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讲个笑话,说某日丈夫出门,妻子嘱咐其回家时绕道逛一下菜市场,买点冬瓜之类的回来。
此时丈夫心有不甘,又有不解,于是追问:“买多大的冬瓜呀?”,妻子答曰:“小点的。”
结果待丈夫回家时,手提溜着一整个冬瓜,并美其名曰:“此瓜是瓜堆里最小的。”
妻子被这样“小点的”冬瓜震惊,自此以后再也不让丈夫买菜(妻之本意,是买部分冬瓜,而非整个)。
笑话是这么个笑话,牵扯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一些字词来表明事物大小之相对不同。
即“少,中,大,太”也。此四字一级大过一级,一级更比一级大,此是常理,勿需赘言。
然而关于这四者,却有很多有趣的历史事宜,可供说辞。
就比如浊某最近了解到的“尉”之一字,其自古便被用作武官之名。在古时,尉官有“少尉”、“中尉”、“大尉”、“太尉”之四种官称。
如您所料,四者里“太尉”之官最大,为秦汉时,中央最高军事长官也,位列“三公”之一。
另有“太师”一官,人们口中常言,听上去便倍感霸气,不怒自威。事实也确实如此,皇帝多将其追加给大官,以示尊荣。
还有人们熟悉的“太守”,虽不如“太师”那般霸气,然而好歹也是一郡里最高行政长官。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古时,“太”字表达的是最高级别,高之又高之意。比如我们的“太上皇”,一听就很威风,能让皇帝都头大。
提起“太上”,浊某又自然想起了平日里常念叨的,《礼记》中一席话语。
什么话语呢?大家其实都很熟悉,是“来而不往非礼也”之句,在这句之前,还有一句大家不怎么熟悉的话,全文是
《礼记》中言,最可贵的是德行(太上贵德),其次是施恩与报答,礼尚往来。
你看,古人将“德”置于“礼尚往来”之前,形容为“太上”,何其的智慧与洒脱!
人若是囹圄于礼尚往来,世俗的交际应酬之中,难免会随波逐流,放松自己对原则的坚守。
故而《礼记》中才会教导我们, “太上贵德” 。人在礼尚往来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品德与操行,即不故作清高(可以本来清高),亦不流俗谄媚(不要放纵媚俗),如此才是全身进退之道。
如斯道理,名之为“太”,不亦宜乎?
学人化浊
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