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
30年代大西洋两岸各国建造大型邮船的热潮爆发之后,面对英国的不列颠女皇号、不列颠尼克号,德国的不莱梅和欧罗巴两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骄傲——国王号,法国人也未能免俗。犹如主力舰建造问题上,英美法德意等国的军备竞赛一样,这个时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邮船是56000吨级(英国的庄严号、伯伦加利亚号),法国人决定一劳永逸地结束吨位上的竞赛——建造一艘80000吨级的邮船。法国邮船界的首席设计师,曾经给沙皇陛下海军设计战列舰的俄国人弗拉基米尔·尤科维奇,被邀请担当这一光荣的任务。 给尤科维奇的硬性指标有三条:吨位超过80000吨;长度超过1000英尺;航速超过30节。在考虑多种线形之后,尤科维奇决定采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谓“clipper bow”。这可以减少高速航行时的阻力。欧洲的大轮船公司在造船业都有自己的关系网,CGT的老搭档,圣纳泽尔的Penhoet船厂承担诺曼底号的建造任务。 还有一个技术难题。自从毛里塔尼亚和卢西塔尼亚号之后,大型邮船都用更经济、马力更大的蒸汽轮机作为动力。但是蒸汽轮机是单向转动的。结果这些邮船为了倒车,还需要安装一套小型的辅助动力。诺曼底号独有创新,仍然采用大功率蒸汽轮机,但是不由它来带动螺旋桨,而是带动一套发电—电动机,然后由电动机来驱动这80000吨钢铁。由于电动机可以反向运转,困扰邮船设计师们20多年的一个难题解决了。 技术难题解决了,但是经济难题到来了。1929年10月29日,大萧条爆发了。这个时期,正在建造或筹建的长度超过1000英尺的邮船有三条。其中只有英国白星公司的大洋号在贝尔法斯特的哈兰·沃尔夫船厂硬着头皮建造下去。但是这种愚蠢的行为使白星公司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最终导致它在1934年被英国卡纳德公司收购。大洋号最后也变成了废船壳出售掉了。而卡纳德公司正在克莱德班克建造的大船,则奉命搁置,等待经济状况好转。这一等待就是3年。这条搁置期间代号“534号船壳”的巨无霸,就是后来的玛丽王后号。 由于经济结构与英国和美国不同,法国在大萧条中比较幸运。但是幸运是暂时的,相对的。在全球经济萧条中,法国不能独善其身。1931年1月,CGT的新船开工后不久,大萧条的阴影就悄悄地光临了法兰西。CGT被迫向法国政府请求财政支持。以法国政府获得对公司的执导权为代价,CGT得到了资助,挺过了难关。 代号T6的新船建造成功,被命名为诺曼底号(这个名字是从拿破仑、林德伯格、本杰明·富兰克林、海王、美丽的法兰西等众多名字中挑选出来的)。1932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四发生3周年之日(呵呵,似乎不是个好兆头),新船下水。沿岸有20万名观众观看法兰西的超级巨轮下水,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兰也出席了下水仪式。沿着涂抹了43吨肥皂和2.5吨猪油的滑道,诺曼底号的船体缓缓地滑入卢瓦尔河。 由于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根据船东的命令,诺曼底号下水之后的舾装工作比较缓慢。船内被装上一块块的地毯、镶板和艺术品。CGT召集了船舶装饰设计大师。给法兰西岛号设计了宏伟的三层门厅的荷兰人范·德·鲍扬、设计了大理石餐厅的法国人保罗·巴图,都被再次邀请装饰这艘海上宫殿。 法国人可能真的是要将它建设成一座宫殿。 许多前所未有的豪华装置都在诺曼底号上首次出现——第一和第二烟囱间的运动场和网球场;第一个邮船上的剧场,可以演出电影和轻歌剧;第一个大型室内游泳池;第一个采用柔光照明和室内广播系统;第一个在全体旅客舱室普及冷暖空调…… 不仅在当时,甚至直到今天,诺曼底号也被国际客船界评价为历史上最大、最漂亮、最豪华的邮船.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代的大型巡航游船已经是游览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而且它们很多细节上的装饰装潢比不上诺曼底号)。 1935年5月29日,最隆重的一天到来了。5万人拥挤在勒哈弗尔码头上,观看诺曼底号首航纽约仪式。乐队奏起了《马赛曲》和《星条旗》。无数的飘带和彩色纸屑漫天飞舞。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诺曼底号起航了。处女航当中,它在第一天的平均航速达到了29.76节。根据它抵达纽约港之后的统计,平均时速达到了29.98节。新的横渡大西洋记录诞生了。在缓缓驶进纽约西50街法国邮船码头的时候,它骄傲地升起了一条长30英尺的蓝飘带——一英尺代表一节的时速,宣布法国参与争雄蓝飘带时代的到来。 