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幽默笑话 -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高呼后,最终是什么结局?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高呼后,最终是什么结局?

两个人因押送徭役而相识,并最终结成同志,共同商议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的正确道路。

在确立了大计方针之后,二人又详细地研究了极具可行性的细则,以乱离怪神威众,以挑起事端来杀秦尉,以大丈夫当做大事来鼓动徭役,以扶苏和项燕为名攻城略地

二人的计划可谓天衣无缝,执行的过程也相当完美,二人的队伍到达陈县之时,已经有了几万步兵几千骑兵六七百辆兵车,于是陈胜在陈县称王,国号张楚。

至此,课文也便结束了。

这便是当年的语文课本告诉我们的全部信息,也很少有语文老师对陈胜吴广的最终结局进行补充,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学生都只知道陈胜称王了,但并不清楚陈胜称王后的故事,更不知道陈胜、吴广最后遭遇了什么样的悲惨结局。

实际上,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只是节选,节选自司马迁撰写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陈涉世家》,在这篇节选内容的后边,还有很多的篇幅来描述陈胜的所作所为。

陈胜称王后,并不清楚该如何做一个王,刻薄寡恩,以杀戮来威众,最后闹得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之后,军事上又不低秦军,最后被自己的车夫杀害。跟陈胜一起谋划「举大计」的吴广,则早在陈胜之前,便被部下杀害。

司马迁清晰记录了陈胜是如何惯用杀戮的。

陈胜早年间曾给地主家扛活,干活累了歇歇的空当,跟一同干活的工友说,「苟富贵,毋相忘」。若干年后,陈胜发达了,成了王了,当年的工友也找上门来了。

起初,陈胜好吃好喝地招待工友,工友也乐得合不拢嘴,于是,越来越多的工友聚拢到陈胜身边,工友们相会,便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情,所以陈胜的陈年旧事就都被毫无保留地抖搂出来了。

这时候,陈胜的一些臣子就提出,不能再叫他们这样肆无忌惮地说下去了,说这么多,使陈胜的底细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陈胜的威严就没有了。

陈胜一琢磨,对劲啊,做王嘛,就是要有神秘感,这些昔日的工友们破坏了王的神秘感。

为了保持神秘感,陈胜惩戒了带头讲陈胜陈年旧事的工友,惩戒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砍头,咔嚓一声,人头落地,脖子上一个碗大的窟窿。

其他工友见情形不妙,也都逃之夭夭,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跟陈胜亲近了,陈胜成了孤家寡人。

其实,这只是陈胜不懂怎么当王的冰山一角而已。

司马迁善于使用「互见法」,项羽的「互见」在刘邦、陈平、韩信等人传记中,陈胜的「互见」则在张耳陈馀的传记中,阅读张耳陈馀的传记,能看到陈胜格局上的低下。

陈胜早年间曾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虽有鸿鹄之志,但却不清楚鸿鹄该在哪一片天空上飞,张耳、陈馀给出了正确的选项,但陈胜却在慎重思考后否掉了,陈胜最后的败亡,也在此注定了。

相比之下,成为西汉开国皇帝的刘邦可是聪明多了,几乎每一次,都能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刘邦成为秦末奋起的诸侯中唯一一个笑到最后的人,所以后世的成功者很少有研究陈胜的,但大多都在研究刘邦,研究刘邦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说到底,鸿鹄能飞多高多远,看的不是鸿鹄有多远大的志向,而是看鸿鹄有多大的本事,陈胜是一只本事不够的鸿鹄,因此称王六个月,便败亡了,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