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水墨写意人物画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中青年画家,作品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因是束缚创作的条条框框逐渐被打破,曾经被视为“异端”的东西逐渐被人们接受。至此,一个众所周知的口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逐渐成为现实。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画丰富的遗产和美学传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西方绘画面临“死亡”(西方理论家的惊人之论)的犹豫之际,中国画却在东方的土地上,在几十亿人中间大行其道。按照一些人的悲观估计,中国画要么是“穷途末路”、“强弩之末”,要么是“穷途末路”,但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国画却蓬勃发展了几十年。经历了20世纪西方文化的冲击、意识形态的“转型”、新时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横冲直撞,证明了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国画并没有被打败。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画这种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在内的独特的东方绘画艺术,至今仍拥有上亿的受众,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其次是中国画的写意和意象精神,文字的美感,笔墨的抽象美感,注重文化内涵的诗意追求等。,赋予中国画独特而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当西方数百年来以视觉满足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艺术遇到摄影、电子影像等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时,一种挫败感推动着他们迅速从一个极端奔向另一个极端。按照齐白石的说法,是从“太像媚俗”变成了“太不像,骗不了世人”。这种思维方式恰恰是中国画家所排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