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夸张和拟人是童话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童话遵循的是童话创作的规律,而不是科学知识的图解,不能简单地将科学内容填充到童话的格式中。还应展开幻想的翅膀,调动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用优美的文学语言构思有趣的幻想情节,创造感人的童话意境和童话形象,使儿童在奇幻的迷人世界中获得确定的、准确的、现实的科学知识。只有在科学童话中,幻想、夸张、拟人不仅植根于现实生活,而且有科学依据,同时都要服务于表达科学内容。冯的《非洲魔术师》是一部有趣的科学童话。它通过“魔术师”的活动介绍了一些生物的形态和习性,如越狱先生和蝉兄、蝴蝶、蜗牛等,阐述了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生物的有机体和习性是与其生活环境相统一的。避难所表演的魔力是通过改变皮肤的颜色和身体的大小而产生的。它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生长在非洲的生物如何适应各种环境并避免危险以保存自己的技能。其他观看表演的森林居民是大声广播的蝉,总是打扮得最漂亮的蝴蝶,穿着短夹克和丝绸长袍的蝾螈,屁股里藏着一支长枪的黄蜂,提着灯笼的萤火虫,长着两个凿子的蟋蟀,背着房子移动并散发恶臭的蜗牛。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童话创作的特殊性在于科学内涵与童话构思的结合,即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变成幻想的感性形象,把知识的解释与虚构的故事混在一起。丰富的幻想、拟人化、科普化的科学知识是科学童话必不可少的。儿童科幻小说,顾名思义,是用幻想这种浪漫的艺术手法来描绘未来科学发展前景,探索自然奥秘的小说。
与科学密切相关的幻想构思是儿童科幻小说的核心,也是这一体裁最明显的特点。这种科学幻想的构想,要么是从已知的科学原理来推断消逝的时代发生了什么,要么是基于今天的科学事实来探索我们周围未知的领域,更多的是基于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来预期未来的新发现。总之,科幻小说中展现的场景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的幻想,也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中的幻想。科学幻想要以科学为基础,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不违背常识。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向年轻读者展示了未来人的科技发展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的前景。,通过一个小灵通年轻记者走访未来市场的经历和感受。最后,小灵通在信中说:
“我的知识是在科学家的帮助下获得的。
未来的城市,不仅现在的中国地图上找不到,现在的宇宙地图上也找不到。然而,在未来,这样的城市不仅在中国地图上随处可见,在宇宙地图上也是如此。
未来的城市由谁来建设,由什么来建设?本书的青年读者,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用智慧和劳动去创造和建设。"
小灵通的这些话,某种意义上讲出了科学幻想的含义。科幻是以小说的形式对人们从未想象过的“未来”事业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述。能激发年轻读者改变现实、创造未来的强烈欲望。
儿童科幻小说要新颖大胆。事实上,科幻小说往往是科学未来的预演。在上个世纪,凡尔纳写《海底两万里》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潜艇,读者已经带着他的作品在潜艇里漫游了美丽的海底世界。他的《从地球到月球》描述了太空飞行的奇观,包括太空飞行中的失重现象。事实上,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人离开过地球。现在,那些非凡的幻想已经完全变成了现实。今天,科学上的许多新发现和成就是不可想象的,明天的科学突破和高度将大大超过今天最大胆的幻想。所以,只要不违背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作者完全可以超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界限,让自己的幻想自由而大胆地奔跑。
一般来说,儿童科幻小说应该遵循小说创作的规律,即借助意境,组织生动的情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比如童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就是一部描写激光威力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喜欢这部作品,并不是因为它的科学幻想。严格来说,它的科学幻想性还不够,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描述了一系列紧张惊险的场景——赵教授遇刺、晨星飞机失事、青年科学家在无名岛上的奇遇、马修博士之死、死光复仇等,跌宕起伏,贴近人心。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也有一定的深度——赵教授宁愿毁掉原子电池资料牺牲自己也不愿让歹徒夺走资料的爱国情怀;为了研究激光,马修博士独自忍受狐狸,在无名岛上奋战了10年。最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倾其所有按下按钮击毁敌军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儿童科幻小说,既要构思科幻,也要构思文学。科学幻想的概念是指科学幻想的内容。文学意境是指情节、人物形象的设计、典型形象的刻画等等。一部好的儿童科幻小说,需要新颖严谨的科幻构思和巧妙诱人的文学构思紧密结合,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儿童科幻小说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科学知识,但其功能是提出鼓舞人心的科学期望,启迪智慧,促进科学思维,传播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鼓励儿童科学地探索未来世界。有些作品甚至成为科学发明的先驱。儿童科幻小说往往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性,对启发青少年读者思考社会和生活问题有着明显的作用。儿童科学诗的特点是将科学知识与诗歌相结合,用优美简洁的诗歌描述和表达科学。
