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小品 - 六岁前父母“认真养“和”敷衍养”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六岁前父母“认真养“和”敷衍养”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国庆期间,和挚友聊起 育儿 的话题,感触颇深。

偶尔腾出空陪老大写作业,还被气得火冒三丈。说到这时,她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不禁开始跟我吐槽起来,写作业三心二意,上课分心走神,成绩不理想……

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叹气。

我问她,对孩子的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她一时之间答不上来,想了一下才说,六岁前主要都是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六岁上学后才开始真正的教育吧。

我又继续追问她,六岁前是怎么培养孩子的。

她好像也说不出具体的做法,只是坚持着一个观点,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确保安全。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并不少见。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孩子的教育起点是在学校,但实际上,真正能够为孩子的人生奠基,影响孩子未来的却是在六岁前!

01

美国儿科医生史比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的话,你就晚了一天。

他主张,从孩子出生后教育就开始了,父母需要对其进行有目的性地引导。

很多人认为这种观点会不会过于夸张了?孩子刚出生,能懂什么呢?

其实不然!儿童在出生时,大脑的重量仅约为成人脑重量的25%,此后只需要两年时间,儿童的脑重量就能达到成人的75%。

同时, 大脑神经元突触也将在六岁前进行疯狂连接,搭建神经通路,最终形成庞大的神经网络 。

神经科学证明,神经网络越发达,大脑也就越聪明,学习能力也就越强。

而神经网络的搭建离不开各种感觉刺激,也就是说, 六岁前让儿童接触丰富的视听嗅味触前庭本体等感觉刺激信息,就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神经网络,未来更聪明

但现如今,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家长的带养方式,极大程度地限制了他们获得各种感觉刺激的机会,以至于在长大后出现了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

02

前段时间,我们接触到了一个六七岁大的孩子。

父母把他送去小学后,孩子多次因上课分心好动、不听指令、不能融入集体、学习能力差等被老师叫家长,最后没办法只能退学处理。

这些问题并非在学龄期才显现出来,父母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只不过他们认为孩子只不过是“调皮捣蛋”,等长大有自制力就好了。

而回顾孩子六岁前的成长方式,父母提到因为常年忙于工作,孩子一直由老人带养,自己很少操心。

六岁前的“敷衍养”,让父母在孩子六岁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并且还不一定能够保证孩子能够顺利改善这些问题。

有些学龄期的孩子自信优秀、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融入集体,而有些孩子却语言表达差、学习困难、胆小不自信,这些差距和六岁前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而在未来,这些差距还将逐渐拉大!

所以,如果父母能够有效利用0-6岁儿童成长的关键期,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就能事半功倍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及习惯,为未来各项能力发展奠基。

03

那么,六岁前到底应该怎么养育?其实,父母只需记住这十二个字—— 适度放手,科学带养,深度陪伴

适度放手,切忌溺爱和包办

儿童从出生起就具备了对外界环境不断 探索 的能力,在 探索 世界的过程中,他所接触到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刺激,能够为大脑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帮助打通神经通路,从而促进大脑建立神经网络系统。

因此,父母和带养人一定谨记“不包办、不代办、不溺爱”的原则,不要盲目限制儿童自由活动,适度放手,让孩子从环境和大自然中获得丰富的刺激信息,茁壮成长。

摒弃陈旧的带养思维和方式,科学养育

结合儿童成长敏感期,为孩子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协助孩子激发内驱力,将能力发展最大化。

同时,不要轻信“贵人语迟”、“孩子长大就好了”等一些陈旧思想,一旦发现儿童存在生长发育问题,一定及时带去医院查找原因,干预治疗!

父母深度陪伴,旁人不可替代

父母深度陪伴,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未来更有自信心和安全感,敢于 探索 ,善于 探索 ,并从中汲取更有益于生命发展的营养。注意,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六岁前,或许我们看不出孩子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但六岁后,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不同地基所盖出的大楼也将呈现出天差地别的样子。因此,每一位父母都必须要重视儿童六岁前的时光。孩子的教育,也不应该从学校开始,而是应该从出生后的家庭中开始,从父母的一言一行开始!

相关阅读>

儿童刻板行为的十种常见表现及对应训练方案,建议收藏!

一组漫画,图解当妈后的十大崩溃瞬间!

关于儿童注意力的三大误区,父母必须要知道

你家孩子感统能力是高还是低?三个方法,测一测就知道!

前庭失调的十种典型表现,最后一条常被误认为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