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王国居民中90%以上是荷兰族,他们在婚恋生活中保持了许多传统而奇特的习俗。
玫瑰花示求婚。求婚是一件相当罗曼蒂克的事情,荷兰人在这方面很富有诗意,当女儿到了婚嫁年龄时,家长便在女儿卧室的窗台上,放置一盆色彩鲜艳的玫瑰花,示意青年男子可以前来求婚。
订情信物———木鞋。依照荷兰人的传统,青年男女订婚时,新郎要送新娘一双木鞋,这一传统流行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木鞋用整块木头雕成,厚底硬边,削成尖尖的头,涂上艳丽的色彩,朴拙可爱又防潮。
世代相传的婚床。在马根岛上每户居民家都有一张嵌在墙里的小床,小床四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上面挂着蚊帐,这张小床就是世代相传的婚床。婚床只限新郎在新婚之夜享用,从第二夜起新郎、新娘须搬到普通的床上去就寝。
周五开窗相情郎。荷兰泥沼地区的斯塔茶斯特村,被称为“神秘的女人村”。因为该村的妇女虽然强悍却怕羞,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择偶方式:每逢周五夜晚,达到结婚年龄的姑娘就把自己的后窗打开,吸引青年小伙子来幽会。当姑娘看到自己中意的小伙子时就让他从后窗爬进来谈情说爱。
雪茄探婚:当荷兰的男青年有意向一位姑娘求爱时,总是先要敲开姑娘的家门,等姑娘的父母出来时,便请姑娘的父母为他点燃一根雪茄,姑娘的父母便对青年提出各种问题,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当他再次要求点燃雪茄时,即可给他一个十分明确的答复。
荷兰礼仪面面观
服饰礼仪
大部分荷兰人的穿着打扮和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大同小异。在正式社交场合,如参加集会,宴会,男子穿着都较庄重。女士衣着典雅秀丽。最富特色的是荷兰马根岛上居民的服饰。该岛女孩的衬衣都是红绿间隔的条子。
仪态礼仪 荷兰人在交谈时,不喜欢交叉式谈话,女子入座时,双腿要并拢;男子就坐时也不宜抖腿。他们不在众人面前用牙签剔牙。
相见礼仪
在官方场合,荷兰人与客人会面时,通常行握手礼。而在日常生活中,朋友相见时,大多施拥抱礼。与亲密的好友相见时,也有施吻礼的,他们不喜欢交叉着握手,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行为。
餐饮礼仪
荷兰人早午餐多吃冷餐。早餐只吃面包涂奶油或奶酪,喝些牛奶或咖啡。荷兰人不太喜欢喝茶,平常以喝牛奶解渴。荷兰人的正餐是晚餐。晚餐前都习惯先喝些饮料,然后很正规地在餐桌上铺上台布等。通常是两道菜,一道汤。第一道是汤,常用粟米粉调制而成,美味可口。荷兰人在饮食上习惯吃西餐,但对中餐也颇感兴趣,当地中国菜馆之多居欧洲前列。
喜丧礼仪
按照传统,荷兰的青年男女在订婚时,新郎要给新娘送一双漂亮的木鞋,作为定婚之物。居住于城市,集镇的荷兰青年的婚姻同西欧各国大体相同。按照天主教的教规,丧礼是由死者家属或亲友组成送葬队伍,步行送灵车到教堂,先作祷告,让死者灵魂进入天堂,再送到墓地安葬。
商务礼仪
到荷兰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月份是每年的3-5月,9-11月。荷兰人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所以在商务活动中,对约会都很讲信义。荷兰人很喜欢听恭维话,所以在商务活动中,对他们的室内摆设等夸奖几句,他们尽情会格外高兴。
旅游礼仪
在荷兰旅游,最好学习一些荷兰语的日常会话,这对于行路坐车都有很大帮助;如果你的英语很熟练,也可以使用,因为荷兰人大都懂一些英语。荷兰流行女士优先的礼仪,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男士都要处处为女士提供方便。
主要禁忌 荷兰人忌讳13和星期五。在相互交往中,他们不愿谈论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物价等问题。还特别忌讳别人对她们拍照。
风土人情:荷兰人以做“守财奴”为荣