儿童科学诗的基本任务是准确介绍一些科学知识,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要正确,科学性要高。那些抒发情感,展开幻想,或者歌颂某项科学成就,歌颂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激励人们向科学进军的诗歌,是否属于科学诗的范畴,至今仍有争议。
儿童科学诗必须遵循儿童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要求诗意浓厚,意境优美,语言精炼,讲求节奏和韵律,这样读起来才有诗意。既要生动地讲述科学,又要像诗歌一样把孩子引入波澜壮阔的科学世界和优美的意境,让孩子在艺术中得到享受,在科学知识中有所收获,培养孩子热爱科学、以科学为目标的情操。
高士奇是我国儿童科学诗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也是我国儿童科学诗发展的杰出先驱。他善于运用形象思维,使作品富有感染力。他的代表作《我们的大地母亲》是一首优秀的科学诗。
优秀的儿童科学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背。既合理又美观,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值得推广发展的科学文学品种。最大和最常见的科学文学作品是科学素描。科学素描也叫知识素描和自然素描。是指只写某一方面科学知识或某一方面科学发展,内容准确,结构自由,篇幅较短的科学短文,即简单介绍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短文。比如高士奇的《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全文1200字,生动地讲述了一个荷兰老看门人发现细菌的故事。这类作品言简意赅,能迅速及时地反映科学中的新事物、新观念和新趋势,被称为科学文艺中的轻骑兵,其读者不仅限于儿童,许多科学速写都是给成年人看的。
科学小品的特点是:(1)题材的广泛性。科学小品的题材非常广泛,兼收并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学科和内容都可以通过它得到不同程度的表达;也适合演示科学思维方法,探索科学与各方面的关系。(2)构思的新颖性。作品中没有幻想和虚构,没有曲折感人的情节,没有人物塑造。但是,它高雅而通俗,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艺术表现的独特之处在于标题的新颖和构思的巧妙。这里的科学小品的题目一定要有新意,有新意,不落俗套,与主题相关。(3)遣词造句的精致。这些作品大多是“千言万语”,必然要求用词优美,语句精致。比如在《尘埃旅行》中,高士奇写到了大气中尘埃的运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顾的《北京来找我们》,以火车到站、去车站接朋友等日常生活实例为引子,通过两个老朋友有趣的辩论,深刻地讲述了物理学中相对论这一重要的科学原理。这些作品深深吸引了年轻读者。相声和科学的结合产生了科学相声。儿童科学相声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是指以科学技术及相关科学宣传教育为内容的相声作品。它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相声,将科技融入幽默之中,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愉快地获取科学知识。从相声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抛掉包袱的方式。科学相声第一段就像铺一块布,科学知识就是内容,就像把所有东西都装进“包袱”里,然后绑好,再把所有东西出人意料地扔出去,让“包袱”启动,让观众爆笑。
儿童科学相声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掘科学知识本身的生动内涵,并运用逗引、捧场的特殊对话方式,巧妙地加以揭示和夸大,从而达到知识性和愉悦性的统一。
儿童科学相声,可以供儿童阅读表演。通过表演,作品进一步形象化,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儿童科普故事从头到尾都在描述科技中的各种情况,有人物,有情节,好看又有趣。即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各种科技知识。儿童科普故事一定要史实准确,知识正确。比如肖健恒的《影子的故事》,讲述了影子如何帮助人们确定时间、判断历史、测量月亮、制作现代精致零件、给孩子们玩皮影戏,非常新颖动人。儿童科学故事的内容多种多样,以真实的科学为基础,包括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和发展,常见自然现象中的科学原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科学史等等。可繁可简,可长可短,形式很活泼。
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科普故事是儿童科普文艺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儿童科教电影是科普文艺中“生动”的形式。影响最大的儿童科教片是改编自《十万个为什么》的《智力老人》,获得了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儿童科教片奖。另一部优秀作品是《一支铅笔》,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每一支铅笔都来之不易,教会小观众如何珍惜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