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其向浪漫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1770 65438+2月65438+6月出生于波恩,1827于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穷的音乐家庭。祖父伊万·贝多芬是科隆选出的宫廷歌手和音乐家,在波恩享有盛誉。他的父亲j .凡.贝多芬也是一名当选的宫廷歌手。他没什么天赋,而且喜欢喝酒闹事。后来被开除了,拿了一半工资养家。我母亲是一个宫廷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人,婚后被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的时候去世。贝多芬在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因为长兄早逝,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因为父亲对家庭不负责任,贝多芬从小就不得不打工赚钱养家。
贝多芬的音乐教育始于4岁,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曾梦想把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但因环境恶劣而未能实现。在他早期的老师中,宫廷风琴手C.G .内飞对他帮助很大。
14岁之前,贝多芬接受的是普通的学校教育。19岁时被允许到波恩大学听课,在那里学习了I .康德的哲学著作和古希腊文学,还融入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对他后来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影响很大。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1783年,他是歌剧院的竖琴手,哈珀·塞科德。1784至1792任宫廷副管风琴师,1788起兼任宫廷乐队第二中提琴手。1787年4月,贝多芬访问了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维也纳,在那里他遇到了他所崇拜的莫扎特。他的即兴创作赢得了莫扎特的赞赏。但他很快就因为母亲的病情回到了波恩,而他的爱母也不幸在1787年7月去世。同年冬天,贝多芬被他的密友F. G .韦格勒推荐到波恩颇有声望的F.von Braeuning夫人家当音乐老师。在布劳恩宁家的客厅里,贝多芬吸收了许多教授、艺术家和政府中一些比较开明的具有进步思想和知识的人。他们谈到了G.E .莱辛、J.C.F .席勒和J.w .冯.歌德,也谈到了政治、哲学和艺术,青年贝多芬在这里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确立了艺术应该为善良、正义和人道主义服务的艺术观。他与布朗宁家族的真诚关系一直保持到最后。
波恩的瓦尔特斯坦伯爵钦佩贝多芬的才华,打算帮助他取得进步。1792年,奥地利音乐家J·海顿路过波恩,见到了贝多芬,看到了他的作品,建议送他去维也纳深造,并表示愿意收他为徒。瓦尔德斯坦说服候选人让贝多芬带薪到维也纳学习,希望他“从海顿那里接受莫扎特的精神”。
1792,22岁的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师从海顿学习作曲。因为性格不同,他们不是很投缘。海顿在1793年冬天去英国的时候,把这个学生交给了著名的理论家J.G. Albrechzberger,贝多芬向他学习了对位法并接受了严格的训练,还向意大利歌剧作家A. salieri学习了作曲。由于波恩的大力推荐和出色的演奏天赋,贝多芬很快进入了维也纳的上流社会。他受到著名的王子和他的妻子辛诺夫斯基的宠爱,曾经生活在一个亲王府里。此外,金斯基王子和洛布科维茨的鲁道夫王子是他的支持者和保护者。
1795年,25岁的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65438号+0-3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在随后的五年里,他陆续发表了许多作品。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奏鸣曲》,出版于1799)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的出版使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欧洲。贝多芬虽然有点古怪易怒,但为人诚实诚恳,结交了许多忠实的朋友,如小提琴家l·波尔、I·舒潘齐格、大提琴家n·兹迈什考尔等。他的学生为数不多,如f·里斯、k·霍尔茨、a·f·申德尔、c·车尔尼等。
贝多芬终身未婚,婚恋问题经常困扰着他。他追求过很多对象,但没能结合起来。贝多芬去世后,人们在他衣柜的一个秘密抽屉里发现了三封充满激情的情书,是写给他“不朽的爱人”的,但没有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年份也无法检索。经过几年的争论,现在人们认为收件人是一位维也纳妇女,名叫安托万·布伦塔诺。贝多芬有几首作品是献给他的女弟子的,比如众所周知的奏鸣曲《激情》和《月光》。前者是1804为他的学生Therese写的,出版时书名给了她的哥哥Franz。后者是1801做的,直接给了他表妹Julietta。
