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幽默笑话 - 罗曼蒂克的思想是什么?

罗曼蒂克的思想是什么?

多么罗曼蒂克!”我们有时候这样说,而不去进一步考虑在那背后有着怎样的『关于罗曼蒂克的观念』。也许是一种『现实象一部小说(Roman),在之中那无法发生的事情发生』的观念。也许也是一种关于田园风光的想象,虽然那本原的罗曼蒂克世界观并不特别田园。至少我们可以想象“它所意味的东西远远不止是喝一次茶”1,如同安徒生反讽地说的。这不是那更老的德国罗曼蒂克者们所想的『小花园家庭住宅的罗曼蒂克』,--而罗曼蒂克首先是一种德国现象。

在差不多1800年前后的几年里,世界处在黄昏的状态之中,其黯光使得所有边界线流动:世界消释在各种无法相容的对立之中;在月光中,那“启蒙后的”理性价值的有效性遭到质疑;生命的快感和生命的恐惧相互滑入对方而融合成一种神秘古怪的混合体:Weltschmerz(世界之痛)。罗曼蒂克反映出了关于永恒地失去了的天堂乐园的那种甜蜜苦涩的知识;密尔顿的《失乐园》(通过克罗普斯多克/Klopstock2)被推崇赞美,或者那圣经的『罪之堕落』的神话被所有当时的哲学家们拿去做解释,从康德到黑格尔。不同于启蒙时代的前进乐观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和谐追求,罗曼蒂克是“哥特式的”、中世纪式的,而同时又是现代的:世界与猜疑相遇,对于那作为导航原则的理性的信仰开始崩溃。在崩溃心境的介于外在世界和内心之间不谐和之中,罗曼蒂克者们进入到一种『内心流放』中去寻求逃避,并且由此而将世界描述为一个陌生的、并且有时是不祥的(unheimlich)地方,--一个不接受人的真实定性的地方。而与罗曼蒂克肩并肩地行走着的则是一种极端的二元论,显现于一切之中(口号是clair-obscur,trmendum-fascinosum,tragik-komik,Hass-Liebe,3光明-黑暗面);罗曼蒂克者们保存了那些回忆,对上帝的创造秩序和那受造万物之间的那种乐园性的原始统一体--自然的伟大秘密的回忆。被从这一乐园驱逐出来之后,所有存在都是一种“介于『必然地必须被连接并且必然地必须被分开』的各极端之间的徜徉飘浮”(诺瓦利斯)。大自然的情形也是如此,在之中生长和消灭、繁殖性和腐败、生命和死亡是极端中的极端。如果人道主义的教养程序是德国古典主义的产物,那么,欧洲最后的具有伟大倾向的自然哲学则是渊源自德国浪漫主义及其相关的哲学家。

编年上说,罗曼蒂克和那人们通常所称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处于同时代,但是它们间的关系却是相当不明确的。在德国之外,“romantik(罗曼蒂克)”这个词所指的东西通常很广:涉及所有能够遮掩在其本原设计中的极端性、绝望的东西,它在相当的意义上是一种文明批判,基于那被我们称作是对自我、主体性或者“真挚性”的(再)发现。在这样一种意义上的『再发现』:那现代的哲学被说成是开始于笛卡尔对自我的定性作为哲学的基础;在这样一种意义上的『发现』:罗曼蒂克的自我概念不同于笛卡尔的作为『思的主体』的自我。那将这两个自我的概念区分开的,诸如:笛卡尔那在其实体性中的自我通过其观念在概念上的清晰性对世界有着一种确定的和牢固的(概念)把握,而罗曼蒂克的自我在这方面则更现代:它不是通过其合理性去概念把握整个世界,而只是概念把握这世界的一个面。笛卡尔是通过上帝的中介,所以他还能够确保那『外在的』世界和那『内在的』、自然和意识之间的一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世界还仍旧是一个整体,因为这世界的两方面有着同一个基础:上帝,--其绝对存在是在于思和在是一体的、意识和自然是同一回事。依赖于这一统一性,『认识的实在性』得到了担保,而那理性的认识,--哲学,则得到了一种由永恒而普遍的法则构成的体系的形式:哲学成为那关于『那被构想成自然的世界』的科学。哲学作为理性的知识(scientia)以两个部分出现,一致于那种对世界的『主观-客观』、『意识-自然』的划分:形而上学和物理学(或者说,自然哲学/philosophia naturealis)。

对于罗曼蒂克,康德在这里出现,以他对理性的批判而把世界从哲学那里剥夺掉了。如果哲学要成为科学,那么它就只能拥有一个独立区域:那达成认识和道德的基础的『主体』。作为一种理性批判,哲学必须认识到,它在理性之中并不具备『去谈论许多关于世界』的依据,它必须将之转让给(自然)科学;这时,科学就成为了一种开始失去它与哲学(就是说,形而上学)间的联系的自然科学。对于『世界』的自然科学上的认识不再立足于一种理性的世界蓝图、一种被神圣地设立出的世界秩序,而是在于那认识着的主体。那认识的客观性不在于『世界无法是有所不同』,而在于『它无法被想象得有所不同』--特别是无法被人的理解力想象得有所不同;而一种『形而上学的认识』的不可能性就建立在这一对于『思』和『在』的区分上。康德对于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关于『世界及其根本』的知识--的消灭,不仅仅意味了哲学中的一场革命,(上帝证明和宇宙论被驱逐了),它所意味的东西更多于『一种哲学门科被推翻』:它标示出了那『本来作为共同视野、作为普遍内在关联的世界』的沦丧,--现在所剩下的只是这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外在显像,外在世界(die Aussenwelt)4。世界只能被作为外在现象而认识,就是说,世界不再是世界,它是对象、客体。康德对于那“隐藏的”现实(那避开了人的认识的世界秩序)的标示是物自身(das Ding an sich)。这是一个『不被感官性(时间空间)所限制、不以智性认识形式(诸范畴)为前提、而无法作为任何科学的对象』的世界。它是一个非物世界。

康德使用概念『物自身』并非是为了得出怀疑主义方向上的结论,而是为了限制那出自自然科学领域的每一个这方面的僭妄:企图带着一种『给出一个整体上的世界解释』的要求而登场。没有什么决定论的宇宙论、没有什么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能够通过引用物理学而得以合理化。而在另一方面,通过旧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念来合理化那新的自然科学的世界蓝图,这可能性也被排除掉了。人无法在一个“超自然的”或者超感官的现实中为『自然的世界』找到一个根据,然而“理解力”(科学)无法拒绝『这样一个现实存在』,只是它无法认识这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