对于这些荷兰人来说,小气应该是节俭的同义词,是人生的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物质欲泛滥的时代。
在国内时就听说,荷兰人很小气,常常有人编些笑话来嘲笑他们。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学生问老师,“斤斤计较”作何解释?老师答:两个荷兰人为一枚五分硬币打得不可开交。另一则笑话说,一乘客在飞机飞过荷兰上空时问空姐:“地面上那些白色飘带是什么?”空姐答道:“那是荷兰人在晒用过的卫生纸,以便晒干了再用。”
荷兰人是如何看待这些笑话的呢?几年前,笔者刚到布鲁塞尔工作时,就从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些荷兰人不以“小气”为羞,反以“小气”为荣。他们称自己是“守财奴”,组织了“守财奴俱乐部”,宣传“活到老,节俭到老”的人生哲学,并出版了自己的报纸,介绍居家生活节俭之良策。对于这些荷兰人来说,小气应该是节俭的同义词,是人生的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物质欲泛滥的时代。
负责这个俱乐部的汉奈登先生对世人对荷兰人的嘲笑一笑置之。他说,荷兰人当然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把喝过的茶袋晒干后再去冲茶。可节俭为荣、浪费为耻依然是大家崇尚的生活准则。比如,冬天不在家中居住,而又开着暖气,那简直就是一种“罪过”。
汉奈登是位心理学家,收入属“中产”之列。节俭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6年前他走入“守财奴”的行列,从此便再也不走进饭馆的大门。他卖掉了汽车、电视,购买衣物等必需品,也只去二手货商店。有时甚至连二手店也不去,从箱底里翻出件破旧衣服穿上了事。“节俭并不意味着非要节衣缩食才行,有时只需布衣蔬食便可达到目的。”汉奈登如此解释。唯有一件事,汉奈登感觉不大方便,那就是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与邻居签订协议,在电视台播出他想看的节目时便去邻居家观看。
汉奈登说,他做“守财奴”,绝不是想象嬉皮士那样,玩哗众取宠的把戏,而是想通过多种方式的节俭来取得经验,进而再把这些经验传授给世人。几年来,他与别的“守财奴”合作出版了三本书,介绍节俭之道。他们主办的《守财奴报》的订阅者从刚开始的数百人已发展到现在的五千多人。最近,他们还把这张报纸送上了互联网。有些法国人、瑞典人听说后,正打算效仿此法,创办本国的《守财奴报》。
后来,由于常去荷兰,对荷兰人的这种节俭,我也有了不少亲身体验。不止一位荷兰朋友告诉过我,他们买车首先是看哪个型号的车最省油且最实用。盖房子、买房子也是要先讲实用。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发现客厅的卫生间小得难以转身,且没有热水。后来我才知道,大多居民的家里都是这样,甚至有的高速公路旁的洗手间里也没有热水,这在西欧国家还是不多见的。
一位与荷兰人结婚多年的华裔妇女还给我讲述了她的经历。刚结婚时,因为修洗澡间,她洗头只能用脸盆端水来冲,水用多了,丈夫就有些看不惯,提醒她要注意,说这样既不节约,也会污染环境。她还发现,丈夫洗碗特别省水,往往是把做饭剩下的水用来洗碗,这让她难以接受。结婚头三年,他们两人各做各的饭,后来才慢慢习惯。按理说,她丈夫是公务员,收入不算少,但为了节约可谓绞尽脑汁。比如,有一次,他们去看一位亲戚,离开时已经很晚,那位亲戚不放心,就说你到家打个电话来。谁曾想,她丈夫立即告诉那位亲戚:“我拨电话过来,响三声不要接,就说明是安全到家。”
笔者曾向一位资深驻欧记者打问,汉奈登这样的荷兰人为何崇尚节俭?他说,这与荷兰民族传统中养成的勤奋工作、努力节俭和公平互助的精神相关。汉奈登也曾对来访的瑞典记者解释过“守财奴们”的理想。他说:“我常常向别人要一些旧衣物,这些衣物其实还可以使用相当长时间,有的甚至还很新。如果我们大家都能把自己不愿再用的东西拿出来送给那些需要者,这个社会就会更公平。”我想,读过这段话的人也许不再会把荷兰人看作是“小气鬼”、“吝啬鬼”了,其实,那或许正是一种现代人应当追求的生活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