贝多芬精心作曲,首先写在一个大草稿本上,然后逐句修改。有些作品需要数年时间来创作。他也倾向于同时写几部作品。从他留下的大量草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写作方法、动机和主题都经过了不断的思考和发展,最终成为一章。他经常拿着草稿本和铅笔在乡下写作,全神贯注,甚至没有注意到下雨。他在家写作时废寝忘食是常事。这些草稿已经部分出版,是研究贝多芬作品的珍贵资料。
贝多芬虽然进入上流社会,与王公贵族交往,但他并没有像海顿、莫扎特那样把自己放在仆人的位置上。贝多芬1809年住在辛诺夫斯基王子的庄园里,王子让他为法国侵略者的将军们弹琴。贝多芬断然拒绝,冒雨回到家中,取下王子半身像,摔得粉碎。
1812年夏天,贝多芬在捷克疗养胜地特普利遇见了歌德。一天,他们手挽手地走着,这时王后和一群贵族迎面走来。歌德赶紧松开贝多芬的胳膊,站在路边脱帽向贵族们鞠躬。贝多芬冲了过去,但贵族们反而给他让路。贝多芬追上歌德时对他说:“我根据你的功绩尊敬你,但是你太抬举他们了。”
贝多芬一生中最悲惨的经历是耳聋。28岁时,他发现自己的听力出了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他很担心,不想说再见。再加上恋爱中的挫折,他的负面情绪在1802达到了高点。那时,他住在维也纳郊区的海利根施塔特镇。他曾计划自杀并写了遗嘱。然而,他心中的音乐之火,终于燃烧起了这种精神危机。大约从1815开始,贝多芬因为耳聋而无法与人交谈,所以他只能让人们把他的话写在纸上给他看。贝多芬去世后,人们发现这本“对话录”400余本(当时他的学生兼秘书Schindele据为己有)。现在这些对话录成了研究贝多芬的珍贵史料。贝多芬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全聋时期创作的,他无法亲自验证它们的音响效果,所以在后来的一些乐队作品中,配器方法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有时候他坚持指挥自己的作品,难免会出问题,甚至演出会因为进行不下去了而中断。尽管如此,他还是以惊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创作和工作,一生不懈努力,为欧洲音乐史上增添了最辉煌的篇章。
贝多芬的一生是光辉奋斗的一生,但他有时并不清楚复杂的情况。在维也纳国际会议(1814)前后的两三年里,贝多芬做的一些事情不可避免地给他光辉的一生蒙上了阴影。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从莫斯科溃败,1813年,拿破仑被迫下台,逃往地中海。1814以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总理梅特涅为骨干的欧洲王朝复辟会议在维也纳召开,组织“神圣联盟”倒转历史时钟。很多痛恨法国侵略战争和拿破仑暴政的人误以为从此可以实现和平,都用手庆祝。贝多芬是其中之一。他在1813年写下了现已被遗忘的《惠灵顿的胜利》交响曲,歌颂了英国将军惠灵顿在维多利亚击溃法军的功绩。1814为了庆祝维也纳会议,他写了1大合唱《辉煌时刻》。会议期间,他举行了两场庆祝音乐会,并演奏了《辉煌的时光》、《惠灵顿的胜利》和《第七交响曲》。他本人就是指挥,工作非常努力,亲自向与会的王公贵族发出邀请,6000人聆听了他的演奏。他用国王给他的钱购买了奥地利国家银行的股份。他对此很高兴,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逆流的漩涡中。
维也纳会议之后,王朝复辟的空气笼罩了整个欧洲。贝多芬的经济和健康状况日益恶化。1816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没有一个朋友,我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创作生涯停了好几年,直到1817年后,他才拿起笔完成了最后的作品,包括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和《庄严的弥撒》。
在最后几年,他还起草了第十交响曲的一些主题,但不幸的是,他生病了,没有写多少。1826 65438+2月,他从外地返回维也纳,途中感冒。从那以后,他一直不能得病,治疗也失败了,第二年就去世了。贝多芬的逝世震惊了维也纳,两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其中包括f .舒伯特。遗体葬于维也纳韦林墓,享年57岁。
贝多芬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00之前的前期,1801 ~ 1814之后的中期,1814之后的后期。贝多芬很多作品的写作年代都是错开的,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完成的年份计入每个时期。比如第二交响曲,完成于1802,但根据其风格和技法,应该属于早期作品。他的早期作品包括1800年前在波恩和维也纳创作的一些室内乐,以及第1号交响曲、第二号交响曲等。,它主要沿着海顿和莫扎特的道路发展,但尚未找到新的道路。
