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男人羡慕“吸金大王”比尔盖茨,就有多少女人嫉妒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她端庄美丽,到如今容颜老去,优雅如昔;她有权有势,买得起世界上最昂贵的珠宝服饰;物价上涨影响不到她进餐的心情,因为她从不用到菜市场上为一块猪肉讨价还价。
在这一切之外,她还拥有一个英俊、忠诚的丈夫。最令广大妇女同志(婚姻不幸的尤甚)吐血抓狂的是——她和这个丈夫居然都安安稳稳地活过了80岁,并且在未曾遭遇第三者插足、离异再婚等情况的前提下,迎来了璀璨夺目的“钻石婚”!
苍天不公啊!都是爹妈生的,这人和人咋就这么不一样呢?!我只能无比同情地告诉你:人各有命,想当英国女王,下辈子吧!
不过,和女王一样拥有幸福的“钻石婚”,倒不是没有指望。
在咱洛阳,就有许多平稳度过了“钻石婚”的夫妻。他们用满头华发及交握的双手证明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并非遥不可及的童话。透视他们的婚姻,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感悟,学习如何把自己的婚姻经营得更长久。 出镜人物:丈夫刘汉秋 82岁 妻子成云仙 81岁
他和她已经携手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他们的婚姻,从开始到现在,完完整整的61年,比“钻石婚”还要珍贵和坚固。
他们的故事,就和千千万万对中国夫妻的故事一样,简单,平淡,却经得起岁月的发酵,经得起回忆的检视。 他们的老家都在湖南。妹住韶山,郎在湘潭,中间隔了30公里。
她的父亲是个郎中,他的父亲是开染坊的,两家常有生意上的来往。那天,她父亲到他家办事,无意中看到了他的生辰八字,心念一动,抄回家与女儿的生辰八字一对,竟然相合。两家的大人很是欢喜,略一商量,这门亲事便定了下来。
他家按照当地的习俗,差媒人去她家送定亲礼:脂粉、蜡烛、点心……还有一双礼服呢红布鞋。喜庆的鞭炮声中,个子娇小的她,被抱上台阶试鞋,不大不小,正合适。家人笑了,她也笑,边笑边去拾地上的炮花儿玩耍。旁边有人笑话她:你婆家来人了,你还不赶快躲起来?她抬头一愣,这才隐约知道自己已是“有婆家”的人了。
那一年,她8岁,他9岁,素未谋面,便结下了“娃娃亲”。 他们第一次见面,已是1945年。
那年,日本人宣布投降,可在撤退时,又心有不甘地掳了一些老百姓,她的父亲和哥哥不幸落入虎口。她父亲不久就逃回家中,但惊惧之下,感染了伤寒病,一病不起,当年秋天就病故了。
听了这个消息,他父亲感伤不已,带着他这个准女婿赶至她家吊唁。那时,他已是年近二十岁的俊朗青年,早从旁人的言语中获悉自己有个未婚妻。因此,当主持丧礼的人叫到她的名字时,他忍不住抬头打量了一番,见是长得很秀气的一个姑娘,心下说不出的感觉。
因为羞涩,两人仍旧没搭话。
她父亲去世满一年之后,准确地说,是1946年农历九月廿六日,他俩成亲了。也是好事多磨,成亲的时候还闹了个笑话。
成亲前一晚,他带着迎亲队伍到她家迎亲。次日一早,迎亲队伍来到公路边,打发走了轿子,准备搭乘长途汽车回湘潭,哪知一直等到后晌也没见汽车的影子,不得已,只好又另雇轿子往湘潭赶。待到了他家,天已擦黑,客人早吃罢喜宴散场了。
第二天,当地的小报就报道了这个“笑话”,题目为《一场空欢喜 不见玉人来》。 她自小娇生惯养,不问柴米油盐。结婚后,婆婆安排她和妯娌们轮流为一大家子做饭,她老是被菜刀切伤手指,怕丈夫担心,便咬着牙不吭声。他知道后,少不得心疼,把她揽在怀里柔言安慰。
虽说家务活做得不顺手,她对他的父母却十分恭敬,和妯娌们的关系也很融洽。他因此可以安心忙自己的事。
1952年,他父亲去世,他被国家重工业部招到长春学习,她带着孩子和婆婆一起生活。随后,亲戚帮她在西安觅了一份工作,她只身一人远赴西安。那时候没有手机,更没有电子信箱,他和她全靠书信来往,感情却维系得很好。他没想过她会否爱上别的男子,她也没问过他会否喜欢上别的女子。他们每月轮流往湘潭寄钱,养活一大家子人,包括他那未成家的弟弟和妹妹。她感激婆婆帮她带孩子,把他的家人当作自己的家人,觉得这是分内的事。
他们天各一方,一别就是数年。1956年,他从哈尔滨的一家工厂到洛阳“支援内地建设”,成了原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的职工。两年后,婆婆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洛阳,她也被调到洛阳,一家人终于团聚。
他们只有一间平房,老人和孩子要住。平时,他住宿舍;她被安排到老城商店工作,晚上就住在老城。每周六晚上,无论刮风下雨,他总要坐车去老城接她。后来,她又怀孕了,被调回了涧西。她母亲也来到了洛阳。
她心大,在家是个“甩手掌柜”,啥事也不操心,用她婆婆的话说:就算明天没米下锅了,今天晚上她照样睡得安稳。正因此,她很少生闲气,更很少让别人生闲气。他则很细心,不但抢着干家务,每次出差回来,必要买两份点心,一份给母亲,一份给岳母。有人开玩笑说:您家有两个老太太,让一个给俺家吧。他说:都是俺妈,你让我让谁?
流光偷换。如今,他们的孩子早已各自成家,他和她也已退休。她依然当着“甩手掌柜”,他则包揽了所有家务。她要洗澡,他就把换洗的衣服准备好;她想睡觉,他就赶紧铺床。每天一早,她到牡丹广场舞剑,他则打太极拳。回到家,他做好早饭,等着和她一起吃。
她跟别人说:他关心我比较多。他说:那是应当,要不,她病了,我还得伺候她。
他和她从没红过脸。偶尔,她脾气上来了,数落他两句,他就走到一边,等她气消了再哄她。
1946年结婚到2007年,他们已经结婚61年,依旧恩爱如昔。孩子们想接父母同住,他和她齐声谢绝,嫌不方便。他俩的身子骨都很硬朗,谁敢说,他们不能携手迎接“白金婚”(结婚70周年)呢?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通向幸福婚姻的道路也是相似的,那就是:像养护花草一样养护婚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另一半。
婚姻不能顺其自然,更不能放任自流,它需要用心经营。取得“婚姻执照”,只说明你可以和另一半合法地生活在一起,如果你不懂得经营,这份执照很有可能会被吊销。
认真借鉴这对“榜样夫妻”的经验,取长补短,也许,你们可以在追求“钻石婚”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离幸福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