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饮酒后在酒精的刺激下会越来越兴奋,心情也会越来越好。酒在人体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人对外界的反应和控制能力明显下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相应降低。对醉酒司机来说,他们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发生车祸和造成其他人员的损伤和物品损失。
酒驾后没有发生交通事故是否犯法?
酒驾后在极少数情况下,即使没有发生交通事故,如酒驾具有放火冲水等四种行为相当的危险性、破坏性,也有可能将其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比如,行为人在繁华路段酒后驾驶,连续几次闯红灯,或高速逆行,致使许多车辆急刹车,引起其他驾驶人和行人恐慌,被交警截住后未造成事故。在此情况下,酒后驾车对公共安全造成了迫在眉睫的高危险,可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将醉驾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处3至10年有期徒刑。因醉酒驾驶出现特定危险而未造成事故的情形,在实践中较少发生,故将此类行为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属极个别情况。
酒后驾驶与一般交通肇事不同的是,驾驶人对机动车没有有效控制能力,对公共安全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和危害性,而酒后驾驶则明知故犯,表明驾驶员对危害后果的发生至少持放任心态,因此,为严厉打击这种犯罪,应按规定一律予以惩处。
如果行为人酒后驾车事故属于冲击,造成他人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后果符合规定的交通事故罪定罪标准,一般认定为交通事故罪,而不是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由于事故后果加重,这并不意味着酒后驾车行为与放火、决水等四种行为具有同等的风险和破坏性,也不意味着酒后驾车人必须对事故后果持故意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