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6年,尚处于而立之年的唐武宗李炎突然重病, 大限将至,而他的孩子们都尚且年幼,没有册封皇子。
一时间,朝堂上下人心浮动, 宦官、武将、牛李党派、外戚等等势力都打算参与到这场即将到来的权力斗争风波之中。
其中,以仇、马为首的宦官集团最终赢得了这场权力斗争, 将宫中的一位“智障”皇子推上了皇位。
想要将这位在宫中傻了几十年的皇子,培养成自己的傀儡,以此来彻底掌握朝政,独揽大权。
但是,令宦官们没想到的是,这位智障皇子竟然只是装傻,在宫中隐忍了30余年,就等登上大位这一刻。
更加令宦官集团崩溃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推上皇位的皇子,当上皇帝后的第一道圣旨,便是拿自己“开刀”。
而这隐忍几十年,经历堪称传奇的皇帝 ,便是唐宣宗——李忱。
公元810年,唐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随着一声啼哭, 当朝皇帝唐宪宗李纯的十三个孩子,李忱出生了,孩子的母亲是宫中的一个宫女。
母亲是宫女,自己是意外,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忱的童年可想而知。
据史料记载, 李忱在小时候,常常被自己的哥哥们欺负,而身份低微的他在宫中自然也是忍气吞声、默默承受。
慢慢地,李忱开始变得寡言寡语,也不表露自己的情绪, 久而久之便被宫中的人当成了“傻子”,随意欺负。
面对着这些嘲讽和辱骂,李忱十几年如一日地过着逆来顺受的生活,就连他的父亲来看他时,他都默不作声, 这令唐宪宗十分的失望,似乎李忱真的成了一个“傻子”。
这种情况直到李忱长大后被封为光王都没有改变,李忱已经彻底成为了宫中的一个笑话, 皇帝之位更是他不敢奢求的位置,他只想装成一个“傻子”默默地生活在宫里。
甚至在后来,李忱的侄子都成为了皇帝 ,李忱都对皇帝之位没有过任何的意图, 以一个“傻子”的身份在宫里存在着, 与世无争,成为了宫中众人轮番嘲笑的笑柄。
一日,李忱的侄子唐文宗李昂在宫中大宴宾客,邀请了众多的亲王和忠臣,其中便包括了李忱。
宴会上, 李昂和众宾客喝得伶仃大醉,推杯换盏之际,李昂看到了自己的那个“傻子”皇叔在角落里默默吃菜,既不喝酒,也不交谈,感到很是奇怪 。
李昂一时兴起,看着自己的傻叔叔打趣道:
“今日参加宴会的人,谁要是能将光王叔(李忱)逗笑了,朕重重有赏。”
在唐文宗的重赏下,众亲王借着酒劲纷纷来到李忱面前,使用出百般解数,想要逗李忱一笑。
而面对着众人的羞辱和取笑,李忱什么反应都没有, 还是静静地一个人吃着自己的菜,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
渐渐地,宴会的气氛被推到了高潮,欢快的笑声充斥在整个宫殿中。
唯独两个人没有被影响, 其中一个是身处风暴眼中心的李忱,而另外一个则是后来成为唐武宗的李炎。
经此宴会, 李忱的痴傻再次得到了宫中众人的认可,人人都认定了这个光王李忱是真的“傻子”,对其敬而远之 。
不过,在当时唐王室中, 对于一些人而言,李忱绝非是个一无是处的“傻子”,相反,还是这些人朝思夜想的“宝物”,这些人便是——宦官 。
·宦官集团
安史之乱后,曾经位于世界之巅的唐朝由盛转衰,逐渐走向了末路。
地方上,唐朝各地藩镇割据现象愈发严重;中央上,封建集权衰微,皇权被分散 。
尤其是在李忱所在的唐代中晚期,宦官和外戚已经超出了皇权的控制, 成为了可以影响唐朝皇帝更迭的存在。
其中,以马元贽、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史料记载, 在唐文宗李昂驾崩后,枢密使刘洪义、宰相李钰等人想要奉当朝的太子监国,等到太子长大后再登基。
而彼时权势滔天的仇士良则心怀鬼胎地想要扶持出一个新的太子, 将他作为自己的傀儡,以此进一步掌握朝政,一场权力斗争因此而起...
