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幽默笑话 - 饭局是个什么局

饭局是个什么局

农历年岁末,是整理过去,迎接新年的时间,也是饭局扎堆的时间。这时候对中国人而言,最少不了的就是和熟人、陌生人、同事、客户等各种对象的不同饭局。饭局对国人而言,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表面上看是饭局,背后走动的是人情。 文 王俊逸 图 顾汀汀 吃的是饭,要的是局 我们中国人,向来重视吃喝之事。 喜乐事,要吃。悲伤事,也要吃。结婚有喜酒,生孩子有满月酒,整十有祝寿酒,节日也有各种请客吃饭。总之,找尽各种成立或不成立的理由,都要摆一桌饭局。从呱呱坠地,到作别人世,我们的一生,每个重要或不重要的时段,都与“吃喝”二字脱不了关系。 口腹之事,一旦添上一个“局”字,意味就变得深长。它与感情相关,与圈子相关,与人情世故相关,还与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国人心理相关。 据说,将吃饭与“局”字相连,是宋代文人的发明。“饭局”一词渊源流长,已在国人口中说了1000多年。但将吃饭这样简单的事变成一个局,在宋代以前就早早存在。 风雅的饭局有曲水流觞的兰亭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为“修禊事”齐聚一堂。在这场饭局上,中年的王羲之写了一帖集自身书法之大成的《兰亭集序》,流传千古。 危险的饭局更多。远的有历史知名的“王的盛宴”——鸿门宴,稍近的有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宴请开国重臣时使的“杯酒释兵权”。 还有其它怀揣各种心绪的饭局。比如顾闳中的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中描绘的一场夜宴。南唐时的中书侍郎韩熙载为避免南后主李煜的猜疑,故作纵情声色之态,夜夜笙歌,设宴款待宾客。 当然,如今的饭局自然没有这般那般的复杂,也少了这些那些的纷争。但饭局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却联系得更加紧密。 网络上传流着一句话:“一周一饭局是正常人,一天一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饭局是交际花,一天N饭局是端盘子的。”这说明,一个正常的现代人,不可能没有饭局,饭局也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社交中。 请客、吃饭,是交际的基本构成。从事公关、销售、市场这些职位的人,是日常中饭局最多的主儿,也是吃得最累的人。因为饭局的对象,大都是客户,也是需要维护良好关系的人。对那些在饭局中谈业务的人而言,除了联络感情,饭局还承担着“生意”的功能。 当然,也有相对轻松的饭局。我曾听一个从北京漂移到上海工作的图书编辑抱怨“上海同行业的聚会没有北京多,感觉漂泊感很重”。在她怀念的那些饭局中,“吐槽”是饭局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哪本书做得很曲折,哪个作者很难搞,上司如何,译者又如何……这些苦闷只有行内人懂,也只能说给业内人听。出了这个门,就得闭嘴。但在饭局上,能一吐怨气,吃完后自然心情舒爽,一身轻松。 功夫在吃外 虽说饭局有个饭字,但一旦扯上局,那“吃”就已经排在不知道倒数第几的位置了。 有时候,吃的不是饭,是圈子。从饭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社交情况,以及所处的圈子。 饭局多,说明交际广。老舍在《骆驼祥子》写骆驼祥子拉车时遇上饭局多的客户就能多赚些钱:“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这当然还说明了别的事情,饭局也促进了社会经济,不仅为各类餐厅饭馆贡献了收入,连周边产业也一并发展了。 看一个人的社交,除了看饭局的数量,还有参与饭局的人,即饭搭子。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是不是饭局?当然是局。孙悟空就因不被邀请,进而看清了众仙不接纳自己的本质,看清自己纵然顶着弼马瘟的头街,也终究不是圈内人。因此才勃然大怒,上演了一出大闹天宫。 所以重要的不是蟠桃,不是吃,而在人。在于你有没有被邀请,有没有在圈子里。吴承恩体察世事人情,这一笔,也道出一种“出局”之人的心酸。 吃的不是饭,而是讲究。饭局上的讲究很多,主要宴请的是谁,约几个陪客,点几个菜,点多少钱的菜,约在周几,约在什么地方,都和这个“局”设得成不成功,“饭”得开不开心有关系。再讲究一些的饭局,怎么排位,几时落座,几时动筷,几时敬酒,怎么个说辞,几时散伙……都有规矩。一个不注意,就会落得大家都不开心,整个饭局不欢而散。 最好的饭局自然是宾主尽欢。以联络感情、混圈子为主的,大家聊得开心,聊得投机。