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具有良好的绘画基础和各种材料的综合应用能力,其中绘画材料的应用能力较强。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表达平面图像和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发挥想象力。他们的作品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情趣。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
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艺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艺术的媒介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参与信息交流,享受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艺术可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艺术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建模,表情】学习领域:1。利用自然物体或人造物体的不同纹理,通过拓印或剪裁制成各种图形。2.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3.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结构比例知识。4.结合传统艺术中色彩应用的方法,学习对比、和谐等色彩知识。5.学习漫画、漫画的表现方法,练习绘画。6.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1。学习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并运用到装修中。
【欣赏,评论】学习领域:1。通过讨论比较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2.介绍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3.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自己对该作品的欣赏。4.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料的美。
三、教学目标:
1.运用造型、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语言,通过描写、立体造型等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发展意境和创造的能力,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建模、性能)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组合原则,了解材料、设计与装饰、美化周围环境的一些简单的理念、设计方法和加工方法。(设计、应用)
3.欣赏和理解自然之美以及艺术作品的材料、形式和内容的特点,通过描述、分析和讨论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用一些简单的艺术术语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赞赏和评论)
4.结合学校、社团的活动,结合艺术、科学课程及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演示,了解艺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方法和措施:
1,遵循审美原则:把审美教育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遵循思想性原则: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将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和形式。
3.遵循能力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简单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4.遵循创造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5.遵循实用性原则:理论叙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协调学生眼、手、脑。
6.遵循趣味性原则:选择富有儿童兴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
7.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考虑个别超常学生和后进生的情况,采取通识教育与个别知识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时间表:
时间计划进度
第1-3课在二月
第四至第六课在三月
四月第7-9课
第10-12课五月
第十三至十五课六月
7月份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