1801 ~ 1814是他创作最原始的时期。1801写的第十四首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一个原创的例子,形式上完全为内容服务。它有三个乐章。两个乐章庄严肃穆,一个精致小巧。第一乐章没有像往常一样使用快板或奏鸣曲式,表示表达方式“类似于一首幻想曲”,很有特色。贝多芬在1802对他的朋友说:“我对自己至今的作品都不满意。从今以后我要走一条新的路。”当时他正在写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英雄交响曲。这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当时拿破仑是法国的第一任统治者,贝多芬认为他是法国大革命的英雄,人民的救星,所以他乐于写作。1804交响曲写就,拿破仑此时称帝。贝多芬非常生气。他撕掉了那张写着格兰特的封面,换上了一张新的,并写下了“纪念一位伟人的英雄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创新精神,感情奔放,空间巨大,和声节奏新颖自由,说明作曲家确实在走一条“新路”。他在素材处理和音乐结构上做了很多创新,比如用1庄严冗长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1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此期间,他还写了《第21号钢琴奏鸣曲》(1804,又名《瓦尔德斯坦与黎明》)和《第23号钢琴奏鸣曲》(热情,1806)赠送给瓦尔德斯坦。前者灿烂如满天朝霞,无比辉煌。它被罗曼·罗兰称为“白色奏鸣曲”。后者热情洋溢,如滔滔波涛,奔流千里,列宁称之为“世间所无的美妙音乐”。贝多芬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其中《悲怆》、《月光》、《瓦尔斯坦》和《热情》最为著名,成为不朽的钢琴音乐作品。
1808年完成了简洁、充满战斗精神和胜利信念的《第五交响曲》和纯净质朴、赞美自然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贝多芬曾把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解释为“命运在敲门”,所以人们称之为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充满矛盾,是人与险恶世界的斗争。乐章不长,手法极其简练,主题极其明确。大多是从“天命”主题的四个音符发展而来。按照传统的设计,第二乐章安排了优美而有思想的柔板,描述作者的内心状态。第三乐章战火重燃,进一步显示了世界局势的复杂多变。在它的结尾用了一个几十小节的从属和弦,逐渐加强了力度,提升了情绪,从而导致了第四乐章胜利的爆发(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是连续相连的)。仿佛阴霾已经一扫而空,太阳突然出现,人们终于战胜了命运,凯歌响彻天空。尤其是在后记中,必胜的意志越来越坚定,心潮澎湃越来越不可抗拒,至今仍能激励听者。他完成了第七和第八交响曲。就个人的解放和巨大的勇气而言,第七交响曲是最令人惊叹的。
贝多芬写了六首钢琴协奏曲(第六首未完成),第五首钢琴协奏曲因为内容雄伟,后来被称为《皇帝》(1809)。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06)旋律性、抒情性、神韵都很强,不像一般的小提琴协奏曲那样注重演奏技巧。此外,还有1首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交响乐团的三重奏协奏曲(1804)。
贝多芬唯一的歌剧是《费德里欧》(1805,原名《利奥诺拉》)。作曲家舍弃了关于骑士、神仙、爱情的剧本,选择了这首维护人权、平反监狱的作品,可见贝多芬有着强烈的民主正义感。他花了几年时间修改这部歌剧,并为它写了四首序曲。在戏剧音乐方面,他写了两部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创造》(1801)。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竟敢违抗主神宙斯的禁令,为人类盗取火种而被主神惩罚。贝多芬称赞他的勇敢和对人类的爱。歌德的戏剧《埃格蒙特》中描述的荷兰民族英雄埃格蒙特,为反抗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牺牲。贝多芬被这部剧深深吸引,他为此写了10首曲子(1810)。埃格蒙特殉难后,乐队演奏了10分的胜利交响曲,这是悼念英雄后对革命人民的鼓舞和鼓励。他还为历史剧《科利奥兰》写过序曲(1807),为历史剧《雅典废墟》写过音乐(1811)。
在室内乐中。最重要的是16弦乐四重奏,反映了贝多芬一生的艺术生涯。和他的交响乐一样,早、中、晚期的四重奏也各有特色。在10首小提琴与钢琴合奏奏鸣曲中,最著名的是1801所写的《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因其充满青春气息,被后人称为“春天”奏鸣曲。另一首《克鲁兹奏鸣曲》,写于1802,气势磅礴,别具一格,仿佛两种乐器在斗争,时而融合。它是以赠送给法国小提琴家鲁道夫· 克鲁采尔的名字命名的。贝多芬还创作了许多各种乐器组合的室内乐作品,其中以181献给鲁道夫公爵的降B大调三重奏(又称大公三重奏)最为著名。
总的来说,贝多芬的中期作品充满了奋斗和进步的精神。“以斗争取胜”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总结。
维也纳会议后,贝多芬的创作停止了几年,但他不愿向命运低头。他在1817年再次崛起,直到1827年去世,这是他创作的后期。此时的他已不像早中年时那样精力充沛,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经历也逐渐消磨了他的精神。他意识到生活是复杂的,实现理想信念是不可能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创作中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他的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和五首钢琴奏鸣曲,与他的英雄、命运和热情相比,减少了如火如荼的前进气势,也减少了形式,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深刻、更内在,有些音乐语言仿佛是自己的内心独白,这是他后期作品的特点。