最终,在仇士良与宦官集团的支持下, 原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唐武宗李炎成功上位。可见唐朝晚期时的宦官专政现象是多么的严重 。
不过,唐武宗李炎也不是一般人,自古以来能够背负武宗之名的皇帝,除明武宗朱厚照之外,都绝非等闲之辈。
在李炎登基后 ,仇士良的权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愈发地嚣张跋扈,甚至敢对李炎指手画脚。
凡是李炎喜欢、宠爱的侍卫或者是乐师等人,仇士良统统都要杀掉或是贬罚,以此来疏远李炎的身边人。
面对这种情况, 李炎采取了“内实嫌之,阳示尊宠”的做法,以骗取仇士良的信任,同时又重用李德裕,以制衡仇士良。
最终,经历了三年的斗争,仇士良才觉得大势已去,收敛了权势,最终选择告老还乡。
而就在仇士良临走之前, 他向他的党羽传授掌握权势的方法,想要让宦官集团永远地掌握唐王朝的命脉 。
因此,仇士良是走了, 但唐王朝内部的宦官势力却依然庞大,这绝非李炎一个人可以处置的。
但是,能够解决掉仇士良, 已经可以看出了李炎的能力,他的实力也在此时凸显了出来。
在李炎登上皇位之后,李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依旧在宫中过着“傻子”一样的日子。
但是,对于李炎而言, 李忱这个“傻子”皇叔的存在,让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一些不安,而他的不安便是来自于那次宴会上 。
李炎的心中一直有个疑问: 若是李忱真的是个“傻子”,那么宫中之人哈哈大笑之时,他应该也跟着一起笑才对。
若他不是个“傻子”,面对着那般的嘲讽和辱骂,竟然能不动声色。唯一的解释只有—— 李忱是在装傻 。
想到这里,李炎心里越想越害怕,他对李忱的疑心也越来越重,甚至已经开始起了杀意。
于是,李炎开始试着以各种意外方式搞死自己这个叔叔, 如让他意外坠马,不小心将他从楼梯上推下去等等。
但令李炎奇怪的是, 每次意外,李忱都能够逢凶化吉 。
有一次, 李炎在大雪中召集包括李忱在内的众亲王前往狩猎,为了让自己的叔叔死掉,李炎在叔叔骑的马身上下了手脚 。
果然, 在狩猎进行到一半时,李忱的马突然摔倒了,连带着李忱一起消失在了茫茫的大雪中 。
看到这个情况,李炎急忙命人在茫茫大雪中寻找。
但是,找了多个时辰,依旧没见李忱的踪迹,李炎大喜,心想这次李忱估计是死定了。
可是,就当李炎庆幸之时,李忱却一瘸一拐地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经此一事,李炎愈发确定自己心中的猜想, 毕竟一个“傻子”在那么大的冰雪中,怎么能够活下来的呢,除了装傻,别无可能。
于是,他心中对李忱的杀意更加浓重的, 决定不再采取制造意外的方式,而是直接找人将李忱暗杀掉。
为此,李炎将这件事交给了自己的身边的一个亲信——宦官仇公武去办。
在刚刚接到李炎的命令时, 仇公武是拒绝的,因为他并不知道李忱是在装傻,也不知道李炎为何想要弄死自己这个叔叔 。
并且,身为宦官集团的一员,他很清楚李忱对于自己的意义。
一旦唐武宗李炎去世,那么李忱便是自己最好的扶持对象,是绝佳的傀儡人选。
所以,在杀掉李忱这件事上, 仇公武阳奉阴违,偷偷地将李忱藏了起来,并带出了宫外,送到了远离皇宫的一个寺庙藏了起来。
而作为这件事的主人公,李忱将事情看得和透彻。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装傻经历中, 李忱早就明白了宫中的生存之道。
侄子要杀自己,无非是害怕自己夺了他的皇位;而宦官要保自己,不过也是把自己看做了棋子。
面对着这种情况,李忱别无它法,只有隐忍,等李炎和宦官的矛盾不可缓解之时,便是他的逆转之时。
在仇公武“解决”掉李忱后,李炎心中的不安渐渐地消失,他的工作重心也渐渐地转移到了 对付自己身边的两位宦官身上, 仇公武 和 马元贽 身上。
不过, 即便李炎有过处置仇士良的经验,但面对着人数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的宦官集团,李炎还是愈发地感觉到了心力交瘁 。
恰逢此时的唐朝赶上了大灾和叛乱,由于积劳成疾 ,李炎最终还是病倒了,命不久矣。
而宦官集团的实力此时也壮大到了他无法解决的地步了 。
正如前文所说, 在李炎病危后,朝堂之内的众多势力开始了在争夺皇位的角逐,皇权、外戚、牛李党派等等纷扰不断 。
而势力最大的宦官集团为了彻底能够在“皇位争夺战”中取得胜利, 竟 然直接闯入了皇宫,逼迫将死的唐武宗李炎写下传位给自己叔叔李忱的诏书 。
听着身边马、仇等人的安排, 大限将至的唐武宗也是别无它法,在震惊于李忱还活着的消息中,写下了传位诏书,并随后不久驾崩了。
李炎驾崩之后,仇、马二人也将正在当和尚的李忱接了回来,并拿出了先帝李炎的诏书,宣布让李忱继位。
此时的李忱论资历,是两位先帝的叔叔;论岁数,也比那些年幼的皇子要强;论资格,有先帝留下的诏书;论势力,有手眼通天的宦官撑腰。
一时间,宫中的大臣、各党派都面对着李忱的继位纷纷沉默,感慨大唐命不久矣。
宦官们则看着李忱的继位,大喜过望,幻想着自己以后独揽朝政的生活。
而那个从始至终的唯一主角——李忱,则在继位后,摘下了自己三十余年的伪装,将大局彻底地逆转回来。
刚刚即位不久,李忱便宣布了自己的第一道圣旨: 限制马元贽、仇公武为首的宦官集团,收回其手中的权力。
