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想写
也许你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我虽然是学语文的,但是文笔很差,甚至比一些理工科男生写的还差。我心里一直有这个想法。每当我脑子里有了一个想法,想写下来的时候,总想一夜之间完成,渐渐的就害怕了。感觉写出来的字很难读,所以不敢写。
但是,当我真的坐下来打开电脑文档的时候,我会有一种愉悦舒适的感觉,有一种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手指表现出来,出现在文档上的冲动。我沉浸在那种感觉中,发自内心地觉得,这样坐着写点什么,有点奢侈。
我不想写,也可能是太浮躁了。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也未能免俗。手机方便了我访问知乎,在微信官方账号刷微信文章,在哔哩哔哩看视频。渐渐的,碎片化和娱乐化取代了我的思维。我的思想变得肤浅了,我的文字变得枯燥了,脑子里没有精彩的内容了。我成了一个不会思考的垃圾大学生。我总是批评我的弟弟妹妹在Tik Tok上浪费时间,但我不是吗?
很久以前,我也是一个喜欢读书写字的人。上小学的时候,去姨妈家的时候,表姐们都在玩,在看电视,而我更喜欢翻衣柜找自己感兴趣的书。后来发现姨妈的书(不注重阅读的家庭)我都看完了,或者说不适合我看的书(表兄妹的书都看完了)。从那以后,我妈就把我们送到我姑姑家。出门的时候会带一本书,等到姨妈家细细品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知识充满好奇和渴望,我爱上了读书。我还能记得曹文轩的《稻草屋》和《青铜葵花》,沈的《鹿王哈克》,但我记不得《格列佛游记》有作家的名字。小时候数学成绩不好,不爱做作业。我总是在补习班把想看的书看完,然后发现时间不早了。我匆匆抄了练习本上的答案,连作业都写完了。那时候我经常被老师叫家长。好在我妈不会反对我订阅期刊,也不会反对找她要钱买书。
每学期学校都会分发每月订购的书刊。许多孩子喜欢订阅科学、探索和发现。那时候特别喜欢看儿童文学。新儿童文学一发下来,我就打开看里面的新故事。老师会等到放学后再发给我们。一般来说,放学后我可以呆在教室里一会儿,或者边走回家边看书。可能我的近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我一直对课外书持开放态度,但有一种书真的很难读。
只要是老师推荐的名著,封面上都印着教育部推荐的《语文新课标必读系列》的字样,简称“青春版”或“新课标版”。纸质的书店特别喜欢卖,销量挺高的。小时候去纸质的书店,发现这样的树比较多。只要是老师推荐的名著,封面都会有教育部推荐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系列》的字样。
这些书有什么价值?考试?打开这些新课标书籍,里面不仅有节略文本,还有编写这套书的人写的《阅读指南》、《点评》、《精读》、《新题目预测》。
对于当时不爱学习的我来说,这些书就像作业一样。看完他们还要做题,读书的兴趣一下子降到了最低点。等到缺书的时候再打开里面的名著内容。
考试的重点我都给你标出来了,评语也写好了。这些书看似很有营养,其实一点营养都没有。为考试而写的书深受家长喜爱,但作为读者的孩子能接受吗?孩子喜欢新奇,喜欢自己探索。对一本书的好奇和兴趣,可能是让孩子爱上文学的最好方法。把不适合青少年看的剪辑都删掉,保留对考试有用的,把没用的删掉,这样到了最后,我发现整本书就是一个考点,特别枯燥,不好看。
现在上大学,想起那些标着“新课标”的名著,连名字都记不住,更别说印象深刻的情节了。在书架上找,发现那些书大多是我没看完的“干货”。现在它们布满了灰尘,书页也变黄了,但这些书很干净,甚至没有合页。要知道,我当时喜欢的书,大部分都是我撕的。我把它们塞在书包里,每天背着去补习班,放在书桌上,没看完就把长一点的封面贴上。就这样,我对文学的兴趣让我当时的作文一直被老师表扬,想想都有点自豪。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对译林旗下的杂志《小小姐》特别感兴趣。封面很华丽,插图很漂亮,慢慢的就全是文字了。感觉自己剩下的5块钱一点都不浪费。当时我不仅对内容感兴趣,对封面和插图也很感兴趣。有时我会拿出白纸模仿画封面的卡通女孩。偶尔会写一些字,同样风格的字看多了会很有感触。
