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幽默笑话 - 闪婚闪离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是洒脱还是草率?

闪婚闪离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是洒脱还是草率?

婚姻是座围城,外头的人想进去,里头的人想出来。

于是外头的人,进去了,又出来了。

过去我就曾想过,婚姻究竟算什么,一纸婚约的价值在哪里。

显然不是爱情,爱情何曾需要一纸婚约做保障。

归属感吗?家庭生活本就能提供一种归属感,那同居就行了啊,为何非得结婚呢?

那就不是爱情吗?也不见得,我曾极端地想。

或许就是因为这世间爱情来得太稀缺,感情缺乏必要的手段去维系,而社会又需要一种稳定的家庭关系,于是才诞生了婚姻这回事,才会用法律去支撑婚姻关系。

但眼见了多少老夫老妻相濡以沫一辈子,我又难以否认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爱情。

现在我倒有些了然,或许婚姻,真的就是用以限制年轻时候躁动的心的一种硬手段而已。年轻,朝三暮四,不愿受羁绊,容易出事。年纪大了,心也疲了,身子也老了,或许就想要个归宿。

两个人的结合,就是一段互相嫌弃并忍受的过程,忍不了了要完蛋,国家不希望你们之间就这样完蛋,于是有了婚姻这回事。再配以离婚财产分配以及是婚前双方对于家庭的注资,好了,如果当初是认真结的婚,恐怕就不敢随意离婚了。

父母辛苦大半辈子送你一套房,你一不小心被分去一半,于心不忍。

但又如何算是认真?

钱钟书说过,要想结婚,俩人先去旅行。

没错,一次旅行,很见人品与性情。选择什么车,沿途吃什么住哪里,从旅行中的细枝末节,足以窥探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杨绛引用过一句话来描述她和钟书的婚姻:

在遇到他之前,我没想过结婚,在遇到他之后,我结婚没想过和别人。

如果爱情是婚姻的基石,但爱情太稀缺,甚至有些虚无缥缈。

那么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或许就是一种典范。无比投契的性情、思想与认知。在精神世界上的***通能够消弭日常琐碎引来的矛盾。

钱钟书不是一个适合生活的伴侣,两耳不闻窗外事,鸡毛蒜皮几乎不管,通通都由杨绛一手包办。但杨绛心甘情愿,甚至乐在其中。

如果婚姻是一种互相忍受,那是不是爱情就是一种把忍受当成享受?

王小波说:你知道我在世界上最珍视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的性格,也就是我的思想的自由。在这个问题上我都放下了刀枪——也就是说,听任你的改造和影响。

爱情,或者说婚姻,必然是两个人互相影响彼此的一段过程。

所以说到底,为什么现在这么多闪婚闪离,首先,我可以言之凿凿地说,任何闪婚闪离的人之间,都不存在爱情。

连为对方所影响改造都做不到,侈谈爱情。

当然,如果有,那就有吧......

再者,任何闪婚闪离的人之间,在结合之前都没有对对方有过足够的考量,适合生活与否,性情契合与否,等等,都没有足够的考量。

我蓦地想到一点,在如今相亲成风的当下,有多少闪婚闪离,父母难辞其咎?为了结合而结合,难道全然是自己意愿使然吗?不尽然吧,其中有多少是婚育压力促就的呢?

同时,闪婚闪离的人,确实是更洒脱的人,先不论究竟家境如何,能够轻巧地去结婚与离婚。至少在心性上,他们足够洒脱,不为金钱所羁绊,将婚姻视作一次过家家,全然忽视婚姻的约束力。

何况婚姻的法律约束力,你要说有,那确实有,要说没有吧,离婚本就是结婚的抗性手段,婚姻从来不强迫一段感情继续下去,它只是在维系一种合法的同居关系,避免出现混乱的家庭状况而已。

闪婚闪离的人,对于彼此我甚至缺乏最基础的感情,他们不愿意去容忍对方的小毛小病,也不愿意克制自己身上的缺点。能把忍受视作享受,是爱情。而如果对于忍受完全不接受,那这样的同居关系就是胡闹。用不够恰当的话来说,即能够同甘不能***苦,这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关系,与酒肉朋友无异。

几句题外话:

多少几十年的父子反目母女成仇照样屡见不鲜,感情的牢靠性越来越在经受考验,而以感情为基础之一的婚姻,自然更是风雨飘摇。

一辈子遇到一个无比投契的人,实属罕见。不论从哪个角度考量,我们的选择,都只是从一堆烂苹果中挑一个还行的。但这只是开端,如果挑对了,那两个烂苹果最终也会生根发芽开花。

在我眼见的多段婚姻中,我越来越觉得婚姻像是一段从一丢丢甜走向苦,越来越苦,最后熬出头的过程。我虽说在许多老夫妻身上眼见了爱情,但我没说的是,更多的,在老夫妻身上我眼见的是一种生活惯性。什么是生活惯性,就跟我爸的洗脚布一样,有些破烂了,我们都叫他换,我妈也给他买了新的。但他仍然用那块破布

——这显然不是什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