此令一出,仇、马二人大惊失色,感叹于自己扶持的“傻子”皇帝为何会做出这般的决定。
而他们也明白了李忱的装傻与李炎为何要杀李忱的原因,但为时已晚。
·“小太宗”李忱
在李忱装傻的这三十余年中,得益于“傻子”的身份,李忱从未参与过任何政治斗争。
但在每次的政治斗争中,他都能够从中获取很多重要的信息,思考如何才能够拯救如今已经病入膏肓的大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他认为, 想要解决唐朝现在问题,必须要先从中央下手,只有先解决了朝堂中内部争斗,将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够解决其他矛盾。
所以,在李忱继位的一年中 ,他先从朝堂入手,先是解决了兴风作浪的宦官集团,而后又将武宗时期崛起的李党核心——宰相李德裕清出了朝廷,并将丞相之位传给了牛党的白敏中 。
至此, 从安史之乱后一直困扰唐朝多年的牛李党争,彻底地被李忱解决 。
此外,李忱还将此前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得到了百官的一致拥护。
在没有了宦官和牛李党争的限制后,李忱开始了对唐朝大刀阔斧地改革。
政治上, 李忱重视中央集权,重用人才,将权利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同时整顿吏治,重视法律,给唐宣宗的百姓们提供了安定的法治环境 。
经济上, 他任命户部侍郎裴休为盐铁转运使,整顿漕运;减少赋税,让民众得以休 养生 息。
此外,在对外的军事上,李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 大破北狄,稳定唐朝北方;向西驱逐吐蕃,收复河西之地;定平定安南之乱,护卫南疆;平党项一族,安定大唐西陲等等...
可以说,李忱几乎以一人之力,将濒死的大唐挽救了回来。
在《资治通鉴》,司马光这样评价道李忱:
“宣宗少历艰难,长年践祚,人之情伪,靡不周知。尽心民事,精勤治道,赏简而当,罚严而必,故方内乐业,殊俗顺轨,求诸汉世,其孝宣之流亚欤 。 ”
“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也就是说,当时的人纷纷将李忱称之为“小太宗”,是当时的民众心目中的李世民。
并且,不只是司马光,唐朝后历朝历代的史家,都对李忱有着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和汉文帝和唐太宗一样的明君, 将李忱所在的玄宗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这已经是极其高的评价了。 而遥想几年前,他不过还是宫中的一个“傻子”。
可见,李忱一生虽然李忱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是,他也与晚唐的大多数皇帝一样,有着一个悲惨的结局...
·悲惨结局
李忱继位后的第13年,也就是唐朝大中十三年,由于繁忙的政事,李忱心力交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为了能够维持一个 健康 的身体,继续自己的“大中之治”,李忱开始效仿前朝的秦始皇等人, 迷信传说中的不老仙丹...
同年五月,在李忱的要求下, 宫中的太医李元伯开始向李忱进献“仙丹”与长生药。
了解中国古代 历史 的朋友都知道, 中国古代所谓的仙丹不过是一群迷信的道家学者用汞、碳、锡、铅、铜、金、银等金属,搭配上各种人参、鹿茸等中药材炼制的“铁疙瘩”,美名其约说“仙丹” 。
而这种所谓的“仙丹”,别说延年益寿了,正常人服用之后能够不死,都是一种奇迹。
所以,在没有服用仙丹之前,李忱的身体还能够勉强的维持,而在服用的仙丹之后,他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三个月后,李忱的身体彻底的病入膏肓, 并最终在大中13年,也就是公元859年9月7日驾崩,享年50岁。
在李忱驾崩后,原先被李忱压制、打压的宦官集团又一次死灰复燃。
而他生前推行的各种法令,达成的各种成果,也随着他的死一并的消失在了 历史 的长河中。
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唐王朝也在他死后彻底地、不可逆转地走向了末路, 曾经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在他死后的40年间,彻底地被节度使朱温灭亡,可谓悲凉 。
纵观李忱的50年的一生,从一个庶出的地位皇子,再到一个人人可辱骂,嘲笑的“傻子”, 再到实现了大中之治的一代明君,李忱的人生不可谓不传奇。
但是, 历史 的进程谁也无法改变,唐朝灭亡的命运也无人可能影响,强如李忱这般的明君最终也只能为唐王朝延续几十年的寿命罢了。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李忱的出现也是一种时势造英雄的体现。
试想一下,若是没有晚唐的特殊环境,李忱也只不过是个无法继承皇位的庶出王爷,没有那些妄图窜政的宦官们,也就不会有李忱继位的机会。
而这样传奇的人,最后竟然死在了对长生的向往中,不得不让人感叹,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