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27岁的浙大博导刷屏了:
我立马发给了一个朋友看。因为就在前几天,她还纠结该不该读博,因为她怕女博士会嫁不出去、会被嘲笑。
你看,这个世界对女孩最大的歧视就是:
“不要总读书,女博士会被笑话的。”
看到这种说法,我就很想笑:人家女博士都没笑话你们没文化,你们还笑话人家太聪明
还有:
“你嫁不出去,一定是因为你太优秀了。”
我有一个女朋友,工资特别高,但迟迟没恋爱。
她妈妈着急的要命,前几天还跟她说:你千万不要告诉男孩子你的收入哦,否则人家肯定不要你。
what?
这种思想的背后,是仍将女孩视为附庸。附庸的学历、附庸的工资必须要低于男性。
可谁规定得这样?
千百年来,女生扯掉了裹脚布,终于能够快步走在路上,熠熠生风。
女生摆脱了“三妻四妾”的婚姻制度,终于能够追求平等的爱情,不再以夫为尊。
女生走出了家里一处四方的小院,终于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甚至亲手创造自己的命运。
可为何仍然有那么多人觉得:
“你未在合适的年龄早早结婚,所以你纵然学历再高也枉然,事业再蒸蒸日上都是失败的。”
“你未早早找到一个传说中的好丈夫,所以你显得好可怜。”
我觉得,这个社会最严厉和最不公的苛责就是,“有什么用?”
一旦套用这个句式,调侃都像残酷的指责。
“学历再高有什么用?”
“读书再多有什么用?”
“赚得再多有什么用?”
“长得漂亮又什么用?”
……
因为这样的催促,因为“剩女”的标签,多少年轻女孩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却被逼的只能整天哀叹—— 我为什么还嫁不出去?
听到这些我就很难过,因为我们,本来可以活得更潇洒、更遵从本心。
之前看《一站到底》的时候认识了刘芃子,一直想写写她,今天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话题。
她是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博士,主攻方向是电子显微镜学。在别人都说女孩子学物理肯定读不下来时,她一路读到了博士。
本人长得非常漂亮,英气十足。
答题时又很有范儿,整个人透着一股优雅的力量。
看了刘芃子的微博,我特别感动的是,她不仅是物理学博士,还有那么深厚的哲学、历史与文学素养。行万里路也许很容易,可她偏偏还读得万卷书。
因为粉丝问她自己特别迷茫怎么办,她在微博上打出了下面这一大段话。
我惊叹万分,可她却在最后轻描淡写地说: 我知道自己的局限所在,所以我继续去读书啦。
真是让我汗颜呐。
因为看她po出的读书记录,涉猎之广,完全秒杀我们这些普通人:
她有美貌,却不骄矜;她有知识,却不狂妄。
我喜欢的,是她字里字外、眉目之间的谦卑。
这种谦卑一定来源于她长时间的学识沉淀。
你还嘲笑人家是女博士?拜托,你可能连人家名字都读不对。
我有个邻居,最爱说的话就是——学历高、收入高又怎么样,还不是嫁不出去……
可刘芃子的丈夫是个摇滚男歌手,两个人甜蜜得要命。
就算学历高、收入高的女孩暂时没嫁出去,又如何?
每每翻看刘芃子的微博,看到她po出自己在实验室里的美好照片,我都觉得她一定不在乎。
不在乎这世间有那么多人说:
“学历再高有什么用?”
“读书再多有什么用?”
“赚得再多有什么用?”
“长得漂亮又什么用?”
……
因为她就是她,长得好看,活得潇洒又深刻。
真好,这样真好。
我写过很多女孩的故事,都是90后:
学历高的一路读到了博士;创业的,已经拿到了千万融资。
我们需要的,是像男孩一样被看待。
因为我们完全有能量,也有能力,去争取和实现更多。
就算不被鼓励,至少不该被轻视、被嘲讽、甚至被打压。
答应我,按照你最喜欢的那种姿势活着。
也答应我,别让我们的生活里只剩下——“什么时候才能嫁出去”这一个话题。
毕竟七夕又快来了,我又听到了无数女孩哀叹没有爱情的悲鸣。
看着这些又美又厉害又年轻的姑娘,我总觉得我们也可以像她们一样,活出一个丰盛美好、又最坚守自我的世界。
就算暂时没有爱情,我们还有无数的书可以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们有无数的地方可以去,北至冰岛南抵极地。
无论他人怎么评说,我们就是要高学历、要多读书、要赚大钱、要买买买!要把短短人生活得风生水起。
人生的幸福、生活的丰富原不仅仅在于有没有一个“合适”的人,而在于不管有没有那个人,我们都足够温柔,也足够坚强。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作家张超的一段话送给你:
“几个姑娘在星期六的中午,阳光明媚,美好的食物和天气,围在一起讨论历史和政治,我想不出有什么比这更享受了。
社会给我们打了无数标签,默认我们在一起就只能抱怨“好男人不常有”,但我的朋友们不管这些,只是招摇地在一起享受夏日阳光,说着想要去的地方和要完成的梦想。
咖啡可口,蛋糕香甜,连小院里的石榴树都怒放着,庆祝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好日子。”
来,让我们一起享受,享受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