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等等.
物异常
地震前兆 动物异常 漫画[2]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dōng]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jiù]、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