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1817 ~ 1823)是贝多芬用席勒的诗《欢乐颂》创作的作品。前三乐章是器乐,第四乐章加入人声,用四个独唱和一个合唱。第一乐章描写了一片动荡荒凉的人间景象,第二乐章描写了战乱和混乱,时而露出一丝曙光;第三乐章是柔板,充满悲悯和深刻的内在哲学探索;第四乐章最奇怪:先是一大段器乐,将前三乐章的主题一一否定,然后男中音独唱者唱道:“哦,朋友,不要用这种声音,我们来唱些更享受更欢乐的吧!”(这是贝多芬加的词,不是席勒的原诗),于是他在声乐中唱出了“欢乐”的主题,然后以二重唱、合唱、独唱、乐队的形式唱出了“欢乐颂”。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各种评论,最后得到了肯定。h·柏辽兹认为这是贝多芬一生的杰作。他说:“贝多芬在完成这部杰作后可以死而无憾,他可以对自己说,‘现在让死亡来吧,因为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纵观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他在作曲技术上有了许多新的发展,例如,他扩大了奏鸣曲的结构,加强了其表现力。他的主题,过渡,子主题都连接的非常紧密,如果一气呵成的话。音调的调制也更加自由,打破了乐章之间、主题与子主题之间音调关系的刻板印象,使音调色彩更加丰富,适合表达更加华丽壮观的内容。
贝多芬作品中的引言往往意义重大。比如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的引子,是一段具有独立个性的音乐,为后续主题1营造了良好的背景和氛围。第七交响曲1乐章的引言长达80多个小节,几乎等于1序曲。他的作品结尾往往是宏大宏大的,如《英雄》交响曲第1乐章的结尾,《第五交响曲》最后一乐章的结尾,充分发挥了音乐的未完之意,做了酣畅淋漓的总结,相当于第二次展开。
贝多芬第一次在交响乐中使用谐谑曲,在交响乐组曲中用它代替小步舞曲。贝多芬的谐谑曲在轻快的节拍中严肃而凝重,甚至充满悲壮的情感。他写谐谑曲的勇气很大,第三、五、七、九交响曲中的谐谑曲都有这种写法。
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加入了人声,这是交响乐史上的创举。
贝多芬的标题音乐很少。他在片头曲中还是很注重感情的表达的。在“田园”的标题下,他特别注明“感情的表达要多于景物的描写”。
贝多芬非常重视视力的治疗,对强弱变化要求极高。比如F小调弦乐四重奏中的“快板激动”乐章,他在125小节中写下了95个强弱符号。为了表达感情的突变,ff和PP有时会突变,有时PP会在变强后突然出现。他很少写正式的赋格,但他经常在动作中运用赋格技巧,写出优美的赋格般的段落。他擅长写变奏曲,在大型作品中用作慢板或终乐章。他还为一个主题创作了33首钢琴变奏曲,这与他擅长即兴创作密切相关。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将欧洲古典音乐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浪漫主义音乐派的解放开辟了新的方向。
回应者:大骑士-见习魔术师2级3-21 08:25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贝多芬1770 12 16出生于莱茵河畔靠近法国边境的小城波恩。父亲是宫廷管弦乐队的高中男歌手,母亲是厨师。他的祖父是波恩宫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
贝多芬从小就表现出音乐天赋,他的父亲也早就知道儿子的音乐天赋。为了把他培养成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四岁开始强迫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尝试作曲。但他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一直很乱,很不系统。贝多芬十一岁辍学,在家专心学习音乐。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由地演奏,并担任管风琴师聂飞的助手(1748-1798)。十三岁的贝多芬被波恩剧院聘为大键琴演奏家,正式成为职业音乐家。这时,他开始正式向聂飞学习音乐。聂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他开阔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让他熟悉了一些德国古典艺术的优秀范例,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目标的理解。贝多芬正式的学习和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飞的悉心教导和训练开始的:聂飞还带领他从65438年到0787年在维也纳教莫扎特。莫扎特听了他的演奏后,预言贝多芬有一天会震撼世界。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广阔,形象宏伟,感情深厚,对比鲜明,这使他注重对奏鸣曲式的采用和拓展。同时,由于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形象,每部作品所使用的奏鸣曲式都各具特色。贝多芬的其他管弦乐作品包括小提琴协奏曲,五首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把小提琴和管弦乐队浪漫等。