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幽默笑话 - 青春故事(二)——难忘的寄宿生活

青春故事(二)——难忘的寄宿生活

红岭上,中山中学的所在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这里是无数客家子弟向往读书和求知的地方。

? 中山中学,成立于一九五七年,本身是一所平谈而且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农村中学。但是,从一九七O年开始,因为有厦门、福州和泉州大学毕业生的到来,成为闻名乡里的知名中学。那个年代的闽西山区乡村,因交通和信息阻隔,十分闭塞,很少与外界联系。所以,偶尔有外乡人来到,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而红岭上的中山中学一下子分配来三男三女六个大学生做中学老师,自然成为乡亲们议论的话题。我在读小学时,就听过建光大哥晶光学说厦门话,听晶光哥讲知青老师的传奇。那时候,在幼小的心里,就期盼自己也有一天能像晶光哥哥那样,去红岭上中山中学读书,去仰望厦门知青老师的风彩。

带着对中山中学的无比崇敬和对中学生活的无比向往,我来到了红岭上,来到了中山中学,开始了期盼已久的中学学习生活。那个时候的老家,交通不便,山路崎岖,从杨柳陂到红岭上大约要步行十里路,属于远不远,近又不近的路程。因为要过河,加上山路不安全,学校安排我们寄宿,每个星期天下午或傍晚到学校,在学校吃住,到星期六中午放学回家过周末。这种学习生活方式,对当时的我来说,那就是“国家干部”的待遇,不用一大早起来放牛,拣猪粪,也不用挨母亲唠叨,自己可以做主吃饭,更主要的是有大把的时间看书写字。

? 寄宿生活的第一天傍晚,在宿舍吃完了自己那砵子米饭后,我计划去校园里转一圈,熟悉一下环境。刚出宿舍,就看到宿舍楼前面平房旁边围了不少人,还传出一阵阵悦耳动听的琴声和歌声。好奇的我,自然而然地走过去。走过去看到的那一幕,成为后来影响我几十年的奋斗的动力。

原来,同学们围住的是我心中仰慕已久的知青老师,老师们晚饭后,在宿舍门口拉琴唱歌。没有见过世面,很少见到外乡人的我们,都被老师们的风彩和才艺所震惊和吸引,像看稀有动物一样,在那里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观看。那一刻,我发自内心地羡慕和敬仰,心里想,这应该是人生最高的目标和境界,我们奋斗一生也未必能实现和达到。很多天以后,我才把一直存留在心目中的几位知青老师对上号,那就是吴国珍和连月美夫妇,谢宝达和陈安妮夫妇,古心洪和郑亚慰夫妇。丰神俊朗,神仙眷侣,是当时想到的最恰当成语。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几个知青老师会成为我和很多同学的恩师,会和我产生终生的师生交集。

寄宿生活最美好的记忆是晚自习,第一个晚上去到教室,房子虽然简陋,课桌椅也是木头粗制,但有电灯,虽然不是现在的日光灯管,但带一些黄色的灯光已经比家里昏暗的洋油灯强不知多少倍。因为还没有发书,我空着手去了教室,还好,大家都没有带书,高大帅气的班主任温友林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班会,宣布了作息时间和一些规章制度。记忆尤深的还有,教室里还有不少长得比我大而且很漂亮的女同学。后来的很多年,我就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成长,这里的教室,也成为我留下人生记忆最多的地方。

寄宿生活最难忘的是一日三餐的吃饭。一开始,离开母亲管教的大家庭,自己独立吃饭,是十分开心的。那个时候,每个星期母亲会量三升米(约六斤)和一竹筒咸菜,每餐饭都是自己往饭砵子上放米加水,置放在食堂的蒸饭格子上,由食堂代蒸。食堂开饭时间,自己去找到自己的饭砵子,带回宿舍,从箱子里拿出咸菜吃饭。食堂蒸的砵子饭,比家里母亲煮的大锅饭要香,好吃的很。一日三餐都是一样的,不像现在分早餐和中、晚餐。很快,麻烦就来了,首先是家里带来的咸菜过了星期三就发霉长毛,一开始我把长毛部分拔拉掉照吃,但到了周五,居然变味了,于是有同学就建议和饭一块蒸,蒸出来的饭的味道也怪怪的;还有就是同学之间拿错饭,吃出饭,再后来还有同学偷吃人家的饭。那个时候食堂没有位置给大家集体吃饭,拿错了,回到宿舍,大家都是一样的吕饭盒或土砵子,闹了很多笑话,我也吃错过别的同学的饭,也被人偷吃了饭,饿过几餐饭,至今难忘。

?

说到吃饭,必须提到一个好同学,这个家住红岭上的同班同学叫陶培达,当他知道我吃长霉的咸菜后,主动把我的咸菜拿回家去炒过再带来给我。后来,一旦饭被人吃错或偷吃了,我还去他家里吃过饭。他的父母亲都非常好,虽然家里十分贫困,但对我们同学都很热情,经常炒青菜给我们吃。

寄宿生活的乐趣多多,笑话也不少。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早上起床应该是最困难的。当时学校有很严格的作息制度,每天都有值日老师,各个班都有值日同学。每天早上六点钟,值日老师都会在宿舍走廊里吹响哨子,所有人,包括老师,都在大操场集体做广播体操,然后,值日老师或学校政教处的炳球老师会讲话,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和班级。早上起床,对我来说没有一点问题,而且做完广播体操,我最喜欢去学校后山水渠旁背书,初中的语文课文已经很长,我几乎每天都拿着语文书站在水渠旁边背书,十分享受,至今都会时常想起那段不用放牛而专心背书的时光。

在学校寄宿的那几年,最羡慕的是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同学,他们身上有父母亲给的几毛钱,可以去食堂买“水菜子”吃。所谓“水菜子”,是客家话,指食堂当餐或炒或焖的新鲜菜,虽然一般都是家常蔬菜,偶尔可能有些肉片,但比我们从木箱子里拿出来的咸菜要好吃的多。刚刚读初中的我,少年心性,和其他同学一样,会盯着人家饭砵子里的“水菜子”流口水。记得有一天,肯定是星期五晚上,咸菜没有了,我端着饭在食堂转悠了半天,路过卖“水菜子”的窗口,因为已经没有人了,我往里面的菜盆子望了一眼,正好被食堂的危师傅看见了,他招呼我过去,端起大菜盆,把菜盆子里面的一点点炒葫瓜和汤汁,全部倒在我的饭砵子里。后来才知道,这个危师傅是我们家的远房亲戚,我可以叫姑丈的人。那餐饭的美味和舒爽,多少年都不会忘记。

之所以把《寄宿》作为“青春故事”的第二篇,是因为我在红岭上中山中学读了两年初中,三年高中,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一千八百多天,在这里不仅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完成了中学学业,更主要的是,寄宿生活锻炼了自己的独立生活的能力,打好了生活自律的基础,为后来在武平一中回炉复读及在江西财经学院读大学铺垫了生活基础,是最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

? 难忘的寄宿生活,难忘的红岭上,难忘的红岭上中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