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对堂吉诃德的态度非常矛盾。一方面,堂吉诃德痴迷于骑士小说,幻想自己是一个侠客,这让他的行为看起来很可笑,被社会嘲笑,不被接受。作者讽刺了当时西班牙流行的骑士小说,否定了腐朽的封建骑士制度。同时,堂吉诃德作为一个虚拟的讽刺视角,更便于展开小说的叙事,让读者感受到堂吉诃德形象中的喜剧因素。
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助人为乐、勇敢无畏、真诚善良、自由正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其荒诞怪诞行为背后的动机是高尚美好的,是作者高度赞扬的。
堂吉诃德和作者一样,有着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他相信有一天他能以骑士精神扫除世间和社会上的一切邪恶,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公平和尊重。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他被嘲笑,不被世人理解,让自己变得可笑。他的遗言更加悲伤。
塞万提斯把自己放在了堂吉诃德的位置上,同时客观地批判了他,写出了他的可笑。堂吉诃德能让人笑,但笑过之后会尝到眼泪的苦涩。作者嘲笑堂吉诃德,就好像在嘲笑自己。
堂吉诃德形象的现实意义:
《堂吉诃德》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经过光复战争,西班牙推翻并驱逐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同时,依靠其庞大的骑士队伍,西班牙称霸欧洲,远征美洲,为西班牙创造了“黄金世纪”。这一时期,西班牙文学也十分繁荣,田园小说、流浪小说、骑士文学、戏剧相互竞争。骑士文学在西班牙风靡一时,各种作品层出不穷。
骑士文学对于突破中世纪神学禁欲主义的束缚,解放人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然而,随着封建经济的解体和火枪、枪炮的军事用途,骑士文化越来越落伍。15世纪,一批强盗骑士开始出现,骑士文学开始越来越低俗。
塞万提斯在世时,五六十部粗制滥造、荒诞不经的骑士小说在西班牙仍很流行。于是,塞万提斯决定创作《堂吉诃德》,“彻底摧毁骑士文学的地盘”,沿袭了骑士为主角的写作形式,对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进行漫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