以托人办事,有求于人为主的,当然是主宾吃得开心,而请客人也心知“事成了”。 关于饭局的笑话也有不少。比如有人自嘲,“提前一天预约的是真请你,提前半天你是作陪,上菜了才请你是凑数的。”这道出了饭局中人的几种身份。大多数混迹饭局多年,社交经验丰富的人看到都不由会心一笑,足见请客吃饭这件事在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人间处处皆有局 与社交相关的饭局,并非中国特产。在国际范十足的夜上海,也有西洋化的“饭局”,那就是宴会,再普通一点的就叫做“派对”,洋气的直接叫它的原名“party”。 某某时尚晚宴,打着吃饭的名号,其实又有多少人是来吃这一顿饭的。还有某些打着慈善名号的宴会,又有多少人是冲着募捐而去。大都是穿着礼服、西装,彬彬有礼地聊着文学、艺术、时尚、电影……实际上是建立关系,联络感情。这些洋派的聚会、吃饭,无非是中国式饭局的变种。但所谓宴会、派对、酒会、冷餐会……倒真不如饭局这般富有人情味,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既能适应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豪爽气氛,也能适应一边吃饭、一边喝茶、一边听曲的雅致。既能在文人间攒成一局,也能在明星间攒成一局;既有同行业内的局,也有不同行业间相互交流的。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件大事,各国都有关于吃的种种习俗和规矩,却只有中国人将饭与局相连,发展出精深微妙的酒桌文化。 吃饭就是个掩饰 顾文豪 书评人、《文汇·读家视点》栏目总监 生活周刊: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吃饭”能称为局? 顾文豪:我觉得能称为饭局,是吃这个饭有目的,不管是个人的目的,还是集体的目的。大家有所求,不管你是请客的人,还是被邀请的人。朋友之间一起吃饭的话,不会期待吃饭后达后什么事情。饭局,吃饭本身并没有吃饭之前和吃饭之后重要。饭局,其中一方肯定是被动性的,以对方开不开心为判断,不会以自己为标准。普通的话,双方之间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当然,吃饭的礼貌是另外一件事情。饭局的话,人数会多一些,有主角、配角、陪客。有些人负责照顾别人,有些人负责调节气氛。 生活周刊:那圈子的饭局呢?这种饭局并不以达成事情为目的。 顾文豪:圈子里的饭局,主要还是沟通感情。互相比较熟悉的人,聚在一起,就像动物需要聚在一起一样。坐在一起聊一聊,谈一谈。 生活周刊:年末饭局特别多,有些人已经吃到无力吐槽了,但还是不得不参加各种饭局。你怎么看“不得不参加”这种情况? 顾文豪:这种就是“发嗲”。我这个不想去,那个不想去,但还是每个都要去。被饭局控制的话,证明你被需求。饭局的数量多,证明你被需求得多。好比别人都想跟你谈恋爱一样的。被需求得太多了,就很讨厌。一次都没有,也是很寂寞的。饭局多,证明你的社交圈子中,可能是一个中心。吃饭无肉不欢,饭局无你不欢。 生活周刊:什么是比较好的比较开心的饭局? 顾文豪:吃得开心,就是要聊得开心。吃得很爽,聊得不爽,那也不爽。人逢知己千杯少,中国人的饭局就是话局。饭局上如果有讨厌的人在的话,那就看喜欢的人的吸引力足不足以让你去参加饭局,还有看讨厌的人和喜欢的人参加的比例。 生活周刊:在你看来,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视饭局?顾文豪:。一本正经谈事情,谈得不好谈得好,都没有掩饰,就会有些尴尬。中国人喜欢掩饰,喜欢来虚的。谈得开心,那吃得也开心;谈得不开心,也有吃饭做借口。这跟个性委不委婉没关系,跟虚伪有关系。 既是社交场,也是吐槽坑 许萍 公关公司执行总监 生活周刊:在你看来,? 许萍:饭局,能联络感情,能获得情报,能搞定事情或者被搞定。饭局的重点在局,而非饭,在哪吃,花多少钱吃,比吃的到底是什么有讲究。既然是个局,就需要撺。美食、社交、生活方式三者需要兼顾。 生活周刊:既然要撺,怎么约局有讲究吗? 许萍:约局时间有讲究,周一忙,周五私人安排多,周六日家庭时间不宜打扰,所以业务局,最好搁中午或周二至周四。约局成员有讲究,一对一太干巴,一对多没诚意,一对二三,也得看对方二三人是否年龄、八字、气场、爱好、职位相符?张罗饭局的人,不可草率,时间、地点、人员、甚至预约人的名字,都得上心安排。 生活周刊:什么样的局是好局?什么样的局是坏局? 许萍:没有最好,找对地方,环境味道人都对了就挺好。最不好应该是参加别人组织的饭局,人多,气场不一定都合,自己还迟到或者说错话,超囧。最好的搭子需要人随和,爱分享,聊得到一起,是吃货。约局的得盘清楚来的人,是不是一伙的。 生活周刊:更喜欢熟人多的饭局还是陌生人多的?有讨厌的人出席的饭局会参加吗? 许萍:我喜欢熟人在一起聊天吃饭的饭局,但需要可以和陌生人结交的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