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幽默笑话 - 都说如果大家都不消费的话会发生很可怕的事,为什么?

都说如果大家都不消费的话会发生很可怕的事,为什么?

哈尔滨,东北一座大城市,虽然算不上多发达,但也坐拥上千万人口,市场消费向来不少,更是整个黑龙江省唯一的大型商业城市——这方面的意义,较多体现在商品集散分销方面,占了省相关业务的大部江山。商业发达,也带动了许多其它产业的发展。

但疫情将近尾声的时期,四月下旬,哈尔滨街头出现了与平日不同的景象:商业区冷冷清清;交通客流剧减,好的时候约只有平日五成,紧张时期能下探到两三成;出租车生意明显不景气,晚高峰也是空车到处;有些已复产开业的店又关门;到处都是“出租出兑”,其中出租(房屋)明显比出兑多得多。

唯一仍在有规律流动的群体是不得已的上班族,但他们也大多来去匆匆。

除了可以明显看到的,这次受到负面影响的产业和项目难以计数——几乎百业集体,只是影响大小的问题。其中高度依赖流水收入、大数量压货和资金紧张的商家等等,压力山大。

哈尔滨的情况,可以相当程度上代表黑龙江省大部分城市,代表国内许多城市。而且牵一发动全身,互相影响。

商业萧条,代表着消费未恢复。可大家为什么不消费呢?

一、余悸未消、节外生枝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次疫情很厉害,造成了不少损失,甚至可能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加上媒体的渲染,在大众中间造成了不小的恐慌情绪。虽然此时疫情已经大体过去,但按照一般科学原理,疫情不可能一下子消除殆尽,这方面专家们和民众观点存在交集。

就是说,现在出门去逛,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染病风险,虽然风险未必很大,但毕竟是有的。对有关风险的担心和前阵子“余悸未消”的因素结合起来,对恢复大众的消费欲、消费信心很不利。

特别近两月出现了“境外输入疫情”的影响。早期入境的那些,媒体介绍多达一百多万,多数回到社区“居家隔离”。事实证明这些人并不安全,构成了一定的传染风险——哈尔滨甚至出现了一个(传)归家的境外输入病例“传染数十人”、牵连上千人的案件,搞得人心惶惶——对商业和消费而言,这个属于雪上加霜。

疫情什么时候结束?这个要看...真要说有个别的病例仍算疫情,也不能说就一定错。但这样绝对认真起来,事情可就太大条了。

二、争议的强硬“防疫措施”,阻碍挫伤了消费

系列强制性防疫措施的目的,公开地是为了减少人进入到公***场合,和为了减少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其初衷固然是针对病源体和病毒,但事实上限制的是所有人,压制正常社会秩序,与商业和消费需要的较为轻松自由的社会秩序背道而驰——就是说,要强硬防疫,就没有兴旺的消费。

因为输入病例相关影响,哈尔滨等城市当前又进入到新一轮的“严控”。在所谓的严控中,人身自由会受到很大限制,这毫无疑问对于商业活动和恢复消费极为不利。

另外具体操作方面,出现了一定的草率和混乱。官方搞的方案比较粗疏(要求基层具体再理解),也未必能监督到位,而且事实强调无条件服从,“执法态度”更加明显“一边倒”倾向于“防疫人员”。以上客观造成了一些素质偏低的人员甚至涉黑因素混入防疫队伍兴风作浪,简单粗暴常见,“土规矩、大嘴巴法”、“各种解释权归我”遍地开花,而且一旦发生争议冲突,不管谁占理,吃亏的基本都是民众,经常还投诉无门。

在这种情况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自然泛滥,出门的一定会少,消费一定会少。

以笔者个人为例,因为疫情期间受到了明显的为难和刁难(体制和私下因素都有),到现在也没有解决,眼下除了下班路上带点菜回家,几乎不出去,自然也谈不到消费多少。许多不紧急的消费都免了,冲动消费更加消灭,需要亲身挑选的东西就再说。