虽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著名作曲家生活在相近的时代,但贝多芬的思想显然与海顿、莫扎特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受辱。虽然他偶尔会被激怒,但他总是辞职。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很少能让他兴奋,他的音乐也始终与斗争绝缘。莫扎特的精神痛苦不亚于海顿。他勇于反抗,宁愿贫穷也要忍受大主教的侮辱。然而,在他的音乐中,从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背后,人们往往能感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悲伤。只有贝多芬,他不仅愤怒地反对专制的封建制度,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体现了他的巨人人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穿越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他的作品既气势磅礴又朴实无华,他的音乐内容丰富,容易被听众理解和接受。
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所有的创作中占有极其独特的地位。这些交响乐可以比作一部完整的大型交响叙事诗——一部描写英雄生平的长篇史诗。虽然没有故事情节来衔接,但却揭示了主人公生活、活动、思想的方方面面,也就是主人公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人生问题,比如:主人公和他的奋斗,主人公和自然,主人公和他的内心世界,主人公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响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部分。
被告:妮妮-试用期一级3-14 20:32
1770 12 17出生于德国波恩。我父亲是个贪得无厌的酒鬼,他一直希望贝多芬能像莫扎特一样成为享誉欧洲的神童,到处演出,赚钱养家。母亲是宫廷厨师的女儿。
他父亲教他弹钢琴。
1778向艾丹学习管风琴。3月26日,他首次在科伦演出。父亲为了让儿子成为神童,故意隐瞒贝多芬的年龄。
1781年,我和妈妈去荷兰鹿特丹旅游。
1782-1783正式师从聂飞门学习音乐。聂飞是贝多芬的启蒙老师,对贝多芬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在科赫等人指导下学习管风琴;以罗凡提尼为师,学拉小提琴。他开始作曲并出版了变奏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1783 165438+10月在海牙举办演唱会。
1784年,新当选的选帝侯弗朗兹任命贝多芬为第二宫廷乐师,并付给他薪水。
1785年,白丽丝成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4月入住维也纳1787。我拜访了莫扎特。返回波恩参加葬礼。从1787到1789,他创作了一首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F小调钢琴三重奏。
1790年,我遇到了沃尔斯坦伯爵。创建骑士芭蕾舞团(献给沃尔斯坦。1791 3月6日上演)
1791年65438+2月5日莫扎特逝世。
1792 165438+10月第二次去维也纳。向海顿等人学习。高达1795 * * *创建的工作编号1,2,3,87,103,19,46,129等。(其中Op.2为三首钢琴奏鸣曲,Op.19为钢琴协奏曲)波恩时期结束。
贝多芬决定定居维也纳。
1795年春天,学校结束。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作品1)出版了。
1796二月份去了布拉格,德累斯顿,莱比锡,柏林。会见普鲁士国王费迪南。
从65438年到0797年,他的早期作品开始受到维也纳的重视。开始招生。1796 -1797创作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4),两首钢琴大提琴奏鸣曲(作品5)和作品6,7,8,25,16,71,818。舒伯特出生于。
从65438年到0798年,听力逐渐减弱,开始了人生的大萧条、烦恼和抑郁。截止到1799年,他创作的作品有第9,10,112,13(悲情钢琴奏鸣曲),14,20,265438。
1800一局击败石太白。李和·诺夫斯基王子给了600奥地利币作为生活费。
1801年,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创造》在霍夫堡上演。爱上朱丽叶·奇切蒂。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从1800年到1801年,他的作品有17,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钢琴协奏曲》),43,85。
车尔尼和里斯是1802录取的学生。65438+10月6月,他写下“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要求两兄弟在他死后打开。创作了第30,365,438+0,33,34,35,40号作品(G大调浪漫曲),第50号作品(F大调浪漫曲),第36号作品(第二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