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4.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原文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的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位置。”
原文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我的理解(25-27):
就一个克字,前面谈了“克什么”、“怎么克”、“克谁”。下面再谈,就要谈“谁克”了。
蘧伯玉“欲寡其过而未能”,碰到这事,他的使者肯定要帮他“寡其过”。
他的使者能帮他“寡其过”,那、还仅仅是个使者吗?
俗话说“拿人钱财、给人消灾”,使者拿蘧伯玉的钱,肯定要让他少犯错,但是,如果不拿蘧伯玉的钱呢?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当我们在蘧的手下时,“蘧无道、谷,耻也。”,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他无道。
当我们不是蘧的手下时,不妨想想子游的那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我们不是子路,所以不讲究“君辱臣死、父耻子亡”;我们讲究的是“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
所以,在我们眼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当我们不在他的手下时,那对他的错只能规劝一下,规劝不了也就算了。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自由,你不能剥夺他的这种自由!
另一种是、当我们在他手下、却又劝不了他时,那、你最好就不要干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你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而放弃自己的自由!
“君子思不出其位。”则是补充。
前面说过,礼的另一面是陋俗、节的另一面是束缚。
他做了、你觉得他错了,他又是不是真的错了?
父子抬驴是很老的笑话,说的是父子一驴上街,父骑子可怜、子骑子不孝、合骑驴可怜、不骑大笨蛋,于是最后——抬驴走……
父子抬驴、有学而不思的悲哀,但我们的评价、又何尝不是拘泥于眼前。
父亲骑驴时、你们说儿子可怜;儿子骑驴时、你们说儿子不孝;……
你们说的好听,可你们想没想过:如果是你们、会怎样做?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是的,如果你不能提供一个正确的方法,而只是泛泛地批判。那你不是小人,也是君子之耻!
以上三段(25-27),谈的是“谁克”,以及克者应有的态度(方法)。