新期刊《小小姐》还没出版的时候,我就把我买的《小小姐》再读一遍。一个月一两本书,渐渐的书架上积了很多书。后来表姐也喜欢看书了,来我家总是翻我的书柜,我就把我的《小小姐》和《儿童文学》拿走一部分,留一部分给她自己看。
高中后,我忙于学业,不再写作。根据老师给的题目写一篇作文就可以了。有时候写点东西,总是在写,思绪慢慢偏离了轨道,但是为了不跑题,不得不强行拉回来,写一些自己已经失去理智的东西。那种感觉总是不开心。我慢慢对写作失去了兴趣。我觉得如果写作是为了写作,那么快乐就不能是为了快乐而快乐。
所以,如果我以后从事写作行业,应该会很不开心。你的老板催你写没有灵魂的话题,你的读者等你写他们想看的东西,我为了完成这些kpi越来越差,就像我曾经是大学微信官方账号一样。
也许,我更适合自由写作,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写作,那种自由而感性的业余写作。
余华先生曾说:“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他的心,只有他的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和高尚是多么的突出。”让他在内心真正认识自己,一旦认识了自己,就认识了世界。"
只有忠于自己的内心,才能写出好字!目前我的阅历还很浅,甚至不能称之为外行。姑且称之为我自己的随笔或人生感悟吧。
想想未来的场景:老师下班回家,收拾好自己和自己的屋子,在一个小角落打开知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加上答案,写下自己的感受;有些想说,但是没有对象,或者不适合别人的想法,记在手机笔记本或者电脑文档里,然后就可以安心的忘记了。
在休闲的周末,打开你想看的书,搜索你感兴趣的电影。如果你看完之后有感觉,你的血会到处喷发,把你的想法留在空白的屏幕上。
有时候,我也会回豆瓣找线下读书会、写作论坛,感受业余作家的文字,看站出来分享文字的作家,从他的文字里品味喜怒哀乐,从他的文字里感受他的人生经历,找到自己。
既然这是愿景,那么请允许我继续补上!)
写下来就是这么简单自由。偶尔会有一些自媒体或者其他平台的编辑要求授权。很好,很满足。有人想转发我的文章。还不错。
有一天,平台联系我签约,然后我才发现:哦!原来我写了十几万字,粉丝达到了65438+百万+。天啊,没想到一个文笔这么差的孩子写出来的字有这么多读者。赶紧,先截图发给家属群:“你看,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骗人的,还说要跟我签合同。你认为我应该相信吗?听说签约挺有钱的。”然后我会被我姐吐槽,我爸我妈会发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包。
然而,我们应该对签署合同三思而行。满足于七点到六点当老师。如果你签了合同,你必须写最后期限秃顶。赚的钱辛苦不快乐。为什么要做不开心的事?
马云说:我最大的错误就是成立了阿里巴巴。本来只是想做个小生意,没想到一下子就这么大了。很多人觉得马云在吹牛,但是你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很多人认为,你挣得越多,你就会越幸福。但是,赚的越多,要承担的就越多。签合同是好的,但是我自己的时间少了,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没有自由,我写作能有什么快乐?
很多时候,我不会回头看自己创造的文字。写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天才,写完发现自己是智障。但是,还是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此刻敲的每一个字都让人开心。
我现在这么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是为了出名成为畅销书作家,而是为了过上安稳安静的生活,有时候会有一些惊喜。赚钱花钱就够了,满足我一些奢侈的愿望就够了。如果不走极端,可以活得更久。再进一步,就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