崭新而豪华的诺曼底号很快就在邮船界赢得了好评。西行处女航6天之后,诺曼底号又以4天3小时28分钟的记录,抵达英国南安普敦港,以30.31节的时速破了德国的不莱梅号于1929年创造的东行速度记录。 这个时候,卡纳德公司的“534号船壳”正在加紧施工,于1935年9月下水,命名为玛丽王后号。英国人骄傲地宣布,81000吨的玛丽王后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邮船。法国人自然不甘心落后。CGT公司在同年将诺曼底号进行改造,增加到了83423吨,超出玛丽王后号差不多2000吨。玛丽王后号决定在速度上超过它,为英国夺回蓝飘带,尽管它的船头不如诺曼底号漂亮。1936年7月1日,从纽约返航的玛丽王后号胜利在望。但是南英格兰海岸的一场大雾耽误了它。玛丽王后号上的乘客们顿足捶胸,但是船长胸有成竹,于1936年8月以30.14节的记录赢得了西行蓝飘带。之后,蓝飘带的争夺战就在这两条豪华巨船中展开。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58节,东行速度被刷新到31.20节。事实上,在战前的这场和平竞赛中,诺曼底号虽然是速度的赢家,但是在经营上却输给了稳重的英国人。它那豪华而时髦的内部设施和装潢,吓走了许多保守的乘客。普通旅客也因为觉得那是一艘给电影明星和皇亲国戚坐的船而自觉地远离它。诺曼底号为名所累,载客量很少有超过60%的时候。 玛丽王后号则不满足于相对“大众化”的角色。它在1938年发起了新的冲刺。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99节,东行速度被刷新到31.69节。法国人决定另辟途径。也在这一年,鉴于搭乘诺曼底往返于北大西洋旅客的数量少得可怜,善领时尚之先的诺曼底号开始了所谓“巡游航行”——到世界风景名胜地区的巡游旅行。1938年冬季的时候,它满载兴高采烈参加巴西狂欢节的游客开到了里约热内卢,成为有史以来跨越赤道的最大船只。 1939年8月31日,完成了第一百三十九次航行的诺曼底号停靠在了纽约哈得逊河88号码头。由于欧洲战争的爆发,CGT通知诺曼底号,暂时不要在有可能满是德国潜艇的大西洋上航行,就地待命。它旁边的90号码头停靠的,就是老冤家玛丽王后号。随着德国战争机器不断转向高速运转,诺曼底号越来越变得前途未卜。 诺曼底号上只保留了200人留守。1940年3月,刚刚建成的伊丽莎白王后号也从英国秘密驶来,停泊在它和玛丽王后的旁边——它下水太晚,内部装潢都没完工,在苏格兰的克莱德河待命时,差点挨了多尼尔们、亨克尔们和容克们的炸弹 。1940年6月,普鲁士鹰战胜了高卢鸡。法国求和。美国立即宣布羁押诺曼底号。海岸警卫队负责担任保护和警戒任务,防止苏联特务或德国特务的破坏。对于美国来说,这艘船说不定另有用处. 1941年12月7日,用处来了。珍珠港被炸。美国参战。诺曼底号被美国海军征用。三色旗被降了下来。美国海军将其改名为拉法耶特号,准备作为运兵船使用。但是,纽约和新泽西的港口没有那么大的船坞能容纳下这条80000吨的船。于是改造工作就地在88号码头进行。数千名工人登上这艘法兰西的骄傲、浮动的海上璇宫,剥掉它的豪华装潢,拆掉它的娱乐设施,将其变成舱内光秃秃的运兵船。1942年1月15日,它被交给国防部。预计在二月开始执行首次任务,向太平洋诸岛,尤其是夏威夷群岛增援兵力。2月9日,灾难发生了。由于计划不久之后就出发,大批的粮食、食品、被服、衣物和救生设施被送上了船,四处堆放在原先豪华的船舱内。在头等舱沙龙,工人们正在切割原来用于支撑玻璃喷泉的钢柱。火花溅到了旁边堆放的一堆木棉救生衣上(这是官方调查的说法。根据 FBI 老大哥埃德加·胡佛自己的秘密调查,这是黑手党命令他们的工人故意放的火,以警告胡佛,在战时不要触动纽约的意大利裔黑手党势力)。大火忽地一下着了起来。 巧合的是,这天船上消防栓里没有水。更“巧合”的是,纽约消防局12分钟后才接到报告。迅速赶到码头的纽约消防队员开始向船内灌水,以扑灭大火。但是随着船身内积水的增多,消防队员们恐惧地发现,船身正逐渐地向左翻过去。 它的设计师尤科维奇赶到了现场,因为熟悉诺曼底号的内部构造,他要求指挥灭火工作,以便让船身平稳地坐沉在哈得逊河泥泞的河床上,方便今后的打捞。但是他被消防局和海军的人轰到了一边。 大火依然,人人都束手无策. 2月10日凌晨2点45分,它以79度角向左倾覆在哈得逊河中。12天之后,船内的余火终于被扑灭。经过一年半的打捞救援工作,1943年10月27日诺曼底号被捞起扶正,交给美国海军.不过这艘船到这个时候已经用处不大了。扶正后便一直弃置在88号码头.11月3日,仍然向左倾斜两度的诺曼底号残骸被拖到了布鲁克林海军基地。美国人提出了各种恢复计划。甚至还有人建议将其改造为航空母舰!但是经过反复权衡计算,改造的费用将比新建一艘航母还要高。至于罗斯福总统本人,则倾向于在战后将其修复,交还法国人。但是最终美国海军还是决定将其解体. 1946年10月,诺曼底号船壳以16万美元价格出售给新泽西州一家拆船公司。一年之后,它变成了一堆堆,一车车的废钢铁,曾是世界上最豪华的邮轮,就这样离开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