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分镜头?
导演在剧本的基础上,将故事内容分为不同的场景、角度、声画形式、镜头关系等。按照他的总体思路,相当于未来电影视觉形象的文字练习册。后期的拍摄和制作基本以故事板为基础,所以也叫导演剧本或工作台。
故事板是导演在文学形象向视觉形象转化中对具体性的整体把握和设计,能体现导演创作的风格特征。
故事板的内容一般包括镜头数、场景、拍摄方式、长度、内容(指一个镜头中的动作、台词、场景调度、环境建模)、声音、音乐等。,列在统一的表格中。
可以说是电影的拍摄计划和蓝图。
镜头草图(故事板)的使用可能始于华特·迪士尼的第一部卡通片。韦伯·史密斯是迪士尼的动画师,他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发明了故事板。但是,即使没有迪士尼的影响,漫画,故事板的近亲,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在大多数美国人中间扎根了。电影可以用单个画板可视化的概念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结果。
希区柯克也许是最擅长故事板的导演。他使用细致的显卡来装饰他的视频,并控制拍摄过程,以确保他最初的想法可以完全转化为电影。
他的手绘透视《西北偏北》现在已经成为很多电影人观看和学习的必读手册。对于艺术家出身的希区柯克来说,这也是一种确认自己是电影创作者的方式。他经常说他的电影在制作前就已经完成了。我们可以从他在现场很少看取景器得到证明,因为现场只是相当于故事板,早就完成了。
在好莱坞,几乎每部电影都有专门的故事板制作团队。从早期的默片到现在的大片,故事板的制作是电影前期准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导演画的剧本和故事板,在详细准备好画面的基本构图和移镜时间后,影片开始拍摄,导演几乎可以根据每一个画面安排拍摄。
而在国内,因为资金不足,镜头分析仪这个行业近几年才逐渐开始崭露头角。一般来说,是大导演的电影才会花钱请分片员。有些投资小的片子,导演会画,导演不会就让摄影画,有的根本不画。
中国也有非常重视故事板的导演,徐克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网上流传的徐克电影《迪徐人杰的天国帝国》手绘故事板。这些年来,他一直保持着手绘镜头的习惯,一有灵感就会画几笔。《天庭帝国》《七剑下天山》《蜀山传》等电影的手绘镜头无一例外都是华丽唯美的。
分割镜的功能主要有几个用途:
第一,他允许电影创作者提前展示自己的想法,像作家一样,通过不断的修改来发展自己的想法;
其次,它可以作为与整体制作团队成员交流思想的最佳语言。
分镜的传播价值会因为制作的复杂而增加,但并不局限于动作场景和高成本制作。即使是小规模和戏剧性的电影也可以从故事板中受益。
但是故事板最明显的局限性就是不能表达运动,不仅是画面内的运动,还有摄像机的运动。此外还有重叠、淡入淡出等超出故事板表现范围的光学效果,以及景深、焦点的操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文字和素描来描述不能画的东西。
下图可以看作是动画故事板的标准格式。当然还有其他模式。其实,只要把导演的意图表达清楚,故事就可以解释得很完整。没有固定的框架。
这个表格最左边的部分是场景号和镜头号。很多初学者会误以为一帧就是一个镜头数,其实不是。有些连拍为了详细表现镜头的运动方式或者镜头中人物的行为,会占用几帧。
然后就是“图”,就是把图画在这些方格里。
“内容”和“台词”部分就是把一些不能用图片表达的,需要更多解释的内容和拍摄手法写清楚,比如摄像机的运动方式,角色的台词,面部表情,动作等。
“秒”就是秒,有些视频制作不需要特别精确,但对于动画创作来说,往往精确到秒,所以这里主要标注镜头时间。
最右边是音效和特效的描述。
接下来我会介绍一些与分镜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故事板(故事板)的绘制要求:
1.体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创作思维和创作风格。
2.分镜头的使用必须流畅自然。
3.图片的形象要简单易懂。
4.子镜头之间的连接必须清晰。(一般不表示子镜头的连接。只有当子镜头的序列号改变时,连接才会切换。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溶解在里面和外面。故事板应该有清晰的标记。)
5.对话、音效等标识需要清晰。对话和声音效果必须清楚地标识出来,并且应该在适当的故事板图片旁边标识出来。)
第二,关于镜头。
场景:是相机在离被摄对象不同距离或不同范围用变焦镜头拍摄的画面。为了满足人们在观察某一事物或现象时的心理和视觉需求,电影可以随时变换镜头的不同场景,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根据当时的心理需求,近距离看、向前看、浏览整个场景,或者盯着主体甚至事物的一部分看。这样,反映在屏幕上的图像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在镜头拍摄上,也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