笔者疫前一般消费(不含大件)大约是三千多/月,最近一个月大概是两千——其中包括囤积一些食品的费用。若是恢复蹲家,一个月几百块。

市场上也同样因此麻烦重重:因为落实到商家的强制性防疫措施,消费者会在商家面临一定的约束,总体面临紧张、不够友好的消费环境,对于具体消费活动很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逛街看货”意味着一系列的麻烦,一天下来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轻松的消费心情。更不用说其它难以预知的不安定因素,一旦出问题,主要承担后果的是消费者个人。

就是买菜,也会受到某些限制。进店买两棵葱或只是看看也需要扫码测温,并不是说笑话。

三、消费能力问题

众所周知,疫前经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的萎靡状态,因疫情及防疫措施,国内经济又惨遭重创,还面临着国际疫情的波及,就业率和各业收入受到明显打击,——比喻一下,似一个身患不轻慢性病的病人再染上一种恶性的急性病,总之很挠很恼。

经济明显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人经济受损,陷入经济紧张状态,缺乏消费能力。尚存点消费能力的,也会因为不确定经济形势的影响而捂紧钱包。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疫情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难免遭受到较大范围、较严重的损失——而他们的一般消费可以占到市场四成几。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欲望的下降,必然会大大影响到消费市场,特别是“非必需品”类消费。

相对于富人,普通百姓的消费对象相对固定,经此一波会更加精打细算,除了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部分,其它“非必需品”消费可以想见将遭到暂时弃置,对大额消费将尽量推迟或取消。

四、商家面临的窘境

1、对销售商,严格的防疫限制一定会“赶走”顾客,不限制官方又不放过。生产这块同样会顾忌防疫问题,例如建筑业——典型的劳动密集产业。

2、产业链条尚未彻底恢复,某些供应出现问题,影响销售也影响生产。

3、眼下的商业困境还不知道持续多久,开业很可能不赚钱,不开业市场又怕给人抢了。这方面对于销售和生产都有压力。

4、高价值、高利润产业如房地产、汽车业、奢侈品业必然受到消费萎靡很大的影响。相关投资欲望大大减弱。

5、许多商家面临着流水收入锐减、库存积压、资金紧张、防疫投入等现实问题。

6、对于新投资人士,眼下恐不是一个好的入市时机。但是没有“新血”持续注入,“老血”也就难谈持续的生机。

7、依赖进出口的商家面临着空前的考验:因为国际疫情影响,国外消费不振,许多订单没有了,进口也受到影响,供应难以保证。

随意提起几条新闻:石油属于基础物资,与几乎所有的消费有关。最近国际上油价暴跌,甚至到了“负数”,理论上买油的不但不用付钱,还可以从石油生产商那里得到一笔费用。许多油轮满载石油漂泊在海上,无法进港卸载——没地方放,也少有人买。(石油产业必须储油能力、炼油能力和下游分销、消费市场支持)

美国股市连续大跌,直接地因为经济数据难看,中期因为不看好经济前景。

美国又在倒牛奶了,因为销售不畅。

以上的情况相当程度下能说明一件事:国际消费明显不振。国际消费市场一定会影响到国内。

五、其它限制因素

1、因种种原因,许多商业活动还没有恢复,有关消费无从谈起。

2、国内工商产业链条和有关秩序尚未全面恢复,商品供应出现一定问题。商品选择偏少,生产日期偏老,款式偏旧,有的出现较大幅度的涨价,不利于刺激消费。

3、民众对妨碍自己合理利益的情况产生抵触,体现在消费意愿上。

4、社会期待的实质性经济扶助并未到来。国家基建投资暂未大规模开展,也不可能包打天下。

消费是经济基础。没有消费,生产和投资无从下手。从长期看,消费的重振是必然的,但自然而然地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人担心严厉的防疫措施会持续下去,长期挫伤消费,这个应该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承担不起后果,一定会“自动修复”的。

眼下当务之急是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敞开大门,迎接消费。另外恢复经济、提高大众收入是更基础的因素。当然在一定时期内,在保证正常秩序的同时,大部分民众将不会反对合理适度的防疫措施。

经常,科学和社会需求,或者说社会需求之间,不得已要做出妥协。譬如以前曾经很危险的的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等传染病一直存在,可社会也没有因此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