息,营造良好的流量氛围,加深作者与用户的联系,真正帮助用户找到并买到好货。
全球最专业的闫妍娱乐平台闫妍APP新版升级推出“闫妍打赏”功能,在展示闫妍高颜值明星的同时,增加闫妍会员与用户的超级互动模式。你可以奖励和支持你喜欢的颜会员!选择你想要奖励的高燕!奖励金额从5元-5000元不等!
2065438+2006年4月22日,16我们的APP看到了移动互联网信息生产和传播的痛点,“举报有奖”举报平台诞生了,它将重构信息的交互场景。只要C端用户在线举报,就可以在线获得最低50元奖励。同时,根据24小时报道阅读量排名,举报人还可以获得平台支付的排名奖。
当然,还有一些更精彩的app。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打赏APP,天生只为打赏!
比如有打赏App,用户可以在打赏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打赏信息,成为打赏者。奖励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等。可以选择填写奖励金额。你好害羞,好无耻!
除了上述app及其同类产品,还有很多app打赏功能正在酝酿,未来可能会出现。
比如餐饮行业奖励:
美食英雄、厨房等app完全可以推出菜单打赏功能。写文章可以收钱吗?!菜单不是文化知识产权吗?!
饿了么、美团等app可以推出服务员(或外卖小哥)打赏功能。这样服务员的态度会变好,外卖小哥也会更主动。为什么不呢?
另一个例子是医疗行业的回报:
余纯医生等app可以提供医疗咨询和打赏,患者可以明目张胆的给医生塞红包,医患矛盾可以用钱缓解~
Keep等app可以提供私人教练打赏,别人可以靠脸吃饭,身材好的人不能靠肌肉吃饭!无理取闹!
可见,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app支持打赏功能,互联网经济将会蓬勃发展!
但是很多“专家”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例如,在人民网的文章《网络的悬赏不应被过度利用》中,作者提到:
“打赏”本身就是网民表达支持和情感的感性行为,“打赏”的诱导已经成为很多平台屡试不爽的手段。这就为网络中虚假、色情、暴力等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动力和空间。与此同时,一些诱导网民在“打赏”中互相竞争“烧钱”的行为,也严重污染了互联网行业的生态环境。
对于这个新生事物,现在还不清楚谁对谁错。
似乎只有时间和时间能给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